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霞
摘要:隨著近些年來輔導班亂象叢生,教育資源嚴重失衡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我國正式提出了減負增效口號,隨后又制定了雙減政策應對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期望通過雙減政策的出臺,減少教育資源混亂的現(xiàn)象。當前小學體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師希望小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能運用體育知識鍛煉身體。強化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為接下來進行長期的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但是根據(jù)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這并不能落實全面育人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當重視這一問題,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育人教育。本文將圍繞小學體育展開討論,著重探究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開展育人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具體策略。
關鍵字:“雙減”背景、小學體育、育人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雙減背景泛指雙減政策出臺后,教育格局和教育資源發(fā)生變化的綜合背景。在雙減背景下,各個年級,各個學段的教育都逐漸產(chǎn)生變化,首先是規(guī)避了書面作業(yè),其次是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和難度,提高了學習效果;而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小學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文化基礎,而且要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身體素質(zhì)和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tài)。所以,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育人教育,并且響應雙減政策提出的號召是必要的。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開展育人教育的重要意義
1、幫助學生建立鍛煉意識
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開展育人教育,首先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知識自主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參與過程中,感受到道德教育,使學生通過體育課堂,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準,改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習慣。同時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讓學生在接下來的體育學習過程中,能去更好的感知道德元素,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養(yǎng)成自主鍛煉和自主維持良好道德行為的良好習慣。
2、促進學生做到綜合提升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學習方法很簡單,認為參與小學體育課堂,能避免書面作業(yè),而且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游戲,讓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漲。這雖然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小學體育課堂氛圍,但是在潛移默化中也對學生的體育意志力造成了不良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在此氛圍下參與體育運動和鍛煉時,一遇到困難就會主動退縮,無法克服困難,進而也對體育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造成了打擊。這并不利于學生進行長遠的學習。而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開展育人教育,能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也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進行自主鍛煉的習慣。
3、幫助學生建構鍛煉體系
小學時期,小學生對體育的思考很少。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體育能強身健體,但是除了強身健體外,很少有其他的作用。其實小學體育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強身健體,而且還能保持學生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和狀況,促進學生綜合思維發(fā)展的同時,也能有效突出學生鍛煉的主體地位,為接下來進行長遠的體育學習打好基礎。而小學體育與德育教育進行相碰撞后會讓學生得到綜合培養(yǎng),這讓學生在接下來的體育學習過程中,建構自己的鍛煉體系,使鍛煉更有科學性和有效性,促使學生鍛煉過程中能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率,也讓學生身體素質(zhì)提高的同時,明白小學生為什么要強身健體,以此創(chuàng)立學生參與小學體育的良好動機。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開展育人教育的具體策略
1、改變課堂主體,提升體育課堂效果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尤其是低年級教育,教師對學生抱有很大的錯誤認知。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尚小,體育思維尚未完善,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經(jīng)常以講授法構建課堂,以監(jiān)督的方式促進學生完成運動任務。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產(chǎn)生了強身健體的效果,但是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了打擊,大多數(shù)學生在小學時期,意志力還尚未遭到磨練,所以很容易就會放棄體育學習。這無法使育人教育滲透到體育教育過程中,也無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滲透育人教育時,應當改變課堂的主體,提升體育課堂效果,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高效開展,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增強教學有效性。[1]
例如: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就可以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策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教師先去詢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哪些體育游戲?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將這些體育游戲做出改動,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得到尊重。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了解到體育課堂中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于是能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也可以融入德育元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學會互幫互助,幫助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利用互幫互助的形式,完成教師所設計并布置的體育任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通過創(chuàng)造情境,豐富學生課堂體驗
