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高職院校在培養(yǎng)人才這個區(qū)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近些年來民辦高校越來越多。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學習倦怠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大大制約了人才的培養(yǎng)進度和質量。本文就民辦大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進行研究,找出其原因,并發(fā)現(xiàn)相應對策,能夠對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 民辦高職院校;學習倦怠;成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如今,私立院校雖然作為教育工作事業(yè)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發(fā)展的同時,也受到各方面的挑戰(zhàn),學生對讀書產生消極狀態(tài),加之院校的各種要求設備不完備、教學、環(huán)境相對而言較差等綜合因素,使整個學校的讀書氛圍受到很大的影響,影響學校對人才的培養(yǎng)。所以研究民辦大學生學習倦怠狀況,并制定相應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 民辦高校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分析
1、 學生個人因素
首先,就目前情況來看,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都有所降低,很大一部分學生會認為高考已經結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xù)埋頭學習,處于放飛自我的狀態(tài),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上網、刷視頻、打游戲、談戀愛,總之就是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其次,有的同學會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單純的認為馬上畢業(yè)就能夠賺錢了,而忽視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時間樹立的學習價值觀也有所偏差,而打工賺錢就好像占領了學生的頭腦,使得學生無法踏踏實實地好好學習。再次,很多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在報志愿的時候可能會服從調劑,導致沒有分配到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對于現(xiàn)狀則出現(xiàn)“學非所愛”地狀態(tài),導致學習狀態(tài)不佳,興趣感不強,即使老師在講解時也茫茫然而不知所云,下課更不用說會主動去學,漸漸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學校因素
首先,民辦高校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法的依然老舊,學生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都處于被動的地位,從而導致教學氛圍枯燥無味,這樣不僅提不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還會使學生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如此一來將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也有悖于國家的號召政策。除此之外,部分教師還是以業(yè)績作為評價衡量學員優(yōu)差的唯一標準,這不但束縛了學生的人性化與發(fā)展,也在相當程度上損害了學業(yè)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尊重心與自信,大大增加了學生專業(yè)懈怠狀況出現(xiàn)的概率。例如:學生逃課,教師采取嚴厲的處罰方式,而對于逃課的原因直接視而不見或不愿了解,從而導致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越來越少,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嚴重,而教師對學生逃課行為的漠視也增加了學生逃課、逃學等不良行為。
3、家庭因素
隨著計劃生育以及社會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多數(shù)家庭也就有兩個孩子或者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用自己的強壓的方式不斷督促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這樣,反而適得其反,讓孩子的壓力過大,心理負擔過于沉重,甚至厭惡學習。
還有一些家長因受思想或者家庭條件的影響,其做法是恰恰是相反的,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家長不會強逼著學習,導致學生的自制力特別差,經常逃課、曠課、無所事事。另外一種家長的思想就是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只求趕緊畢業(yè),趕緊工作,趕緊掙錢補貼家用,這樣不僅不會使孩子努力奮斗創(chuàng)造自己更大的價值,反而使他的內心很受挫,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4、社會因素
首先,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大學生越來越多,并且學歷高的畢業(yè)生也是到處都是。所以,如今的就業(yè)形勢越來越緊張,壓力越來越大,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這種狀態(tài)使學生更加容易產生焦慮、缺乏信心、茫然。
其次,如今這個社會,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黑暗”的一面,很多單位的招聘雖然表面上是正規(guī)面向社會的招聘,但是還是會有人暗箱操作,通過認識的人直接錄取,讓別人成為走過場的陪跑,這讓畢業(yè)生產生深深的焦慮感以及對社會的懷疑,這樣不公平的操作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會認為,學得再好有什么用?不如“有人”,使其心態(tài)越來越扭曲,助長了社會的歪風邪氣。
二、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學習倦怠的策略
1、學生方面
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就需要教師的積極有效的科學的引導,教師在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的同時要緊跟新型教育理念的改革,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探索出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模式,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與專門平臺等途徑來獲取學習者感興趣的教學研究素材,提高教學的拓展性與興趣,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習者形成積極性主動性的教學心態(tài)。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有實際意義的社團活動,社會實踐,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多多溝通,激發(fā)學習興趣,多了解學生的想法,積極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擯棄不良思想,看到自己的長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 學校方面
努力加強學校硬件和軟件教學環(huán)境建設工程,更新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設備,改進實驗室的實驗儀器,大量引進對學生學習有幫助的圖書,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將積極樂觀的校園思想文化不斷注入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除此之外,對于教育體系的缺陷也要加緊完善,加大改革力度,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專業(yè)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3、 家庭方面
家長也應該與時俱進,畢竟和諧的家庭關系會使子女更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理解和尊重,要對嚴格和愛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做到不溺愛、不強制,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人生心態(tài)。也不要急于讓子女步入社會,把錢放在第一位,要明白強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才是發(fā)展的“本錢”。
結束語:
民辦高校學生的倦怠情緒不僅影響其學業(yè),對未來的發(fā)展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民辦高校要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質,革新教學方式,改善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為以后進入社會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紅.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分析[J].科幻畫報,2021(11):26-27.
[2] 顧文靜.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作家天地,2021(14):88-89.
[3] 李純輝.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1):90-9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0SJB0773)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