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俠,毛東方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皮膚科,河南 南陽 473000)
銀屑病是皮膚科常見疾病,主要特征為紅斑、鱗屑等,患者病程較長,病情易反復,治療難度較大,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較大。銀屑病患者因外形受損、疾病難以根治,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并伴有一定病恥感及應對疾病方式不當[1]。故幫助患者疏導不良情緒,減輕病恥感,糾正患者面對疾病的方式在銀屑病治療過程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聚焦解決護理模式是以個體為主體,充分尊重個體,相信個體潛力的干預模式。健康教育通過健康知識宣教及行為指導,幫助患者糾正不利于疾病恢復的行為及觀念[2]。本研究探討聚焦解決護理模式結(jié)合健康教育對銀屑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應對方式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銀屑病患者。納入標準:①確診為銀屑??;②意識清楚,可正常交流;③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虎诨加袊乐馗腥拘约膊?;③合并重度心理障礙性疾??;④伴癲癇、癡呆等疾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31~65歲,平均(41.76±7.86)歲;平均病程(4.33±1.70)年。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2~67歲,平均 (42.35±7.80)歲;平均病程 (4.57±1.77)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入院后護士向患者講解銀屑病發(fā)病機制、治療手段、預后、注意事項等;引導患者糾正錯誤觀念;鼓勵患者宣泄不良情緒。觀察組采用聚焦解決護理模式結(jié)合健康教育,具體如下:①由經(jīng)過培訓的責任護士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通過自制的疾病知識問卷,了解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通過訪談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其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②依據(jù)對患者的綜合評估情況,由責任醫(yī)師、心理醫(yī)師及護理人員共同協(xié)商,引導患者講述銀屑病對其帶來的影響,自身針對遇到的問題作出的種種努力等。③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通過問題描述,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患者積極思考,鼓勵患者從容易做到的改變著手,協(xié)助患者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建立具體可行的目標,發(fā)掘其潛能。④確定目標后,與患者一起探討實現(xiàn)目標的方式,引導患者思考,不斷解決新出現(xiàn)的問題,向著目標邁進。⑤實施健康教育干預一段時間后進行階段性評估,對于效果不明顯的患者,鼓勵嘗試新的行為改變。⑥進行總體效果評價,對進步的患者予以充分肯定,幫助其制定新的目標,繼續(xù)進步。每1個月為1個周期,兩組均干預3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心理狀態(tài),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狀態(tài)越差。②采用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評價患者的應對方式,包括面對、屈服、回避,分值越高表示該應對方式越強烈。③采用貶低-歧視感知量表評價患者的病恥感,分值越高表示病恥感越強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tài)干預前,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SAS、SD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53.78±6.36 32.23±2.51* 54.21±6.46 31.52±3.24*對照組 50 53.54±5.78 38.78±2.91* 53.89±6.78 37.27±3.64*t 0.198 12.052 0.242 8.344 0.844 0.000 0.810 0.000 P
2.2 應對方式干預前,兩組的應對方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應對方式評分均改善,且觀察組的應對方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應對方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應對方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面對 屈服 回避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15.19±2.33 23.97±3.03* 11.29±2.38 7.29±1.48* 21.76±2.68 11.09±1.89*對照組 50 15.37±2.21 18.35±3.12* 11.43±2.64 9.43±1.31* 21.88±2.72 16.38±1.57*t 0.396 9.137 0.279 7.656 0.222 15.224 P 0.693 0.000 0.781 0.000 0.825 0.000
2.3 病恥感干預前,兩組的病恥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病恥感評分降低,且觀察組的病恥感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病恥感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的病恥感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50 2.89±0.68 1.95±0.37 8.586 0.000對照組 50 2.97±0.75 2.35±0.33 5.350 0.000 t 0.559 5.705 P 0.578 0.000
銀屑病好發(fā)于患者頭面部及四肢等易暴露部位,病程長、易反復、皮損厚,浸潤深、皮損面積較大,對患者外觀形象影響較大,患者多伴有較為嚴重的焦慮或抑郁情緒[3],影響其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質(zhì)量[4]。研究[5]表明,積極的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銀屑病患者對自身形象不足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
聚焦解決護理模式為利用患者的自身資源,與患者共商討構(gòu)建解決問題的方案,保證期望結(jié)果實現(xiàn)的一種模式,已有研究[6]將其應用于碎石術(shù)及肝癌射頻術(shù)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健康教育通過向個體提供多種支持信息,改變或影響患者的定勢思維模式,進而改變其行為,減輕心理負擔。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效果較好??紤]原因為,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強調(diào)患者的積極思維模式和創(chuàng)造性在實現(xiàn)預期目標中的地位,充分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減輕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生活質(zhì)量是衡量臨床治療及護理效果的重要指標,而病恥感及疾病應對方式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影響較大。病恥感是患者因疾病感到羞恥的心理,該心理狀態(tài)可使患者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歧視,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研究[7]表明,銀屑病患者由于皮膚外觀的改變,病恥感較強,在面對社會時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情緒。疾病應對方式與生活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同樣緊密,反映患者應對疾病時的心態(tài)。面對是積極的應對方式,回避及屈服是消極的應對方式,而積極的應對方式對緩解甚至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具有重要作用[8]。本研究結(jié)果亦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病恥感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聚焦解決模式結(jié)合健康教育可減輕銀屑病患者的病恥感,轉(zhuǎn)變患者面對疾病的方式。
綜上所述,聚焦解決模式結(jié)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銀屑病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病恥感,轉(zhuǎn)變疾病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