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茹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過敏性紫癜是免疫紊亂引起的系統(tǒng)性小血管炎,多發(fā)于兒童時期,發(fā)病時會累及腎臟、關節(jié)及皮膚等多個器官和系統(tǒng)[1,2]。 紫癜性腎炎(HSPN)是過敏性紫癜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患兒臨床以皮膚紫癜、全身不適、頭痛及發(fā)熱等癥狀為主[3]。 近年來我國HSPN 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早期診斷對減少HSP N 患兒腎損傷、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價值。 骨橋蛋白(OPN)是單核-巨噬細胞化學趨化因子,能夠影響炎癥反應和免疫性皮膚疾病[4]。 胱抑素C (Cystatin C)水平受腎小球濾過率影響,是臨床評估腎損傷的常用指標[5]。 有研究認為,Th1/Th2 功能失調在小兒紫癜性腎炎的發(fā)生中具有重要作用[6]。 為了揭示血清OPN、Cystatin C、Th1/Th2 細胞因子的表達與小兒HSPN 的關系,從而為臨床HSPN 患兒的診斷及病情評估提供參考,本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50 例HSPN 患兒,探討血清OPN、Cystatin C、Th1/Th2 細胞因子與患兒病情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50 例HSPN 患兒作為研究組。 納入標準:⑴滿足《紫癜性腎炎診治循證指南》[7]中相關標準;⑵年齡不超過14歲;⑶首次發(fā)??;⑷近期未接受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及抗生素等相關治療;⑸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⑹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⑺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⑴合并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 惡性腫瘤、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者;⑵存在既往過敏史、急慢性腎炎病史者;⑶精神、認知、凝血功能損傷者;⑷合并造血系統(tǒng)疾病、感染性疾病者;⑸腦、心、肺等重要臟器損傷者。 另取同期收治的40 例過敏性紫癜患兒作為對照組。研究組:女性23 例,男性27 例;年齡6~14歲,平均9.12±1.25歲;體重22~60kg,平均33.28±4.81kg。對照組:女性16 例,男性24 例;年齡5-14歲,平均8.98±1.12歲;體重23~57kg,平均32.94±4.38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約5ml,將標本分別裝與干燥試管中,血液標本在室溫下靜置1h,離心后取上清液置于冷凍箱內(nèi)儲存以備檢測。 采用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CL-2000i 型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與其配套試劑盒測定血清OPN、INF-γ、IL-4、Cystatin C 水平,相關操作均嚴格按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 ⑵比較不同病理分級HSPN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HSPN 患兒接受經(jīng)皮腎活檢,經(jīng)電鏡、光鏡和免疫熒光檢查后,參照HSPN 病理分級標準[8]進行分級:腎小球輕微病變,為Ⅰ級;單純性系膜增生,為Ⅱ級;系膜增生,形成不足50%的腎小球新月體,存在節(jié)段損害,為Ⅲ級;系膜增生,形成50%-75%的腎小球新月體,存在節(jié)段損害,為Ⅳ級;系膜增生,形成超過75%的腎小球新月體,存在節(jié)段損害,為Ⅴ級;假性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為Ⅵ級。 本研究中無Ⅰ級、Ⅴ級及Ⅵ級患兒,Ⅱ級23 例,Ⅲ級17例,Ⅳ級10 例。 ⑶分析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與病理分級的相關性。 ⑷分析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對HSPN 患兒的診斷價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與病理分級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 采用ROC 曲線分析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對HSPN患兒的診斷價值。 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比較 研究組血清OPN、Cystatin C、IL-4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INF-γ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血清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水平比較(±s)
組別 n Cystatin C(mg/L)INF-γ(pg/mL)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50 40 OPN(pg/ml)108.94±22.14 73.12±15.68 8.641 0.000 2.26±0.63 1.41±0.35 7.637 0.000 11.81±3.03 15.98±3.69 5.888 0.000 IL-4(ng/L)76.84±17.36 59.54±12.34 5.317 0.000
2.2 不同病理分級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比較 血清OPN、Cystatin C、IL-4 水平隨腎病病理分級的增加而升高,Ⅱ級組<Ⅲ級組<Ⅳ級組(P<0.05)。 血清INF-γ 水平隨腎病病理分級的增加而降低,Ⅳ級組<Ⅲ級組<Ⅱ級組(P<0.05)。 見表2。
表2 不同病理分級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病理分級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水平比較(±s)
