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要:在對初中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常常會用到認知行為療法中的具體化技術(shù)。咨詢師借助具體化技術(shù),可以進一步澄清來訪者表述模糊不清的問題及觀念,糾正不合理的認知方式,把握真實情況,協(xié)助來訪者更加有效地接受咨詢。通過對一例真實的案例進行分析,說明具體化技術(shù)在初中生心理輔導中的重要作用及獨特功能,并提出使用具體化技術(shù)需要注意的事項,旨在為初中生心理咨詢工作提供一些經(jīng)驗參考。
關(guān)鍵詞:具體化技術(shù);自我認知;個體心理輔導;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2-0035-05
一、引言
初中生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雖然受到各種生理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但往往都和自身一些不恰當?shù)恼J知方式或觀念等心理因素密切相關(guān),從而導致不正常的情緒及行為。認知行為療法作為學校心理輔導中常用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依據(jù)人的認知過程會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shè),通過改變?nèi)说牟缓侠硇拍顝亩C正不良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而具體化技術(shù)則是認知行為療法中應用廣泛的一種咨詢技巧,使用具體化技術(shù)有助于尋找來訪者問題產(chǎn)生的具體原因,澄清認知方式,產(chǎn)生認知改變的可能性,使不良情緒和行為發(fā)生持久改變。
初中生正處于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的青春期,他們渴望知道“我是誰”,但受限于認知能力的不足,往往會出現(xiàn)認知偏差,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自我評價,從而導致自我意識發(fā)展受挫。所以,針對他們的心理輔導尤其需要使用具體化技術(shù)。本文結(jié)合實際咨詢工作中一則真實案例,談談具體化技術(shù)在初中生個體心理輔導中的運用。
二、具體化技術(shù)的基本概念
具體化技術(shù)是心理咨詢中一種常見的參與性技術(shù),是咨詢師建立良好咨訪關(guān)系的基本功。具體是指咨詢師協(xié)助來訪者清楚、準確地表述他們的問題、所用的概念、所體驗的情感以及經(jīng)歷的事件。
咨詢師在咨詢中一旦發(fā)現(xiàn)來訪者陳述的內(nèi)容含糊不清、混亂、矛盾或缺乏主觀情緒體驗時,就應以“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何種感受、何種想法”等具體問題來協(xié)助來訪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想,做出明確的自我表達,同時也有助于咨詢師把握真實情況,保證咨詢的有效進行。
三、采用具體化技術(shù)進行個體心理輔導的實踐
(一)個案信息
珍珍(化名),女,一名15歲的初三女生。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因情緒持續(xù)低落,自殺意念強烈,并伴有不可控的被害妄想,由父母帶去精神??漆t(yī)院就診,診斷為重度抑郁,住院一周并接受藥物治療。4月拒絕返校,辦理了長期停學。同年9月重新返校學習,每個月去醫(yī)院復診一次,堅持服藥,服藥期間情緒穩(wěn)定,社會功能良好。入學三個月后來到心理咨詢室求助。
珍珍自幼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工作,親子之間互動極少。珍珍從小性格孤僻,不善表達,朋友很少,幼兒園期間經(jīng)常無故請假,不習慣群體生活。珍珍七歲時妹妹出生,父母開始回家穩(wěn)定下來。珍珍患病后,母親辭去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兩個孩子。
(二)來訪者主訴
我最近幾乎每天都做噩夢,夢到各種血腥的死亡畫面,主人公是我自己,我在夢里以各種方式死去,甚至死后的樣子我都記得很清楚。而且總是驚醒,然后就再也睡不著了。幾乎沒什么食欲,不服藥的時候精神萎靡,總覺得有人要害我,雖然我知道并沒有人要害我,但我控制不住這么想。
返校后我的人際交往能力還是很糟糕,我不知道該怎么加入別人的話題,我很擔心自己說錯話會被排擠和嘲笑,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情或者發(fā)呆。如果有事可做還好,無事可做的時候我就會控制不住地去想“人為什么活著”“死后是什么感覺”這類有關(guān)生死的問題,我似乎從小就會經(jīng)常想到“死亡”這件事。我感覺很孤獨,心里空空的,但又不知道該怎么做,就跟行尸走肉一樣。
(三)輔導老師對來訪者的觀察
來訪者清秀白皙,身形瘦削,神情淡漠,略帶憂傷,咨詢過程中無明顯情緒變化。坐姿正常,眼神正常,并無回避行為,被動少語,語速緩慢。
(四)初步評估
首先,根據(jù)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該來訪者的知情意是統(tǒng)一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助的行為,無邏輯思維混亂的情況,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身體健康,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次,該來訪者曾被診斷為重度抑郁,心理困擾持續(xù)時間長,內(nèi)容泛化,心里的痛苦很難自行擺脫,社會功能部分受損,按照許又新教授的評分標準,符合神經(jīng)癥的診斷。但考慮到來訪者已接受藥物治療長達近一年,且每個月復診一次,邏輯思維能力正常,無明顯抑郁癥癥狀,可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因此學校心理咨詢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進行干預。
(五)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搜集信息,建立關(guān)系
輔導老師:珍珍,你剛才說最近總是早醒?大概幾點會醒呢?
