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航空總醫(yī)院護理部,北京 100012
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處于高發(fā)態(tài)勢,急性心肌梗死就屬于其中之一〔1〕。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缺血、缺氧所導致,且硝酸甘油難以緩解的心肌壞死,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對患者的生命威脅極大〔2-3〕。在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照顧職責大多由其直系親屬承擔,主要照顧者對于患者的恢復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但由于照顧者對患者的病情及預后認識不足,且長期伴隨患者,承受較為重大的經(jīng)濟壓力及照顧責任,照顧者往往產(chǎn)生復雜的心理變化〔4〕。心理彈性是評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承受能力及壓力的重要指標,對其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能夠為臨床制定有針對性的延續(xù)性護理措施提供有效參考。本研究以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調查調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影響因素?,F(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間所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共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齡54~85歲,平均(68.26±12.37)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3.59±2.42)年。86例患者對應的86名照顧者資料:男32人,女54人;照顧著年齡30~67歲,平均(46.87±11.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人,初中32人,高中34人,大專及以上10人。企事業(yè)職員或職工13人,農(nóng)民37人,個體工商戶16人,其他20人。
由研究人員為所有研究對象宣講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目的及意義,并向所有研究對象親自發(fā)放調查問卷。所有調查對象均對于問卷進行認真填寫,在填寫過程中出現(xiàn)疑問,可及時詢問研究人員;對于無法親自填寫問卷者(如:文化程度低),則由研究人員向其口述問卷內容,并為之填寫。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86份,回收問卷86份,回收率100%。
1.3.1一般資料調查表 一般資料調查表由本院自行制定,其中包含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職業(yè)、病程、婚姻狀況、文化程度、住院天數(shù)、是否知情治療手段及是否以醫(yī)保方式繳納費用;照顧者的年齡、性別、照顧壓力、文化程度、照顧時長、與患者關系、職業(yè)、收入情況以及婚姻狀況。
1.3.2心理彈性量表(CD-RISC)對堅韌(13個條目)、自強(8個條目)與樂觀(4個條目)共3方面,25個條目進行評估。每條共分五級,從“非常低”到“非常高”分別積分為 1~5 分,心理彈性與分數(shù)之間成正比。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shù)是0.910,效度是0.966。此量表已經(jīng)在多種患者以及相關醫(yī)務人員中得到良好應用,信效度較好。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照顧壓力、與患者關系、照顧時長情況下主要照顧者的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職業(yè)、婚姻狀況、家庭收入情況下主要照顧者的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性心?;颊咧饕疹櫿咝睦韽椥杂绊憜我蛩胤治?/p>
見表2。
表2 變量賦值表
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照顧壓力、與患者關系、照顧時長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照顧壓力、與患者關系、照顧時長是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心理彈性影響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臨床中最常見的心血管急癥之一,其具有病情變化快、病死率高等特征〔5〕。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后在晨間、飽餐、重體力勞動等誘因下發(fā)病,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后劇烈疼痛,嚴重時還會發(fā)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6-7〕。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常采用手術治療,但由于該病病情危急,往往預后較差,常導致一系列的并發(fā)癥狀,且具有交稿的致殘率,這就為患者居家養(yǎng)護增加了難度。急性心肌梗死居家康復期間照顧者的照護水平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康復質量和復發(fā)率,而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的高低與照顧者持續(xù)照護能力水平具有顯著的相關性〔8-9〕。因此,進一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可為醫(yī)院延續(xù)性護理及健康指導提供有效的依據(jù)。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照顧壓力、與患者關系、照顧時長是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具體分析如下。
