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將至,金虎送福。欣逢84歲本命年的國畫大家戴敦邦先生,在新春來臨之際,格外忙碌。自去年完成了三卷本《資本論繪本》創(chuàng)作之后,耄耋之年的他始終不曾停下藝術探索的腳步,一如既往地在沒有空調、冬冷夏熱的畫室之中,忘我地創(chuàng)作著,畫出了《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與《毛主席〈沁園春〉詩意圖》等大作,每幅皆是數(shù)張丈二匹的宣紙拼接而成的大畫,張掛起來,頂天立地,氣勢驚人,很難想象這批場面宏大、氣魄雄偉的作品,是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僅用了半年時間完成的力作。
戴敦邦作品《毛主席沁園春詩意》。
在當今畫壇,戴敦邦是一張響當當?shù)奈幕?,因其?chuàng)作多為古典文學經典圖說,被親切地譽為“讀書人最喜愛的畫家”。作為蜚聲海內外的丹青大家,先生從藝已逾70載,如果將這整整70多年的藝術作品全部展開,想必這份壯觀與浩瀚,只能用“著作等身、嘆為觀止”來形容的了。早已功成名就的他本該頤養(yǎng)天年,可執(zhí)著的老爺子卻始終緊握畫筆,即使一目已盲,腿腳不便,卻依舊忘我地投身于筆墨世界之中,絲毫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享受的念頭?!拔乙惠呑优c畫結緣,只做一件事,除了畫畫還是畫畫。我沒有出國旅游過,也沒有享受過什么大富大貴的物質生活,但我很知足,覺得自己很富有,因為我是一個‘傍大款的手藝人,我‘傍的是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因此,做一個‘民間藝人,我很知足,也很感恩這個最好的時代,不努力創(chuàng)作到最后一刻,無以為報?。 泵鎸喡漠嬍遗c滿墻的佳作,戴敦邦由衷地感慨。
本命年新春的到來,在“戴家樣”的藝術天地里,自然又增添了許多可愛的生肖畫。今年是虎年,老虎成了老畫家近來創(chuàng)作的新主題。
不同于傳統(tǒng)概念里的那些“虎嘯山林”、“虎虎生威”等題材,戴敦邦筆下的老虎,不僅有著山君特有的王者氣派,更難得的是做了一番擬人化的設計,一套《老虎三字經》12幅,更是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讓人看來不禁會心一笑。比如《揮手干》一幅,可愛的老虎揮起大手,拿著福字,年味十足,仔細看,背景上畫著飛馳的高鐵、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還有遨游太空的衛(wèi)星與飛翔在云端的大飛機……將近年來我國高速發(fā)展的大好局面,一一收入筆端,老爺子的寓意很明顯,美好的生活與未來,來自勤勞的雙手,福氣不會憑空而降,靠的是每個人的勤奮努力,共同擼起袖子加油干。再如《好習慣》,畫的是老虎舔盤的憨態(tài),表達老畫家對珍惜糧食“光盤行動”的大力支持與肯定?!洞饶感摹酚美匣⒆o士的形象,謳歌了白衣天使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大愛之心,《子弟兵》的來源是愛讀報的老爺子,看到守衛(wèi)邊疆的武警戰(zhàn)士,不畏嚴寒,滴汗成冰卻依舊堅守崗位,不忘初心的責任與精神有感而成。還有《科考熱》,畫的是雙減政策出臺后,孩子們多了許多親近自然、放飛自我的機會……特別有趣的是一幅《學到老》,穿著傳統(tǒng)中裝,一手持拐杖,一手拿書本的白須老虎,活脫脫就是老畫家的“自畫像”,而堆在地上的書籍,不僅有線裝的民族文化經典,也有精裝本的外文書,戴敦邦以此寓意,活到老學到老,古今中外,廣泛涉獵,才能不脫離時代。
欣逢84歲本命年的戴敦邦先生在《學到老》下留影。
整組《老虎三字經》形象生動可愛,立意深刻,又與當下生活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鮮活有趣,令人難忘。更有甚者,為了迎接春節(jié)期間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老爺子還特別畫了兩幅滑雪競技中的老虎,難怪不少看了作品的讀者都發(fā)出感嘆:“沒想到80多歲的老爺子還那么與時俱進,真是有想法!”對此,戴敦邦呵呵一笑:“搞藝術,就是要追求‘不一樣嘛!”