珍珍:四五點吧。
輔導老師:然后就再也睡不著了,是嗎?
珍珍:是的。
輔導老師:那你晚上一般幾點睡?
珍珍:七點多吧……
輔導老師:七點睡覺,好像有點早哦?
珍珍:因為我五點多會吃藥,吃了藥就很困,所以一般七點左右就睡了。
輔導老師:那么從七點算起,到早上四五點,至少有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珍珍:(沉思)好像是的。
輔導老師:也許可以試著晚一點吃藥?比如七點吃藥,八點入睡??纯词欠襁€會早醒。
珍珍:嗯,好的。
輔導老師:你說平時在學??偸且粋€人坐在座位上發(fā)呆,不知道該怎么融入集體,你在擔心什么?
珍珍:我擔心自己說話會冷場,然后他們一定會覺得我很無趣,就不愿意再理我了。
輔導老師:你希望他們理你?
珍珍:也不是吧,我可能一個人待著更舒服。
輔導老師:你喜歡一個人待著的狀態(tài)?
珍珍:是吧……也不是,我可能習慣了。反正我從小就這樣,永遠一個人。
輔導老師:因為種種原因,你從小習慣了獨處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讓你覺得安全。與人交往會打破這個“舒適圈”,讓你覺得無所適從。但長期的自我封閉又使你感到孤單,對嗎?(珍珍點頭)
輔導老師:那有沒有不孤單的時候?或者說你有沒有好朋友?
珍珍:有一個。
輔導老師:她跟其他人相比有什么特點嗎?
珍珍:我們從幼兒園就認識了,雙方父母也是朋友,我們住得很近,她很外向,而且我們都追星。
第一次咨詢旨在盡可能多地搜集信息,同時為來訪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和可信賴的咨訪關(guān)系。珍珍在來訪時提到自己“失眠早醒”和“人際關(guān)系惡劣”,但并沒有具體說明。這時候使用具體化技術(shù)可以幫助珍珍進一步澄清自己的問題,避免“以偏概全”的情況。如上述咨詢記錄所示,珍珍雖然總是早醒,但是其睡眠時長正常,且藥物影響也一直存在,所以是否存在睡眠問題仍有待商榷。人際關(guān)系方面,通過具體化技術(shù)也發(fā)現(xiàn)了“例外”的情況,珍珍并不是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而是她對交往對象的選擇比較謹慎。
第二次咨詢:明確咨詢目標
輔導老師:珍珍,通過在我這里接受心理咨詢,你最終想達成什么效果或目標呢?
珍珍:(一臉困惑)不知道。
輔導老師:你現(xiàn)在坐在咨詢室里是什么感受?
珍珍:還是挺放松的。
輔導老師:咨詢室外是不放松的狀態(tài),對嗎?
珍珍:對。在這里,我可以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輔導老師:你在咨詢室里可以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那是否可以理解為,你來咨詢的目的是自我探索?
珍珍:(點頭)嗯,是的。
輔導老師:很好,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咨詢的方向。但是自我認知有很多方面,比如情緒、人際、生涯等,你想從哪個方面入手呢?