①性別。本研究顯示,男性照顧者分數(shù)明顯比女性更高。可能因為男性遭受挫折等情況時承受力更強,也更容易恢復,而且心態(tài)相對更樂觀。袁慧等〔10〕對癡呆患者的照顧者進行調查表明,照顧者性別為女時,其負擔更重,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發(fā)生更多。女性心思細膩,比較敏感,應對突發(fā)事件時更易情緒化,具有較低的抗壓能力,因而感受到的照顧負擔更重,且女性體力差、社會角色一般處于弱視,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能力比男性更差,因而心理彈性水平偏低〔11〕。提示我們要增加對女性照顧者的關注,及時疏導其心理壓力,改善負性情緒,引導其以更科學的方式與態(tài)度面對挫折與壓力。②年齡。本研究證明,照顧者的年齡越小,心理彈性水平越低。分析原因認為,照顧者年齡偏小,相關經(jīng)驗不足,同時心理較年齡大者更脆弱,難以接受突發(fā)疾病帶來的沖擊,同時因為年齡小的照顧者一般具有多重社會角色,生活以及工作壓力較年齡大者更大〔12〕。這提示加強對年齡較小的照顧者的教育與培訓,通過微信群以及公眾號等新穎的網(wǎng)絡平臺介紹科學的經(jīng)驗,分享心得體會,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排解負性情緒,促進其更積極樂觀地適應應激事件。③文化程度。本研究顯示,照顧者的文化程度是影響其心理彈性的危險因素之一。這與Olassiotis等〔13〕研究相一致。這主要因為照顧者文化程度越高,對應激事件的理解越深刻,抗壓能力相對更強,而且這類照顧者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支持與幫助。④照顧壓力。本研究證明,主要照顧者壓力與心理彈性成反比。照顧者在面對應激突發(fā)事件時,很可能為做好接受的準備,同時缺乏經(jīng)驗,加之親人遭受的病痛,極易產(chǎn)生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的情緒反應。在照顧過程中,因而擔憂等因素會影響照顧者的睡眠質量,同時照顧者很難有時間兼顧自身的社交以及娛樂活動,因而心理壓力顯著增大,心理彈性自然降低。這帶給我們的提示是,要加強對照顧者心理情況的關注,及時細心地為其排憂解難,讓照顧者對疾病過程有更深的認識,減輕其恐慌感,多向其講解正面積極的例子,增強照顧者的積極性與樂觀心態(tài)。⑤照顧者與患者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照顧者與患者關系越近照顧者心理彈性越強。相關文獻顯示〔14〕,照顧者與患者關系的親近程度與照顧者投入的精力、時間以及相關反應等成正比。心梗需要的康復與照顧周期較長,照顧者會經(jīng)歷較長時間照顧生活,壓力以及勞累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此時極易產(chǎn)生無力感以及疲憊感,因為照顧者自身情感以及社會法律道德等層面的影響,關系越親密,照顧者的義務越大,忍耐力相對更強,因而心理彈性更強。⑥照顧時長。本研究結果顯示,照顧者對患者進行照顧的時間越長,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本病發(fā)作十分迅速,在發(fā)病的初期,照顧者因為沒有做好準備、心理難以接受親人遭受重大疾病以及缺乏相應經(jīng)驗等多種原因,非常容易因為應激事件的刺激發(fā)生負性情緒反應。當照顧者照顧患者的時間不斷延長,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照顧者已經(jīng)接受了親人遭受重大疾病這一事實,開始從心理上認可并主動接受;另一方面,長期照顧過程增加了照顧者對疾病的了解以及相關經(jīng)驗的儲備,照顧者因未知而產(chǎn)生的焦慮等情緒反應顯著減輕,同時照顧者對患者的病情以及恢復情況掌握的比較充分,加之經(jīng)過不斷的治療與照料,患者的自身情況不斷好轉,照顧者的心理壓力自然會下降,而且隨著患者不斷好轉,照顧者自身的成就感 也在不斷增強,逐漸適應照顧者角色,心理彈性自然有了顯著的改善與提高。但是有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在長期照顧患者的過程中,照顧者壓力較大,長期處于焦慮等情緒狀態(tài),照顧者睡眠質量受到較大影響,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加之較大強度的照顧活動,以上因素最終導致照顧者自身健康狀況惡化。因為本病康復期較長,恢復緩慢,照顧者長期心力交瘁,同時因而缺少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以及社交活動等進行鍛煉與紓解,使得生活質量下降。這提示我們要加強對照顧者健康情況的重視,一方面提高照顧者的自身認識,增加體育鍛煉,保持良好作息;另一方面,號召醫(yī)學院校學生參與到患者的護理與照顧中,不僅給照顧者提供了休息的機會,還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培養(yǎng)有較大的價值。
綜上所述,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照顧壓力、與患者關系、照顧時長直接影響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醫(yī)院延續(xù)護理應從這幾方面著手對主要照顧者進行健康指導及心理引導,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顧者持續(xù)照護能力和水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