從藝70多年來,戴敦邦宛如藝術門里的苦行和尚那般,對自己心目中的“中國風情、民族派頭”,孜孜不倦地做著探索與實踐。丹青不知老已至,富貴于他如閑云,心中永遠只有一個信念,用自己的畫筆,用畢生心血凝聚的“戴家樣”藝術,為中外讀者講好中國故事。
熟悉老爺子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名作之一,也是最受老百姓喜愛與贊譽的,就是一系列的水滸人物畫。在其中,既有《水滸人物108圖》的白描版本,也有《戴敦邦水滸葉子》《戴敦邦新繪108將》等彩色人物單幅繡像,還有諸多水滸題材的連環(huán)畫、年畫作品,更有人民文學出版社《水滸傳》插圖、《新繪水滸傳》《逼上梁山》《英雄末途卷》等恢宏場面的具體描繪……而最為令人稱道,且影響最大的,則是老爺子當年不計報酬,慨然允諾,甚至不顧病體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為中央電視臺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設計的180余幅人物造型,隨著劉歡一曲“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好漢歌》,伴著戴敦邦氣魄宏大,各具情態(tài)的水滸圖軸,一霎時,“戴家樣”水滸人物風靡大江南北,影響深遠。幾十年后的今天,戴敦邦將這套許多人曾經意欲斥巨資購得的畫作,全部無償捐贈給了工作單位——上海交通大學,為交大的“戴敦邦藝術研究中心”增添了一筆巨大藝術財富,老爺子的高風亮節(jié),兩袖清風,叫人好生敬佩!
春節(jié)過后,“戴敦邦畫水滸”大型畫展將在上海交通大學隆重舉辦,這套在他藝術鼎盛時期繪制的經典佳作,也將永遠留存于上海交大,供后輩學習、研究。說起無償捐贈的原因,戴敦邦滿懷感恩之心:“我從一個畫插圖、連環(huán)畫的‘民間藝人得以到全國一流的高校任教,感恩‘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更要感恩上海交大所給予我的一切待遇、榮譽與提供給我的平臺,讓古老的民族繪畫藝術,走上了高等學府的廣闊天地,可以說,沒有交大的支持與幫助,就沒有我戴敦邦的今天,我捐這套作品,義不容辭,理所應當?!?b5300063653>
上圖:戴敦邦作品《一帶一路圖》。
說起戴老與《水滸傳》的緣分,總是這樣妙不可言。時光倒轉回到70多年前,還是小學生的戴敦邦省下了一個月的早點錢,第一次花了巨大的心血收集齊了全套108將香煙牌子,正陶醉在收藏與欣賞的樂趣之時,卻被不知就里的家長誤以為“賭博,不學好”,被迫親手撕毀了精心收藏的作品。當時,少年戴敦邦就在心中發(fā)下宏愿:“總有一天,我要把心中的梁山好漢們全都畫出來!”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禁錮了十年之久的文藝界漸漸復蘇,原本因為畫了連環(huán)畫《陳勝吳廣》而獲獎的青年畫家戴敦邦,終于得償夙愿,將原本在家偷偷構思繪制的白描水滸人物,進行了全面整理與重新繪制。在這過程中,明代人物畫大家陳洪綬的《水滸葉子》對他的啟發(fā)很大,但聰明的戴敦邦,在學習傳統(tǒng)藝術的過程中,采取了“一躲二學”的辦法,學習前輩大師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和線條組織方法,卻在人物造型上,力求創(chuàng)新,避免雷同。這套作品的出版,產生了巨大的藝術影響,直至今日,許多表現(xiàn)水滸的繪畫作品、工藝品,依舊能夠看到受戴敦邦這套畫影響的痕跡,因此被幽默的戴老戲稱為“影子產品”。
成功之后是孜孜不斷的求索創(chuàng)新,到了創(chuàng)作《戴敦邦水滸葉子》時,挑戰(zhàn)彩色人物繡像的戴敦邦又將對前輩藝術的學習繼承總結為“一學二躲”,學習古人的藝術精神與追求,卻在造型和用筆上,力避簡單的模仿與復刻,而是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在之后的歲月里,他創(chuàng)作了連環(huán)畫《逼上梁山》《獅子樓》《野豬林》,又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水滸傳》精裝本畫過插圖,還為兒童版《水滸》創(chuàng)作了白描插圖與彩色繡像……直到晚年,戴老依舊挑戰(zhàn)自我,不僅用一回兩圖的體量畫成了全本《水滸傳》,更在年過八旬之后,補充繪制了之前沒有表現(xiàn)過的一些人物與情節(jié),出版了大型宣紙畫冊《逼上梁山》……真可以算得國內《水滸》繪畫第一人了。