珍珍:我感覺都有問題。
輔導老師:那我作為一個陌生人,說說我對你的印象吧。我感覺你好像沒什么情緒波動,不管我說什么問什么,你都是很平靜的樣子。這讓我很難知道你在想什么,也得不到什么具體的回應,時間久了就不知道該如何跟你溝通了。你覺得呢?
珍珍:可是我內(nèi)心的情緒波動還是很大的。(眼神憂傷)
輔導老師:你內(nèi)心是有情緒波動的,但是卻表達不出來,是嗎?(珍珍點頭)
輔導老師:好的,現(xiàn)在你的咨詢目標就很清晰啦,那就是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包括情緒的發(fā)現(xiàn)、表達和調(diào)節(jié)。
具體化技術(shù)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明確咨詢目標。珍珍對自己的咨詢目標和方向并不清晰,雖然講了很多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感受,但是咨詢方向雜亂,沒有核心。此時采用具體化技術(shù)詢問她在咨詢室內(nèi)外的感受變化,同時運用反移情技術(shù),可以協(xié)助珍珍跳出盤根錯節(jié)的混亂,找到自己的核心問題原來是進行自我探索,而情緒則是探索的第一步。
第三、第四次咨詢:表達情緒,發(fā)現(xiàn)情緒背后的原因
輔導老師:今天心情怎么樣?
珍珍:就這樣吧,沒什么特別的。
輔導老師:如果給我們的情緒打分,0分是最差,10分是最高,你給今天的自己打幾分?
珍珍:5分吧。
輔導老師:那昨天呢?
珍珍:3分。
輔導老師:哦?看樣子昨天好像發(fā)生了什么不開心的事情。
珍珍:嗯,昨天晚上睡不著,突然想到以后父母離開我們該怎么辦,越想越難受,還哭了好久。
輔導老師:你想到父母離開,當時的感受是什么?
珍珍:很難受,很迷茫。
輔導老師:很迷茫?
珍珍:嗯,到時候我不知道該怎么養(yǎng)育我的妹妹。
輔導老師:你擔心妹妹?
珍珍:嗯,沒有父母,她會變得很孤獨,很孤僻,沒有朋友,也不會跟人溝通。
輔導老師:這聽起來跟小時候的你很像。(珍珍點頭)在你心里,小時候的你是孤獨的,性格孤僻,也不會交際,因為那時候爸爸媽媽都不在你身邊。是嗎?
珍珍:是的。(流淚)
輔導老師:你不喜歡那時候的自己?
珍珍:誰都不會喜歡吧。
明確了咨詢目標之后,第三次咨詢重點處理珍珍的情緒感知能力以及探討情緒背后的原因。顯然,珍珍的情緒感知力很弱,她無法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而我將情緒具體化為客觀的數(shù)字,讓珍珍在0至10之間進行選擇,數(shù)值越低表示情緒越糟糕。這對珍珍來說比直接表達情緒更簡單和直接。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可以發(fā)現(xiàn)情緒的變化,而情緒變化的背后則是珍珍對自己的消極評價。為了幫助珍珍主動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我留了一個家庭作業(yè),即情緒折線圖。這個作業(yè)要求珍珍在每天的上午七點和十二點、下午五點和晚上八點記錄自己的情緒值,然后連線并在情緒轉(zhuǎn)折點注明原因。圖1是珍珍記錄的其中4天的情緒變化折線圖。
咨詢師:我看記錄表上情緒低落的地方都寫了“體育”兩個字,體育課對你情緒影響很大嗎?(珍珍點頭)你不喜歡體育課?
珍珍:也不是,我只是不喜歡跑步??墒且驗榭祗w育中考了,所以最近體育課都要跑步。
輔導老師:所以你不是討厭體育課,而是討厭跑步。(珍珍點頭)
輔導老師:在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你是什么感受?
珍珍:就是很討厭,很累,也會有點緊張,呼吸不暢。
輔導老師:有沒有什么時候,你在跑步,但你感覺很輕松很舒服?
珍珍:一個人在家里附近的公園慢跑的時候。
輔導老師:哦,所以你不是討厭跑步,而是討厭在學校,在體育課上跟大家一起跑步,是嗎?
