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梅 劉江宏
雙減政策下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的SWOT分析
黃祖梅 劉江宏
(西南醫(yī)科大學 體育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雙減政策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戰(zhàn)略性調整,是改革教育生態(tài)圈的重點工程,對學生發(fā)展、家庭幸福、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經驗總結法對雙減政策下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的機遇、優(yōu)勢、劣勢、挑戰(zhàn)進行分析。提出建議:發(fā)揮政府領導作用,健全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相關制度;踐行學校執(zhí)行作用,提高體育課后延時服務質量;提供家庭支持效用,打造家校共育新局面。
雙減;體育課后延時服務;SWOT
課后服務是利民惠民的重點工程,是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體育課后延時服務是課后服務的基本組成部分,貫穿在每一個實施過程中。2021年7月,國務院頒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明確要求嚴格治理,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好學足。雙減政策造福了千萬家庭,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為學生參與課后服務提供了發(fā)展空間。國家要求學校開展藝體類活動,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各地區(qū)積極開展體育課后延時服務,提高了學生體質,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落實了五育并舉的教育要求,但在各環(huán)節(jié)中仍然存在阻礙:績效考核不健全、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家庭支持度低等,要瞄準重點,穩(wěn)抓落實,共同協作將國家意志推進到社會民生發(fā)展。
國家頒布雙減政策提出要減少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提高學校課后服務的水平,讓學生在學業(yè)之余,有充足的時間參與文體活動。雙減政策立足于黨的兩個一百年發(fā)展時期,是學校教育的重大革命,也是教育生態(tài)圈的革新。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資本不斷進入教育市場,校外各種學科類培訓機構遍地開花,長期受到“追求高分”“好就業(yè)”“高學歷”的思想侵蝕,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緊繃,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影響了學校教育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打破了教育系統的動態(tài)平衡,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雙減政策應運而生,指出要打造教育良好生態(tài),轉變重視文化課,輕視藝體活動的思想,體育是課后服務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抓手,在新發(fā)展時期贏得了生存空間。
為將雙增雙減政策落地生花,教育部印發(fā)《意見》,清晰界定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科目,將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納入學科類范圍,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和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卻歸屬于非學科類進行管理。體育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體育培訓進入了藍海市場。東部、南部等區(qū)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制定并頒布相關文件,上海將“增強學校主陣地功能、增強校內教育質量”作為開展工作的中心內容,從學校作業(yè)管理、義務教育課后服務、課后服務支持體系、緊密型學區(qū)集團建設、全員導師制全覆蓋6個方面著手;云南省堅持校內外協同治理,將雙減著地,促雙升(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北京市出臺通知,做好義務教學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的相關工作。義務教育階段實施體育課后服務,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更需要各地區(qū)的長期攻堅。
