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徐建光,陳大軍,何雪云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衢州醫(yī)院(衢州市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浙江 衢州324000]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膽、胰腺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之一[1]。KRUTSRI等[2]研究顯示,ERCP具有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可控制膽道變形等優(yōu)勢,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有研究[3]報道,ERCP 術后并發(fā)癥最常見的是胰腺炎,大多為輕度,少數為重癥,可能危及患者性命。胰腺炎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有專家[4]認為,胰蛋白酶的激活可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因此,分析ERCP術后并發(fā)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影響因素十分關鍵[5]。本研究旨在分析并發(fā)PEP的影響因素?,F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本院343 例行ERCP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發(fā)生PEP將其分為PEP 組(n=51)和非PEP 組(n=292)。PEP 組中,男17 例,女34 例,年齡19~69 歲,平均(44.88±5.41)歲;非PEP 組中,男162 例,女130例,年齡20~70歲,平均(55.18±6.26)歲。
納入標準[6]:①臨床病史資料完整者;②行ERCP者;③年齡18~70歲者;④術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嚴重膽系感染者;②伴有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發(fā)作者;③膽道狹窄、排泄障礙者;④不配合本次研究者。
1.2.1 胰腺炎診斷標準診斷標準[7]為:①癥狀持續(xù)時間超過24 h,如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②需入院診療或入院超過2 d;③腹痛加重或重新出現腹痛;④術后血清淀粉酶>500 u/L。
1.2.2 資料提取方法收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膽總管結石、胰腺炎、膽紅素、膽總管直徑、壺腹部憩室、Oddi 括約肌功能障礙、胰腺顯影、ERCP類型、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行Oddi括約肌測壓術、操作時長(>1 h)、ERCP手術結局、是否插管困難(>5 次)、是否有導絲多次進胰管等資料。
選取SPSS 22.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應用Logistic 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高血壓、糖尿病、膽紅素增高、膽總管直徑小及壺腹部憩室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60 歲、膽總管結石、胰腺炎病史及Oddi 括約肌功能障礙等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胰腺顯影、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行Oddi 括約肌測壓術、ERCP 手術結局、插管困難及導絲多次進胰管與PEP 有關(P<0.05);ERCP 類型、行膽道括約肌切開術及操作時長(>1 h) 與PEP 無關(P>0.05)。見表2。
表2 并發(fā)PEP的影響因素分析 例(%)Table 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P n(%)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膽總管結石、胰腺炎病史、Oddi 括約肌功能障礙、胰腺顯影、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行Oddi 括約肌測壓術、ERCP 手術失敗、插管困難及導絲多次進胰管是PEP 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PEP發(fā)生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EP
ERCP 是治療胰膽管系統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因該手術有一定侵襲性,術后易出現相應的并發(fā)癥[8]。ERCP 常見并發(fā)癥為胰腺炎,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9]。相關研究[10]顯示,PEP 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但MENON 等[11]研究顯示,乳頭插管可導致患者出現乳頭水腫和Oddi 括約肌痙攣,引起胰液引流受阻,從而出現胰腺炎。
本研究發(fā)現,高血壓、糖尿病、膽紅素增高、膽總管直徑小及壺腹部憩室與PEP 無關;性別、年齡<60 歲、膽總管結石、胰腺炎病史及Oddi 括約肌功能障礙與PEP具有一定關系。分析原因可能為:高齡患者PEP發(fā)生率低與胰腺分泌能力降低有關。本研究顯示,胰腺顯影、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行Oddi括約肌測壓術、ERCP 手術結局、插管困難及導絲多次進胰管與PEP有關,說明:胰腺造影可造成胰管壓力上升,促使胰液反流,致使胰腺炎發(fā)生;而ERCP類型、行膽道括約肌切開術及操作時長(>1 h)與PEP無關。與相關文獻[12-13]報道一致。
本研究中,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膽總管結石、胰腺炎病史、Oddi 括約肌功能障礙、胰腺顯影、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行Oddi括約肌測壓術、ERCP手術失敗、插管困難及導絲多次進胰管均是PEP的獨立危險因素。自身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膽總管結石、胰腺炎病史和Oddi 括約肌功能障礙,胰腺顯影、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行Oddi括約肌測壓術、ERCP手術失敗、插管困難及導絲多次進胰管為操作因素。因此,要降低PEP 的發(fā)生率,需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14]。
根據上述危險因素,筆者認為,預防PEP應從以下幾點做好預防措施:①嚴格掌握ERCP適應證,盡可能使用磁共振胰膽管成像來替代ERCP 進行診斷,治療過程需考慮利弊[15];②術前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預防性用藥:術前肛門內應用消炎痛100 mg 可明顯降低胰腺炎發(fā)生率,而應用加貝酯、生長抑素、肝素、硝酸甘油等可減少PEP 發(fā)生[16];③精準掌握ERCP 深插管技術,提高插管成功率;④在手術過程中,注入造影劑的用量不宜過多,壓力不宜過大,盡量在透視下注射造影劑[17];⑤術后行常規(guī)鼻膽管引流時,要減少膽汁逆流入胰管,可使胰腺炎發(fā)生率降低,同時觀察患者病情,注射抗炎藥物治療膽管炎,了解有無殘余結石等[18-19];⑥術后密切患者病情,若患者存在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應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減輕或避免胰腺炎的發(fā)生[20]。
綜上所述,膽總管結石、胰腺炎病史、Oddi 括約肌功能障礙、胰腺顯影、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行Oddi括約肌測壓術、ERCP手術失敗、插管困難及導絲多次進胰管均是PEP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可采取相應對策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