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良 李華龍 何星華
摘要: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隨著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各地開始應用到班級教學管理當中,促進了教育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于班級管理,應該重點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思考,重視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這也是教師的任務之一。
關鍵詞: 以人為本 管理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陣地,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群體,樹立良好的班風,形成正確的集體觀念,才可以為每一位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涵義
“以人為本”突出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個體的需求,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為了管理學生和班級,要運用合理的管理策略?!耙匀藶楸尽崩碚撝笇У陌嗉壒芾砉ぷ?,是一個促使學生轉化為自愿實踐的過程。在該過程中,班級管理不可或缺。為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重視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充分分析其發(fā)展情況與實際需求,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推動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fā)展,為其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1]。
1、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班級管理的目的
(1)將以人為本理念運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實踐中,從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辦法。
(2)提煉出班級管理的切入點,促進學生道德素質、道德意識、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與提升。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4)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促進其健康成長。
2、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班級管理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
學生的個性、能力以及喜好等等方式都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性。而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則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要求班主任的運用學生差異來更好的實現(xiàn)班級統(tǒng)一管理,從而將學生的差異與班級管理進行有效結合。能夠將師生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關系。學生需要在團隊中發(fā)揮自己作用,服務于團隊,才能夠融入到班級這個小社會當中。而這個過程,能夠讓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得到培養(yǎng)。
(2)有利于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
常規(guī)的班級管理教師是監(jiān)管者,學生需要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各項活動開展。這種管理使學生總處于被動地位,其主動性愛到抑制。以人為本的理論是挖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學生自我管理來實現(xiàn)對班級的高效管理。這樣的班級管理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主動權,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生以及管理熱情,提升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
3、目前班級管理的現(xiàn)狀
(1)管理理論落后
目前,絕大部分地區(qū)在班級管理上仍然以效率優(yōu)先的理論,將教育的唯一目標默認為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所以班級管理就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為目的,教師關注的是學生具備哪些知識,忽視對學生自身的關注,更不會關注學生自身的需求。
(2)管理模式落后單一
部分地區(qū)管理模式仍是等第模式,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將學生確定不同等級,不同等級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這樣的模式使教師只聽取到少數(shù)學生的心聲,輕忽了班集體的共同意見,導致信息交流不暢[2]。
4、創(chuàng)新點
從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可以看出,目前在班級管理上,各地學者專家提出不同的想法,形成了不同的理論觀點。而對其觀點進行提煉均可以看出,他們均認為班級管理需要學生參與,強調學生自主管理,而這與以人為本理念有著共同之處[3]。所以,本課題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對高完中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展開了研究討論。本課題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結合“雙減”政策提出來的,研究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時的以人為本教育理論,探究班主任如何使自己的以人為本理念由以往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使他們在班級管理時的實踐經驗上升到新的高度層次,構建出符合學生發(fā)展實際需要的班級管理體系。
二、創(chuàng)新點和創(chuàng)新的重點、難點
1.以人為本理念下高完中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
①確定“以人為本”目標
②構建“以人為本”的班級組織
③創(chuàng)建“以人為本”的班級人文環(huán)境
④構建“以人為本”的班級制度
⑤構建“以人為本”的班級文化
⑥展開“以人為本”的班級活動
2.創(chuàng)新重點、難點
重點在于,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配合當下“雙減”政策,實施高完中班級管理。明確目標、打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并建立有效的班級制度等等內容,使以人為本真正落地。
難點在于,班級管理中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就意味著要放手,給予學生自主管理的空間。但是如何把握尺寸,放手的適度范圍則需要認真思考。
三、“以人為本”理念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1.文獻研究法
借助網絡和相關專著,了解課題研究的背景。利用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作為參考文獻,踐行研究的進程,使研究效果更加明顯,并做到有理有據(jù),增強可信度。
2.調查分析法
通過問卷調查及收集相關實際數(shù)據(jù),明確班級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進行總結整理。在此基礎之上,借鑒問卷調查、歸納總結分析現(xiàn)狀與問題。開展討論研究組織實施工作,以尋求可實行的管理方法,使以人為本落到實處,塑造學生良好道德品質[4]。
3.實踐體悟法
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創(chuàng)設性意見以及有效方法,使之付諸行動。在教學實踐中補充完善,提高研究價值。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開展,比如班級活動、演講比賽等等,研究一條適合本班學生班級管理的路徑。
4.經驗總結法
針對實踐中采集的各種材料,全面完整進行總結,得出展示教育現(xiàn)象的規(guī)律,確定具有推廣價值的教育方法。
四、結語
總而言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是目前高完中階段管理的重點所在,管理質量的好壞,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身心健康有著直接影響。高完中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科學民主的管理手段,促使班級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和主動性,為此教師應當任重道遠,合理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班級管理,關注學生個體,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這是每一位教育者在新時期下都應認真探究、分析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寧國良,胡春燕.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30):13-14.
[2]姜自健,孫潔.“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40+49.
[3]周文娟.以人為本的班主任管理策略[J].華夏教師,2016(07):91.
[4]盧曉明,閆瑋.以人為本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文學教育(下),2020(05):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