近25年,中國青少年體質不斷下降,而近視和肥胖的比例卻攀升,約有10%的兒童患上肥胖癥,個別大城市的比例在20%,且多數肥胖兒童還患有癌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1]。出于對分數的追求,學生會參與校外輔導,多為學科類科目,托管教師布置過多作業(yè),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產生了負面影響[2]。雙增雙減政策的頒布,給予了體育課后服務的生存空間與政策保障,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通道,發(fā)揮了體育育人的效應。青少年階段是身體發(fā)育的主要周期,研究證明,參與半年以上的,中等量的體育活動對學生心理健康效果顯著[3]。體育鍛煉能促進兒童青少年的骨骼健康[4],控制身體脂肪含量,改善認知功能,調節(jié)情緒,養(yǎng)成頑強的意志品質[5],教育部頒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提出,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鍛煉,適當安排家庭“體育作業(yè)”,開展“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系列體育陽光活動[6]。所以,如何科學落實體育課后服務,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內容之一。
雙減政策頒發(fā),各省份積極落實校園課后服務,摒棄傳統的散漫式教學態(tài)度,建立健全相關規(guī)章制度。但在發(fā)展過程中仍面臨著專項體育教師不足、活動經費匱乏,場地設施等硬件設備不達標的境遇,無法滿足學生多元的體育參與訴求。教育部頒發(fā)中小學體育器材設備目錄,分為必配類和選配類器材,農村學校因資金不足無法配置充足的器材,市區(qū)學校因場地面積不足而難以開展。受自然條件、經濟等因素影響,攀巖墻、滑板、水球、冰球等選配器材較少出現在學校,課后體育項目的開展有待挖掘。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的主體是體育教師,學校開展多樣化的體育項目需要大量專項教師,在2015-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的總數在不斷擴充,但遠遠不夠,體育教師的需求量與供給量仍存在較大的缺口[7]。體育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無法解決,體育課后延時服務就難以健康發(fā)展。課后服務項目多是籃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武術等項目,受校內資源制約,可供選擇的項目少[8],制約了學生參與課后體育的熱情。
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的開展需要教育局、體育局、發(fā)改局、財政局、人社局等部門共同參與,涉及到考核管理、職權劃分、服務績效。從考核管理看,考核的參與主體是否應考慮納入學生、家長?學生作為課后服務的參與者,對于課程服務的效果有直觀的感受,其評價能客觀反應課后服務的質量。從職權劃分來看,校內課后延時服務發(fā)展處于初級階段,政策體系的不完善勢必影響學校課后服務的進展,政府各部門應該承擔什么角色,如何發(fā)揮效用都需要不斷完善監(jiān)管體系。學校引入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其授課內容、考核方式、評價體系等是否參照學校制度,才能更好地平衡校外培訓機構的發(fā)展。從服務績效來看,雙減政策落實以來,各地各校在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服務項目和提高課程質量,教師的教學任務變多了,對于課后服務的評估內容也應多元,包含課后服務的成本、類型、規(guī)模、質量、滿意度等。因此,監(jiān)管體系的完善程度影響著社會群體的參與力量。
如何實現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的健康科學發(fā)展,需要國家統籌規(guī)劃,學校具體實施,家長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協助。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課后服務的發(fā)展中肩負重任,如何協調好文化課和藝體參與的平衡、調動學生的參與度、轉變家長的看法任重而道遠。少數家長對課后服務的質量存在考究,且部分成績差的學生家長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聘請私教,為孩子補習,不對孩子的體育參與提供支持[9]。長期以來,學校為完成教學任務,對于文化課的重視度比較高,家長受到分數論、學歷論的思想對于孩子的體育類參與支持度較低,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體質不斷下降,打破了基礎教育的動態(tài)平衡。學校在開展體育課后服務時,要著重引導學生、教師、家長的思維轉變,認識到體育活動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效用。雙減政策的目的在于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通過回歸課堂、回歸學校來減少學生的壓力,減輕家長的擔憂[10]。學校能否抓住時機,讓教育歸位,肩扛起育人,促發(fā)展的重任,是當前學校的重點任務。就學校課后體育的開展,如何獲得家長支持、調動學生參與、保障運動安全、轉換教師理念仍需要不斷探索。
伴隨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家庭結構已逐漸從“大家庭”向“核心家庭”過渡,女性就業(yè)者占比超四成[11],更多女性投入于工作,雙職工家庭數量不斷上漲,家長無法按時接送孩子,輔導學業(yè),將孩子送到校外晚托班[12],但晚托班的師資水平低下,輔導方式不科學等困擾著無數家庭[13],如何更好的解決“三點半難題”,需要政府各部門不斷共謀良策,2017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開展中小學的課后服務工作,解決家長接送孩子難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是加強教育服務能力、提高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有利于家庭和諧,社會發(fā)展[14]。
