今年教師節(jié),鄧鑫收到往屆學生送來的鮮花和祝福的信件。信中這樣寫道:鄧老師,我一定會像你一樣讓自己不閑下來,雖然我知道我并不優(yōu)秀,……但想讓鄧老師驕傲地對學弟學妹說“看,那是我上一屆的學生,他很優(yōu)秀”。這已不是鄧鑫第一次收到學生的祝福,多年來鄧鑫以科學教師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富有想象的課堂教學,在學生間塑起個人獨特的形象,并感染著學生,不斷前行。
科學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需要大膽的猜想。鄧鑫常引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痹诳茖W教育過程中,鄧鑫會創(chuàng)設一些注重學生猜想和引導師生、生生交流的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合理的科學假想能力。鄧鑫說:“大膽的猜想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正確的猜想得以證實,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激發(fā)學生更進一步的科學假想;即使在科學探究中證實猜想不正確,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試錯的過程中也會有所收獲。”
科學教學不能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坐井觀天,走出去才能看見更廣闊的科學世界。鄧鑫在講授《臨江香綢扇中的黃金分割》一課時,帶領學生走進“香綢扇”制作基地,了解“香綢扇”的制作工藝和制作過程。期間鄧鑫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香綢扇”制作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學科知識。他通過實踐教學中的猜想與論證,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鄧鑫不僅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認真實踐,大膽猜想,而且他還在學校成立了科技社團和科技活動興趣班。社團每周組織師生參加科技活動,如自然筆記大賽、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科普講解大賽、青少年“爭當小實驗家”比賽、科學素養(yǎng)大賽等;同時社團還承辦校園科技節(jié)暨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開展科普“進社區(qū)”宣傳活動;組織校園“科技小能手”“科技達人”等評比;組織并實施“校園植物行”專題科技實踐活動;組織臨江中學科技論文比賽;組織并帶領部分科技社團成員赴重慶、北京、天津、湖南等地開展系列研學活動。正是這一系列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既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科學技術(shù)服務于社會生產(chǎn),又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
在重慶市第四屆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大賽啟動期間,鄧鑫授課的班級里有一名學生希望能有機會報名參賽,但其父母擔心比賽影響孩子成績,而對孩子參賽一事猶豫不決。鄧鑫了解情況后,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最終得到了家長理解,同意孩子參賽。對于這來之不易的參賽機會,那名學生倍加珍惜,不僅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備賽,而且平時上課也比從前認真許多。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名學生憑借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現(xiàn)場發(fā)揮,獲得了重慶市第四屆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大賽一等獎。到第五屆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大賽時,這名學生的家長主動與鄧鑫聯(lián)系,希望他指導學生繼續(xù)參賽。最終這名學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大賽“一等獎”和“想象力之星”專項獎。
鄧鑫表示,教師眼里要有學生,心里要裝學生,在傳授知識之余,更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教授。今后的教學中,鄧鑫眼里心里依然裝滿學生,不忘初心、以身為范,引導學生成長為積極、樂觀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