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賽芬
(福建省浦城縣第三中學 福建浦城 353400)
由于化學知識點需要學生全面性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推動核心素養(yǎng)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構建,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更加細致化掌握和了解化學知識點,減少學生的化學學習壓力,讓學生敢于學習化學,愿意學習化學,最終形成一個融洽的化學學習空間,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教師有效課堂的構建要求,讓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化學課堂的構建,提升自己的化學學習核心素養(yǎng),最終形成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為以后的化學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本文針對高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構建,推動學生化學知識點的高效學習,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從而讓學生在以后的化學學習探究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方法。
良好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化學思維能力,讓學生面對具體的化學情景時,可以做出正確合理的化學性質分析和總結出相關的化學原理。因此,教師應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能夠在未來的成長中更好地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推行了很長時間,但是大多數教師依然停留于傳統的教學理念中無法自拔,導致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無法提升。
隨著現代化教育方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化學教學模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而在新課標中,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著力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摒棄傳統滿堂灌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學生的化學能力逐漸弱化。在實驗教學中,有些教師只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為學生展示實驗過程,并直接引出結論,只要求學生牢記結論即可。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使學生直接參與整個實驗探究過程,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甚至會影響學生對化學基本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掌握。
為了切實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質量以及不斷提升課堂的設計能力、教學管理組織能力和教學交流研討水平。除此之外,不斷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化學課堂,理解化學知識,促使學生解決來自生活上的化學實際問題。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具備相應的化學技能去幫助學生解決化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并且去指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向,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方法,不斷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在組織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教師應當具備相應的技能,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判斷學生的薄弱點以及優(yōu)點,幫助學生取長補短。
高中化學教學立足于學生核心知識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系統學的角度出發(fā),充分研究挖掘化學教材所蘊含的各學科學生核心知識素養(yǎng),確定教學章節(jié)中用于培養(yǎng)各學科學生核心知識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教師可將高中化學相關學科各核心知識素養(yǎng)的構成考慮為一個系統分解,落實到具體的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和相關化學基礎知識的綜合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化學知識模型,通過化學模型梳理課本中的雜亂知識。例如,在講解“元素與材料世界”的相關知識時,對于其中“鋁金屬材料”的知識點,教師需從以下三步入手展開教學:第一,引導學生了解“鋁”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知道鋁是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單質,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為第三周期ⅢA 族,位于金屬和非金屬元素的過渡區(qū)域,從而使學生對本單元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第二,對“鋁及其化合物”的核心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找出本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第三,向學生講解不同鋁化合物的性質、特征、化學方程式以及實驗方法,并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歸納。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建構了一個深入掌握化學知識的學習機制,學生只要按步驟學習,就可以實現對重難點的突破,明確本課的重點和核心知識,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核心素養(yǎng)。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將知識脈絡通過一定的線條或圖形清晰地展示出來。經過思維導圖整理的知識只要在某一時間提到其中的一個知識點,那么根據因果關系、層次關系整個知識脈絡就可以清晰地展現出來,從而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尤其是必修課的學習,從阿伏珈德羅常數的引入到物質的量,從物質的量濃度到氣體摩爾體積再到相關物質的量之間的換算等,都是高中化學計算的基礎,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強或對化學知識歸納總結的能力不強,或者在課后沒有及時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都會對相關知識造成遺忘,進而在今后的化學學習中舉步維艱,長此下去甚至會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和興趣。高中化學知識猶如一張緊密的網,相互交織、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思維導圖就是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框架,能夠簡單明了地展示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以及知識點的先后順序,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的時候能夠邏輯清晰、思維敏捷、記憶準確、應用無誤,在促進學生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學習由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性思維要求,很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常常充滿局限性,但是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卻可以快速掌握教師講學的知識點,跟隨教師的教學意圖完成學習任務。為了讓學生均衡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科學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來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從而能夠減少化學學習中的問題產生,為以后的化學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習慣和方式方法。例如。在“電解質”這一節(jié)中,教師通過讓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對于離子反應的特點和離子反應的知識點進行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高效地掌握了離子反應的知識點,通過交流也對離子反映的內容有了一個全面的學習,然后教師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于離子反應的知識點進行測驗,然后互相傳閱檢查,最終完成了有關離子反應的學習任務。
高中化學既涉及宏觀知識又有微觀知識,通過對物質的組成以及性質方面進行研究,可以掌握事物在自然界中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獲得知識的升華?;诖耍瑸榱诉M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加強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使學生可以掌握這些化學現象的形成規(guī)律以及在學科中的具體體現。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可以借助一個具體的微觀現象來幫助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推測,從而得出反應原理。同時,學生還能通過反應現象得出化學方程式,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水平,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通過觀察這些現象,可以讓同學們知道,這些材料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也可以根據反應的規(guī)律來判定化學過程的進展和結果,從而達到對化學的改變和均衡能力的訓練。在“鐵的多樣性”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同學們了解鐵的化合物的類型和特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拿出兩支試管,一個是含氯化鐵的,一個是硫酸,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關于鐵氫氧化物的性質,教師會向同學提問,讓他們知道怎樣才能生成一種鐵氫氧化物。此時教師可以接著提問:硫酸亞鐵,氯化鐵,氫氧化鈉是否能同時進行?透過一組問題,同學們將化學與均衡的原則有機地聯系起來,以了解化學反應到底是如何進行的。然后,教師開始示范,在兩種不同的金屬離子中。加入一種不同的金屬,學生們會發(fā)現裝有氯化鐵的試管變成了紅褐色,裝有硫酸亞鐵的試管變成了白色,而這兩種物質都會產生沉淀。這時,教師就可以用問題讓同學們去想: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現象是否就是最后的化學反應?在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的試驗對周圍的環(huán)境有什么作用?讓同學們通過對鐵離子與亞鐵離子之間的相互影響來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理論的教學,這其實對于學生的化學綜合學習是不利的,尤其是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對于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水平只有片面的提升。因此,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讓學生全面學習化學知識,課堂全面學習,教師應該重視理論學習和實驗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教師可通過利用化學實驗,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化學反應的神奇魅力,讓學生在課堂實驗中運用理論知識,從而讓學生化學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也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了高中化學課堂知識點。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節(jié)中,教師通過對于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論知識進行教學,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對于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實驗操作,通過運用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驗當中去,學生不但高效地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點,也對這一實驗的神奇反應有了一個學習,形成了全面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過程。
在高中化學實驗的實施中,一般都要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試驗,讓他們有更大的自由活動和自我發(fā)展的機會。同時,在探索性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也要鼓勵他們進行自己的思考,這樣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實驗過程,建立起相關的認知系統,進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比如,在“化學反應方向、限度與速率”這一章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同學們進行探索式的實驗,討論溶液的密度如何改變對應的化學反應速度。在學生獨立進行的基礎上,教師就一些較難的問題向學生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認知理解實驗。在實驗中,在同一濃度的蘇打水中注入不同濃度的鹽酸,結果表明:高濃度的鹽酸會引起較強的反應,同時反應速率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提高而提高。這時,教師可以提問:這個結果是否可以應用于所有的化學反應?當反應物質為氣態(tài)或固態(tài)時,是否也有相同的效果?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固相反應物質的含量是一個恒定的,因此,固相體積的變化并不會對反應速率造成任何的影響。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又可以提高其邏輯和思維的水平。
在現代社會,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高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的,優(yōu)化教學方式,正確地引導學生、教育學生,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時刻明確教學方針,不斷優(yōu)化課堂內容,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化學課堂中不斷地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