課后延時服務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主要通道。首先,課后服務能夠滿足家長接送難的訴求,保障學生生命健康安全。其次,課后服務需要提供服務內容,例如體育、藝術、科普活動、拓展訓練、自主閱讀等,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推動個人進步,從而促進全面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謀求生路,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缺少父母關愛,留守兒童犯罪率上漲。課后服務可以合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提高操場、體育場、美術室、音樂室的利用率,體育運動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規(guī)則意識、抗挫折能力,減緩負面情緒,從而減少青少年暴力、犯罪、吸毒等活動的發(fā)生[15]。農村地區(qū)的兒童,受經濟、出行等方式的影響,參與藝體類課程的機會較少,多數農村留守兒童主觀上喜歡進行體育活動[16],體育課后服務的開展,給農村孩子更多機會學習專業(yè)運動知識,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發(fā)展綜合素質,有利于縮小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差距,保證教育平衡。
體育課后延時服務開展的項目多有籃球、足球、跆拳道、跳繩、輪滑和體適能等,多樣化的體育項目需要基本的場地與器材和充足的教師團隊,對學校的教學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減政策頒布之前,體育學科在教育方面重視度較低,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多數學校的體育課存在“放羊式”教學的問題,學生學不精,對于運動技能掌握不到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17],體育課后服務能轉變教師思想,促使其不斷精進業(yè)務能力,學習專業(yè)知識,發(fā)展多項技能,達到“一專多能”的要求,塑造綠色的教育生態(tài)系統。
雙減政策指出要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可以從拓寬課后服務的渠道進行落實,聘請退休教師、有資質的社會專業(yè)人員或志愿者等。校外優(yōu)秀培訓機構進學校是踐行課后服務,開展體育活動的供給主體,是對學校課后服務發(fā)展的補充與支持,要準確定位教育教學目標,學生體育參與的動機、肩負的職責。校外優(yōu)質資源進校園的教學內容、參與方式、組織形式、基礎保障等要素,須結合學生不同年齡段身心發(fā)育特征,教育教學規(guī)律,校內資源條件達到規(guī)范化、制度化管理。而針對校外優(yōu)質資源進校園的準入標準與管理明細由縣級部門參考國家文件進行細化,但各地在具體執(zhí)行的過程中又有所不同,具體的選擇性指標并未清晰,培訓機構的資質審查,進校后的監(jiān)管和評價仍重視度不夠,因此社會力量進校園的管理機制要不斷建立健全{18}。
課后服務的供給方主要是學校教師,教師除了要進行日常教學活動、運動訓練、班級管理等工作外又需要落實課后服務工作,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師的負擔?!?+2”模式實行后,教師的在校時間延長,工作總量加大,工作壓力增大[19],但教師績效保障制度的體系化不夠完善,給課后工作的開展形成了阻力,明確、具體化的保障機制與補償體系能減緩教師不良情緒,提高認同感,上海市擬課后服務支持系統,明確資金保障制度,每課時以85元的薪酬發(fā)放,法定工作日參與課后服務2小時以3課時計入[20]。在績效工資總量的核查方面,納入課后服務,績效工資增加教師課后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同時建立相關項目[21]。各地區(qū)之間經濟水平不同,課后服務的收費標準也自然存在差異,教師的課酬標準、發(fā)放形式、績效保障等需要不斷探究。
政府作為課后服務的制定者與監(jiān)督者,有權構建課后服務的規(guī)章制度,保障體育課后服務的順利進行。第一,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給學校課后體育服務提供法律保障,國家將課后服務的權力下放到學校,需要有明確的依據作為實施保障,讓學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第二,重視完善監(jiān)督管理制度,強化課后服務運行。政府明確劃分各部門主體責任,規(guī)劃工作內容,落實責任制,對學校課后服務工作進行監(jiān)督與考察,校外培訓機構的準入細則和評價體系要落實;第三,設立專項財政資金,用于課后服務的基本保障。課后服務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范疇,長期的運行需要一定的財政補貼;最后,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明確教師進行課后服務活動的課酬體系,把課后服務納入績效考察、評優(yōu)晉升,保障教師的權益。
學校作為課后服務的踐行者,要清悉校內體育資源,學生的參與導向,明確供給與需求的情況,提高課后服務發(fā)展水平。第一,學校要拓寬課后服務參與主體,引進優(yōu)質的校外資源。體育課后服務主要依靠體育教師來運行,學校的專職教師數量少無法滿足供給需求,可以通過引入退休教師、與符合資質的體育培訓機構合作、密切與高校的聯系,聘請體育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參與課后服務,打造優(yōu)質的教師團隊。第二,了解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開展學生喜愛的課后服務內容。學生是課后服務的參與客體,服務項目的情況對學生的參與熱情有直接的影響,課后服務還處于摸索階段,開設的項目單一,形式較統一,要結合學生的需求,探求多樣化的課程類型。第三,豐富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參與。要根據現有的場地器材、師資團隊、活動資金等積極探索特色校園課后服務課程,豐富課程內容,促進學生體育課后服務的參與。
