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梁
開展美術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培養(yǎng)基層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提高群眾的審美能力。而培養(yǎng)基層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可以從自然環(huán)境、社會生活、精神、物質等方面進行,讓群眾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藝術鑒賞水平,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素質。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美術館中開展的美術教育活動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群眾接受美術教育最基本的一個場所,各個地區(qū)的美術館需要不斷提高自身開展社會教育的水平,和時代共進退,積極進行相關改革,真正發(fā)揮出美術館在社會審美教育中的作用。
利用展出美術展品的方式來讓群眾進行美術鑒賞,可以培養(yǎng)群眾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緩解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生活的壓力,回歸樸素的生活,發(fā)現(xiàn)人生哲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由此可見,對人類的發(fā)展而言,藝術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美術館中很多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沒有學習過美術知識的人也可以簡單地了解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并且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還會與美術作品產生共鳴,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美術館開展的美術教育活動可以培養(yǎng)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提高社會精神文明發(fā)展的水平。
我國擁有五千年多的歷史文化,并且不同的地域有著自己不同的文化。民俗文化也是文化的一個分類,在民俗文化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與群眾距離最近的、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一個遺產種類。所以,美術館開展美術教育活動,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傳承和發(fā)展。
美術館開展的群眾美術教育活動越來越多,群眾欣賞到的美術作品也會越來越多,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之后,群眾會對自己的文化生活和現(xiàn)有的生活方式進行思考,通過思考,改變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群眾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一步一步地推動了我國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此外,群眾對美術館開展的群眾教育活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美術館可以多增加一些藝術作品來滿足群眾日益提高的鑒賞需求,美術館也應根據(jù)群眾的需求挖掘更多的美術作品,以此循環(huán),也就不斷推動了美術藝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想要培養(yǎng)基層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就需要加強其他社會力量對群眾美術教育的支持。各個美術館可以利用好周邊的一些資源,加強和其他社會組織的一些合作,開展多元化的群眾美術教育活動。比如,各個美術館可以邀請一些專業(yè)的藝術家或者專業(yè)的美術培訓機構在美術館中開展一些公益講座活動、畫展等,豐富群眾美術教育的方式,利用這些活動提高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還可以和當?shù)氐囊恍┞糜尾块T共同開發(fā)一些新的美術旅游項目,共同推動地方群眾美術欣賞活動的發(fā)展。比如本館開設了“把夏日帶回家”——拓印《南洲花島》東湖木刻坊公共教育活動,攜手江西畫院,以“純真之眼·攜手”——少兒美術實踐展中的經(jīng)典作品《南洲花島》為主題,進行版畫拓印活動?;顒又行∨笥褌儾粌H能感受經(jīng)典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同時也能進一步認識版畫這一有趣的藝術形式,還與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一起開展了美術館中的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活動,活動中的展品涵蓋了雕塑、陶藝、陶瓷繪畫、國畫、油畫、書法、海報設計等多種藝術形式,進一步向群眾展現(xiàn)了不同的藝術風采,讓群眾銘記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
美術館在開展群眾美術教育活動的時候,還需要與當?shù)氐奶厣幕M行結合,將群眾美術教育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美術館面向全體公民,導向以活動為主,所以在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時候可以舉辦畫展、攝影展、群眾集體寫生等。在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時候,將地域特點融入教育中,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動。首先,在建構地域文化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該地域的風貌、生活習慣等內容加入教育中,傳承和發(fā)展本地的特色文化,在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和時代發(fā)展相結合,表現(xiàn)教育的先進性特征。其次,要提高群眾美術教育的專業(yè)化水平,擴大群眾美術教育活動的影響范圍,用良好的口碑來宣傳美術教育,推動群眾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最后,群眾美術教育活動要有豐富的活動主題和形式,通過不同的形式讓群眾欣賞到本地藝術的美。比如美術館開展了漫談江西年畫的講座,讓群眾感受到了年畫的魅力。還開展了指尖上的藝術—江右貢繡體驗活動(如圖1),邀請江右貢繡傳承人陶衛(wèi)華老師進行實踐指導,參與者們嘗試制作。伴隨著老師耐心的指導,一個個滿溢著桂花香氣的香包完成了。參與者們對自己的作品愛不釋手,也在活動中加深了對江右刺繡藝術的理解與感悟。
設立美術館的目的就是要對當?shù)氐娜罕娺M行審美教育,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在開展群眾美術教育活動的時候,需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將美術文化變得更加生活化。利用一些美術展覽活動可以讓群眾感受到美術作品的藝術真諦,提高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比如,美術館舉辦了“對畫·時代記憶—漆德琰作品臨摹活動”“美術館的春天—創(chuàng)意插花體驗活動”“水墨山水畫體驗活動”等公眾美術教育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業(yè)余生活,也提高了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
指尖上的藝術—江右貢繡體驗活動圖1
開展公共文化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建設一支專業(yè)的群眾人才隊伍,美術教育也是一樣的,組建一支專業(yè)的群眾美術教育人才隊伍對提高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能起到關鍵的作用。所以,在開展群眾美術教育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培養(yǎng)群眾美術組織核心人員,共同推動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培養(yǎng):首先,各個美術館可以聘請一些有著豐富經(jīng)驗的藝術愛好者、工作者、美術教師等來開展一些美術教育方面的講座;其次,我們可以舉辦一些群眾美術愛好者交流活動,加強美術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共同發(fā)展美術教育,推動美術館教育活動的發(fā)展。比如本館開展了創(chuàng)意插花展,十余位花藝愛好者齊聚美術館,感受美術館中的春天氣息。
培養(yǎng)藝術鑒賞力的一個基礎就是需要有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發(fā)展群眾的思維,提高群眾的參與熱情,讓群眾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美術館舉辦的美術教育活動中。通常情況下,很多教育活動都是說教型的教育,所以群眾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主體地位不明顯,導致喪失了學習的熱情。所以,美術館在培養(yǎng)群眾藝術鑒賞能力的時候可以給群眾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比如運用音樂、視頻、故事等,活躍群眾學習的氣氛,提高群眾學習美術的興趣,在這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也會幫助群眾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比如,在本館開設的“對畫·時代記憶—漆德琰作品臨摹活動”中,我們就把漆德琰老先生的一些作品當作教育的內容,專家從色彩、構圖、創(chuàng)作技法等多個方面為群眾詳細地介紹了展出的水彩作品,幫助群眾進一步加深了對水彩藝術的了解與認識。
美術館中開展的美術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群眾藝術鑒賞能力的最好方式,豐富了群眾的業(yè)余生活,提高了群眾的審美素質。所以,各個美術館中的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群眾藝術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根據(jù)各個場館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一些專業(yè)的美術鑒賞活動,加強對群眾的美術教育,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