珍珍:是的吧,因為我跑不快……
輔導老師:你跑不快,那么你擔心什么?
珍珍:擔心老師說我,同學也會笑話我。
輔導老師:那老師和同學真的這樣做過嗎?(珍珍搖頭)
輔導老師:嗯,珍珍,你看到了嗎?你的這種情緒來自你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而不是體育課,也不是跑步。
珍珍:(害羞地笑了笑)好像是的。
在珍珍的情緒變化折線圖中,每一次情緒值的下跌都與體育課有關(guān),但在具體的咨詢過程中,珍珍并不能清楚表達為什么是體育課造成自己的情緒波動,而是用一些含糊的、籠統(tǒng)的字眼談自己的問題,此時就要用具體化技術(shù)幫助珍珍澄清具體事實,找到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根據(jù)咨詢記錄很容易發(fā)現(xiàn),珍珍之所以討厭體育課,是因為擔心自己被老師和同學嘲笑,而擔心被嘲笑是因為對自己不自信,這種存在已久的不合理的認知方式才是珍珍出現(xiàn)異常情緒和行為的根本原因。
第五次咨詢:建立自我意識
前四次咨詢幫助珍珍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情緒變化以及變化背后不合理的認知方式,同時也初步探索了不合理的認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在此基礎(chǔ)上,協(xié)助珍珍建立自我意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輔導老師:珍珍,還記得我們的咨詢目標嗎?
珍珍:嗯,認識自己。
輔導老師:相信通過前幾次咨詢,你對自己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至少在我看來,現(xiàn)在的你,可以在我面前表達喜怒哀樂了。你看,你現(xiàn)在就在笑,這是很大的改變哦!
珍珍:(微笑)是的,我好像對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輔導老師:都有哪些認識?
珍珍:比如我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情緒低落,為什么會低落。我也發(fā)現(xiàn),我雖然同情小時候的自己,不想再回去,可是我現(xiàn)在遇到問題還是會退縮回小時候的狀態(tài)。
輔導老師:很棒,也許是時候跟那個童年的你說再見了。這可能是一個不太容易的過程,但我們一起努力,好不好?
珍珍:嗯,我會試試的!
四、咨詢總結(jié)和咨詢技術(shù)反思
本案例中,珍珍由于不良的成長經(jīng)歷和依戀關(guān)系導致產(chǎn)生消極的自我評價,內(nèi)心充滿缺失感和不良的情緒,難以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guān)系。加上疫情的影響,升入初三學業(yè)壓力的增大,導致目前的抑郁狀態(tài)和明顯的社交恐懼。而對這一切信息,在初次咨詢中,如果不完全專注于傾聽來訪者的敘述,不去發(fā)現(xiàn)表述中含混不清的地方,不去明確事件的具體含義,不進行聚焦式的提問,根本無法得知。所以說,具體化技術(shù)是建立咨詢關(guān)系的基本功,它是后續(xù)咨詢能夠順利進行且不偏離方向的保證。尤其是當咨詢對象是初中生時,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蘇醒但尚未成熟,更需要咨詢師耐心引導,否則只會被最表層的問題欺騙,最終不但問題得不到解決,甚至還會加重。
具體化技術(shù)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但在使用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比如要明確詞匯概念的具體含義,要首先學會不帶評判的傾聽,要澄清具體的事實,最重要的是要能夠靈活地與其他咨詢技巧結(jié)合使用,這樣才能使咨詢更有效。
總之,在初中生的心理輔導中,只有正確并恰當?shù)剡\用具體化技術(shù),輔導老師才能更快明確來訪學生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問題。本文的案例也充分說明,具體化技術(shù)在學校心理輔導中非常有應用價值,如何充分利用則需要我們學校心理工作者不斷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段聯(lián)崢. 淺析具體化技術(shù)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的運用[J].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5):81-84.
[2]丁楠. 基于情緒聚焦療法的大學生心理咨詢典型案例分析[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8):39-41.
[3]郭榮珍,施紀懷. 具體化技術(shù)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的運用[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7(14):57-58.
[4]毛怡. 大學生心理咨詢中的具體化技術(shù)應用研究[J]. 青年時代,2015(23):92.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