家長的想法對學生參與課后服務有直接的影響,要發(fā)揮家庭的第一教育作用,支持孩子參與體育課后服務,發(fā)揮家庭+學校的協調效用。第一,家長要摒棄“唯分數”“重文輕體”等思想,認識到健康的身體是個人良好發(fā)展的基礎保障,明確時代育人的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實現五育并舉。第二,加強與學校、教師間的聯系,密切關注課后體育開展的內容、形式、組織、時間等要素,發(fā)揮家校共治的效用。第三,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獲得的運動技能,需要課后鞏固,家長可以安排孩子閑暇時間,參與體育活動或勞動,發(fā)展技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1]彭蕓.青少年體質連續(xù)25年下降別讓孩子輸在健康起跑線[N].中國婦女報,2014-04-14(B01).
[2]于賽麗.關于大慶小學生校外托管機構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交際,2020(10):156-157.
[3]盛建國,高守清,唐光旭.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體育科技,2016,52(5):98-103.
[4]吳雋旎,陳熙,鄒軍.運動訓練對兒童青少年骨代謝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5,34(11):1121-1125.
[5]陳新梅,旦增貢吉.拉薩市藏族初中生體力活動與身體成分的關聯[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20,41(9):1406-1410.
[6]鄧良標.論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中華武術研究,2016,5(12):80-84.
[7]袁圣敏,吳鍵.新時代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的數量配備現狀與隊伍建設路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4):393-401.
[8]張欣.成都市小學課后體育服務開展現狀及優(yōu)化途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2.
[9]周玲.“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供給方式及質量評估[J].中小學管理,2021(12):35-38.
[10]桑安琪.“雙減”背景下教育本質的回歸[J].教學與管理,2022(5):1-4.
[11]人民日報.國家統計局發(fā)布最新監(jiān)測報告顯示:我國女性就業(yè)者占比超四成[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19-12-11.
[12]唐新紅.校外晚托班存在的合理性及價值研究[J].才智,2018(32):181.
[13]譚慧容.上海市小學生晚托班現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14]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加強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2017-03-04.
[15]謝曉燕,周勇.通過體育運動預防青少年犯罪:國際犯罪治理的一種新模式[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4):30-38.
[16]胡楚.湖南省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活動參與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1.
[17]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2021-07-24.
[18]黃曉玲.“雙減”背景下校外優(yōu)質資源進校園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教學與管理,2022(25):19-23.
[19]俞明雅.“雙減”背景下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挑戰(zhàn)及應對:基于江蘇省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2(3):11-16.
[20]張小軍.做好課后服務,要讓教師“暖心”[N]. 中國教師報,2021-12-15(003).
[21]劉志賢.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績效工資如何核定?自治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給出答案[N]. 內蒙古日報(漢),2021-09-24(002).
SWOT Analysis of Extra P.E. Education Service after P.E. Class under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UANG Zumei, etal.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 Sichuan, China)
基金項目:西南醫(yī)科大學科研項目:醫(yī)學院校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實踐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0TYZD007);西南醫(yī)科大學“課程思政”示范項目足球運動(項目編號:SFKC201916)。
黃祖梅(1998—),碩士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劉江宏(1971—),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