多少年來,戴敦邦筆下的古典題材及古裝人物成為一代代藝術愛好者們心中的經典,其畫風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美學精神,用筆精到,濃墨重彩,雅俗共賞。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哪怕是畫了無數(shù)次的“林沖夜奔”,如何發(fā)揮自身在造型藝術上的長處,通過純正的中國畫線條,做到“氣韻生動”,始終是戴敦邦不斷思考的問題。因此,每畫一遍《水滸傳》,他總是強調“熟戲要生唱”,在造型、構圖與線條的表達上,可謂動足了腦筋,力求三個字——“不一樣”。
下圖:戴敦邦作品《桃花人面》。
在他看來,藝術本來就是一件“和自己過不去”的事。原本為古典人物造像并非難事,畢竟誰也沒見過古人的容貌,可為了畫出屬于戴敦邦的特色,體現(xiàn)獨到的“戴家樣”藝術品位,戴老自己給自己找了不少麻煩,“我總希望自己的作品經得起推敲,尤其是我筆下的題材,多數(shù)是古典文學名著,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盡量做到‘三碰頭——原著描寫形象、畫家筆下造型與讀者心中印象三者得以吻合”。在戴敦邦看來,要做到“三碰頭”,必須求教于三位老師——汲取民族繪畫經典的精華,吸收傳統(tǒng)戲曲、民間藝術甚至外國藝術的滋養(yǎng)啟發(fā),以及閱讀原著與體驗生活的高度結合,而這三條,也正是“戴家樣”藝術成功的原因所在。
這就是戴敦邦的繪畫方式。他曾經說過,每每創(chuàng)作大型作品,在前期準備過程中,面對著雪白的宣紙,有時腦中一片空白,有時卻又五花八門,琳瑯滿目,怎么都無從下筆。但是,隨著準備過程的不斷深化,主要形象竟會如同電影一般一一逐漸浮現(xiàn)于自己的眼前,如何布局,如何下筆,一下子變得明朗化起來。而在這一刻,戴敦邦就如同演員“入戲”一般,用自己的生命與畫筆,融入到藝術營造的世界中去。隨著筆下的人物一同喜怒,一同哀傷?!斑@種創(chuàng)作情感的投入很辛苦,卻值得。所以我每次畫完一套大部頭的作品,總會大病一場。有時甚至還會產生幻覺,怕自己那么長時間辛苦經營的作品無端被竊,或者莫名其妙地遭遇天災……每天白天只有把它們拿在自己的手上,晚上枕在自己的頭下,才能讓我安心?!敝钡矫恳惶鬃髌讽樌霭嬷?,戴敦邦的心這才放下,漸漸走出自己所營造的藝術世界里,走上下一段求索之路,毫不停歇,“我是抱著對歷史的崇敬和對古典文學名著的敬畏之心來創(chuàng)作的”。望著眼前一臉嚴肅,充滿著真情實感的老畫家,不禁令人感慨再三。
除了《水滸傳》,戴敦邦一生繪制最多的,恐怕就是《紅樓夢》系列作品了。
1950年的一個夏天,還在念初中的戴敦邦第一次讀到了《紅樓夢》,在蘇州好友王邦俊的家里,兩人探討著大觀園里的喜怒哀樂,榮辱興衰,興致勃勃不知疲倦,越說越投機,不知怎的,少年戴敦邦忽然一下熱血沸騰起來:“總有一天,我要把《紅樓夢》畫出來!”
戴敦邦作品《豫園百業(yè)興旺圖》。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78年,還是小有名氣的青年畫家戴敦邦,不知交了什么好運,被調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受命為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翻譯的《紅樓夢》畫插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帶著一腔熱情與一絲惶恐,戴敦邦來到北京,開啟了自己攀登《紅樓夢》這座“珠穆朗瑪峰”的首次探索。在啟功、阿英、周汝昌、吳恩裕等前輩大家的幫助與鼓勵下,原本毫無頭緒的戴敦邦漸漸找到了方向,確定了“以明為主,清為輔”的造型原則,并參考了大量故宮繪畫,實地考察了紫禁城、恭王府等建筑后,開始了繪制《紅樓夢》的探索?,F(xiàn)在來看,這套畫于40年前的作品,在中國繪畫造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西洋畫的元素,在題材上,由于剛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時代,側重點難免在斗爭與反抗上著墨較多,而對于美好的愛情,表現(xiàn)較少,留下了一絲遺憾。盡管如此,英文版《紅樓夢》插圖畢竟開啟了戴敦邦研究紅樓,繪制紅樓的藝術征程。在之后的歲月里,他畫過連環(huán)畫《紅樓夢故事》,創(chuàng)作了白描組畫《紅樓夢人物譜》《紅樓群芳譜》等作品。盡管如此,可總是感到有一絲的不滿足,一方面是這些作品大都創(chuàng)作于不同的時期,在藝術的表現(xiàn)力上,缺乏連貫性,另一方面由于多為出版社邀請創(chuàng)作的插圖,往往對于自己想要表現(xiàn)的情節(jié),尚不能盡興繪之。