在小學體育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或者進行機械化的鍛煉,缺乏靈活性,不僅不能使鍛煉的效果能達到目標,還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了潛在危害。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并無鍛煉目的,或者說不知道自己鍛煉的意義是什么。所以教師在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開展育人教育,響應雙減政策提出的號召時,應當選擇合適的時機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令學生能夠感悟小學體育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能將情境中所感受到的德育元素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此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延伸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綜合效益。[2]
例如:教師在小學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去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搜索了東京奧運會的奪冠視頻和那些運動員奮發(fā)圖強的視頻,經(jīng)過剪輯后,設計成微課教學資源,運用到小學體育課堂的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了解這些運動員人物身上存在著哪些優(yōu)點?學生經(jīng)過微課的觀看,能感染自己的情緒,于是學生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拼搏向上,不向生活屈服。大多數(shù)學生在經(jīng)過本節(jié)課學習過后,以及情境的參與過后,都能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心態(tài),并且了解到只有努力才能突破自己的極限。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為以后也能為以后和諧社會的構建也能貢獻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這就為學生參與小學體育學習創(chuàng)立動機,也強化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認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學會利用信息化途徑去探究體育知識,豐富了學生體育學習形式。
3、開展合作體育,增強學生團結意識
在小學時期,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或者在游戲過程中很少去進行合作,這讓學生的個體意識較強,合作意識嚴重不足,不利于學生以后能夠成為符合社會標準的復合型人才。所以教師在小學體育中開展育人教育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合作,合作的意義是什么?以此既能幫助學生通過合作的形式強身健體,也能讓其明白合作能降低事情完成的難度和壓力,令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學會合作。教師開展合作體育教育,增強學生團結意識時,就可以從育人的角度出發(fā)和整理,幫助學生在合作體育項目中既完成鍛煉的目標,又強化學生的合作精神。[3]
例如: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教師可以開展趣味田徑活動,并且將接力棒原理,也運用到體育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接力棒的傳遞,了解到獲勝的關鍵。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制造了緊張的體育氛圍,使其能正視體育學習,也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勝負欲。無論是獲勝的學生還是失敗的學生,在接下來的體育學習中,都會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并且愿意通過鍛煉去改變當前的現(xiàn)狀,強化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同時學生在游戲參與的過程中,由于融入合作元素,所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落實了在小學體育教育中融入育人教育的目標。許多學生在經(jīng)過本節(jié)課學習過后,都能端正參與小學體育課堂的態(tài)度,并且也學會在接下來的日常生活鍛煉中,也會利用合作鍛煉的形式去強身健體。這不僅讓學生彼此之間能互相加油打氣,完成體育訓練目標,強身健體,還能促使學生彼此之間的友誼增長,讓學生在合作中契合性更高,以此延伸了教學的綜合效益。
4、給予學生評價,引導學生樹立信心
新時期小學生獨立自主意識較強,在獨立意識到催生下,學生渴望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思想能得到教師的認可。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需求。選擇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學生客觀合理的評價,讓低年級學生受到鼓勵,產(chǎn)生自主鍛煉的信心。同時也能使個別學生感受到自己在體育活動中的過人之處和不足之處。并且愿意與教師交流和討論,得出科學的鍛煉建議后,愿意應用到自身的體育鍛煉過程中。這既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也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能更好地向教師反映出在體育鍛煉中所存在的客觀問題,方便教師接下來調(diào)整教育策略,令學生既能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也能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生活和運動心態(tài),完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育人教育的目的。[4]
例如: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在體育課堂中完成體育任務和對德育元素感知能力較強的學生分別創(chuàng)建合理的評價。對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完成了教師所設計并布置體育任務的學生,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的學習自尊心得到維持過后,就可以讓學生在眾同學面前發(fā)言,說出自己在鍛煉過程中的一些心情,和體育學習的經(jīng)驗。以此幫助此名學生維持自信的同時,也讓其他同學借鑒和吸收,這既完成了育人的目標,又完善了其他學生的體育思維。而對德育元素感知較強的學生,教師也可以給予學生表揚,讓學生在眾同學面前發(fā)表鼓勵大家的言論,以此幫助全班整體建立積極向上的運動心態(tài)。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體育教育,滲透育人教育已經(jīng)成為必然的趨勢。教師要運用好以上的教學策略,也要學會從學生的思考點出發(fā),多與學生做朋友,拉近師生之間關系的同時,也建構有效的溝通橋梁。從而促進教師教學素養(yǎng)提升的同時,也讓學生實現(xiàn)全方位發(fā)展的目標,進而把學生培養(yǎng)成真正人才的預備軍。
參考文獻
[1]張娟.小學體育足球游戲教學中育人教育的滲透策略[J].智力.2020(28).
[2]楊清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體育育人價值及策略研究[J].體育教學.2020(08).
[3]王應策.育人與育體相結合: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運動精品.2020(03).
[4]陳江.論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育人教育[J].運動精品.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