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英致
學生面對習作類型題時,往往絞盡腦汁,或不知從何入手,或內容空洞乏味,從而逐漸產(chǎn)生畏難情緒,慢慢地就會喪失用文字表達的欲望。如何激發(fā)學生積極表達的興趣,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是語文習作的共同難題。筆者立足學生快樂習作角度,結合日常教學中的小練筆,讓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
活用文本
畢加索曾說:“模仿是人類一切學習的開端,然后才是創(chuàng)新,最后是你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模仿,并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完善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語文教材改版后,單元內容編排比較整齊,人文主義較強,是仿寫文章的好材料。日常教學中,教師可突出寫作方法,對語句優(yōu)美的段落進行詳細剖析,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模仿作者的文筆學表達、學布局、學方法。
優(yōu)秀凝練的文本離不開作者慎重的謀篇布局。教師在講授課文時需要注意教材內容的留白處,以留白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圍繞情境拓展思維,大膽想象。這既可幫助學生自主理解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也可進行有中心的習作訓練。如抓住文章中的略寫部分拓展練習,抓住省略號拓展練習等。有情境才會有思路,有中心才不會“跑偏”。
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奇妙的,既可以委婉含蓄,也可以雄渾豪放。續(xù)寫是以文本為基調,在原文思路上自主延續(xù)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利用文本中遺留的懸念進行想象,對原文延伸續(xù)寫,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巧練主題
學生剛接觸敘事類的作文時,寫作往往會出現(xiàn)空洞、記流水賬的問題,把握不好詳略和重點。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周主題訓練”,如練習動作描寫,每天觀察同學、教師或家人的系列動作,并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日常作業(yè)既有趣,又可以達到訓練目的,提升學生習作的興趣。
學生的想象力與眾不同,充滿奇特與美妙。為訓練學生使用多種修辭方法,練筆時我會說出一句話,讓學生根據(jù)這一句普通的話進行擴充,放飛想象。如“柳樹發(fā)芽了”,學生根據(jù)這一句,加上了比喻,用上了擬人,寫成了排比,擴寫異常精彩。
樂享生活
所有素材皆源于生活,生活的真實性、多樣性都是可以拿來練筆的好素材。我告訴學生,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生活中的有趣的事都可以拿來練筆。如大掃除中,讓學生記錄一小段教師慌忙擦門的動作和神態(tài)等。這類小練筆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留意生活的習慣,還使其積累了生活中的有趣素材,可謂一舉兩得。另外,主觀性的心情變化也是可以當作素材的,它應該像日記一樣,由作者用文字隨性輸出,這既是一種慰藉,也是一種分享。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學生的習作之路,應該是鳥語花香的。即使有貧瘠之地,我也愿將最美的文字幻化成蔥郁的美景贈予學生,讓小練筆能伴隨孩子們,讓他們放慢腳步,細嗅薔薇。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