最終,在2000年,60多歲的戴敦邦應上海古籍出版社之邀,花了數(shù)年心血,完成了整整240幅《新繪紅樓夢》全圖,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畫出了他心中的大觀園群芳圖。與之前的創(chuàng)作不同,這一次畫《紅樓夢》時,戴敦邦將上至皇妃國公,下至販夫走卒都畫了出來。為了準確畫出各個人物的言行舉止,戴敦邦又一次手不釋卷地閱讀《紅樓夢》,反復琢磨。在畫《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這一回時,戴老和夫人沈嘉華認真比照著原著,夫妻倆在家花了整整一天,反復為參加壽宴的人物排座次,直到排得與小說描寫的場面符合,才鋪紙落筆。整個繪畫過程歷時兩年,其間暑熱蒸人,滴水成冰,老爺子氣管發(fā)病,卻舍不得花時間看病耽誤繪制,硬是一邊猛烈咳嗽,一邊埋頭創(chuàng)作,真可謂篳路藍縷,嘔心瀝血。
功夫不負有心人,全圖出版后,好評如潮,還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也正因此,數(shù)年前國家郵政部門找到戴先生,力邀他繪制《紅樓夢》郵票……至此,真可謂功成名就,夙愿得償了。然而,原本打算“封筆”紅樓的戴敦邦,卻再一次在自己的耄耋之年,勇敢地選擇再次攀登高峰。3年前,戴老又一次推出了新作《大觀奇緣》,兩百多幅作品悉數(shù)新繪,都別出心裁地選擇了原來不曾畫過的情節(jié)、人物,以及根據(jù)《紅樓夢》詩詞、曲賦、酒令、判詞等創(chuàng)作的詩意圖,力求在原有基礎上,畫出新貌、新意、新韻。
今年,在畫完《資本論繪本》后,戴老又一次將創(chuàng)作主題確立在《紅樓夢》中,這一回,他不僅要把之前沒有描繪過的場景悉數(shù)畫全,更有屬于自己的側重與選擇:“我重點要畫兩個人物,一是王熙鳳的一生,一是花襲人的故事。為什么選擇這兩位人物呢?王熙鳳的世界,非常豐富,不僅在榮、寧二府之中,更延伸到當時社會的許多階層,官場、商場、農村、寺廟庵觀……這是一個‘大觀園之外的世界,卻又生動鮮活地展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足以體現(xiàn)《紅樓夢》的恢宏與偉大。而通過對花襲人的表現(xiàn),可以折射出大觀園里除了‘主子之外,丫鬟、小廝、老媽子等‘下人之間的復雜關系。我想通過對這兩個人物的描繪,告訴大家,《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文學經典,并非只局限于寶玉、黛玉、寶釵等人的愛情悲劇之中。”當我問起計劃中的這套作品有多少幅,老爺子白眉一豎,伸出四個手指頭:“至少400幅!”
這就是84歲戴敦邦的日常,每天凌晨3點即起,調朱弄紫,筆歌墨舞,除了午飯后休息個把小時,幾乎每天都要畫到夜晚華燈初上,一天24小時,他用在畫畫上的時間幾乎超過十個小時!簡直比年輕人還拼命?!爱嬃艘惠呑印都t樓夢》,太愛這部偉大的小說了,越畫感到越怕,越感到不滿足,總覺得自己只是一知半解。但我已是耄耋之年,恐怕這是最后一次創(chuàng)作《紅樓夢》題材作品了。今后,希望后來者能在我的基礎上,繼續(xù)用自己的畫筆,來講好這部偉大的小說,畫出新的樣貌來?!边@是戴敦邦由衷的感嘆與期待。
春節(jié)前夕,戴敦邦繪制的大型壁畫《豫園百業(yè)興旺圖》盛大亮相于修繕一新的華寶樓大堂中,令游人為之駐足贊嘆不已。而春節(jié)過后,一個全新的“戴敦邦藝術館”也即將在淘寶網(wǎng)上開幕,屆時,戴敦邦藝術的愛好者們可以從中全面領略、欣賞戴敦邦70多年來繪制的各類藝術精品。而戴敦邦的一眾弟子們,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在繪畫、雕塑、刻瓷、郵票設計與插圖、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壁畫設計等領域,均取得不俗的成績,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戴家樣”。對此,老爺子坦言:“我們都是‘民間藝人,希望‘戴家樣最終能成為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大家樣!”晚年遇盛世,欣逢金虎本命年的戴老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抓緊自己的晚晴歲月,再為他畢生心愛的文學名著、中國故事,獻上“民間藝人”團隊最大的敬意、筆墨與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