注:a 與Ⅱ級組比較,P<0.001;b 與Ⅲ級組比較,P<0.001。
組別 n Cystatin C(mg/L)INF-γ(pg/mL)Ⅱ級組Ⅲ級組Ⅳ級組F 值P 值23 17 10 OPN(pg/mL)95.35±13.21 113.65±15.25a 132.19±10.08ab 27.815 0.000 1.85±0.39 2.41±0.43a 2.95±0.25ab 30.833 0.000 14.09±1.51 12.29±1.89a 10.75±1.43ab 15.835 0.000 IL-4(ng/L)66.54±10.51 80.69±12.98a 93.98±8.53ab 22.887 0.000
2.3 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與病理分級的相關性 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L-4水平與病理分級均呈正相關,血清INF-γ 水平與病理分級呈負相關(P<0.001)。 見表3。
表3 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水平與病理分級的相關性
2.4 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對HSPN 患兒的診斷價值 由ROC 曲線可知,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四者聯(lián)合診斷HSPN 患兒的AUC 為0.876 高于四者單獨診斷的0.731、0.724、0.708、0.697(P<0.05)。 見圖1、表4。
表4 血清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水平對HSPN 患兒的診斷價值
圖1 血清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水平診斷HSPN 患兒的ROC 曲線
HSPN 是兒科常見的臨床疾病,是過敏性紫癜進一步發(fā)展累及腎臟毛細血管及小血管所致[9]。 部分HSPN 患兒腎炎性病變進展快,治療時間較長,可能進展為遷延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嚴重者還可能進展為終末期腎病,增加治療難度[10,11]。 因此,早期診斷HSPN 對減少患兒腎臟損傷、改善預后具有重要價值。 目前,臨床診斷HSPN 以腎臟病理活檢作為金標準,但其操作復雜、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傷性,導致患兒及家屬不愿接受病理活檢[12],故探尋創(chuàng)傷性小、 快速的評估指標具有重要價值。 現(xiàn)階段HSPN 確切的發(fā)病機制仍處于研究中,多數(shù)學者猜測免疫功能異常、 基因多態(tài)性改變與其發(fā)病機制相關,認為在腎臟毛細血管發(fā)生過敏性毛細血管炎的基礎上,免疫介導、炎癥介質等參與進展,使腎臟組織出現(xiàn)炎性改變, 引起不同程度腎臟損害[13]。因此,探尋可靠的血清免疫炎癥指標診斷HSPN 已成為當前臨床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OPN、Cystatin C、IL-4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INF-γ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OPN、Cystatin C、INF -γ 及IL -4 均與HSPN的發(fā)生緊密相關。 分析原因為:OPN 能夠對Th1 細胞進行選擇性調節(jié),有利于Thl 細胞因子表達,使Th1/Th2 平衡失調,從而對于Th2 細胞因子的表達發(fā)揮抑制作用,同時還能促進B 淋巴細胞分化,加快抗體產(chǎn)生。 此外,Th1/Th2 平衡失調后,Thl 細胞能夠誘導巨噬細胞產(chǎn)生IL-12、TNF-α 等炎癥因子加重炎癥反應,使腎臟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傷,引起腎炎。Cystatin C 經(jīng)腎小球濾過后在近曲小管被吸引和分解,不會被腎小管重吸收,腎功能損傷會導致Cystatin C 排泄加快,進而使血清表達水平升高。 IL-4 能促進IgE 產(chǎn)生大量特異性IgE 抗體,使腎小球系膜區(qū)附著大量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在局部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作用下,腎臟發(fā)生異常免疫應答,引起腎小球系膜細胞過度活化及增生,從而使局部炎癥反應加劇,引起腎炎。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OPN、Cystatin C、IL-4 水平隨腎病病理分級的增加而升高,血清INF-γ 水平隨腎病病理分級的增加而降低,表明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均能作為臨床評估HSPN 患兒腎臟損傷程度的參考指標。 分析原因為:OPN 作為巨噬細胞黏附分子和趨化分子,與整合素受體結合后能參與巨噬細胞黏附及遷移過程,使巨噬細胞到達腎間質,加重腎間質炎癥反應,對腎臟造成損傷[14]。 腎病病理分級增加表明腎臟損傷程度加重,Cystatin C 排泄速率隨損傷程度是的升高而加快,導致Ⅳ級患者血清Cystatin C 水平明顯高于Ⅱ級組及Ⅲ級組患者。 隨著病理分級增加,HSPN 患兒體內(nèi)Th1 細胞功能受到抑制,而Th2 細胞過度激活,分化加劇,會進一步抑制Th1 細胞功能,破壞機體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平衡,導致Ⅳ級患者血清INF-γ 水平降低,IL-4 水平升高。 進一步分析上述三種血清指標與HSPN 患兒腎病病理分級的關系發(fā)現(xiàn),血清OPN、Cystatin C、IL-4 水平與病理分級均呈正相關,血清INF-γ 水平與病理分級呈負相關,也證明了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與HSPN 患兒病理分級相關,可作為臨床評估HSPN患兒病理分級的指標。 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四者聯(lián)合診斷HSPN 患兒的AUC 高于四者單獨診斷,提示血清OPN、Cystatin C、INF-γ 及IL-4 水平對HSPN患兒的診斷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HSPN 患兒血清OPN、Cystatin C、IL-4 水平呈升高趨勢,INF-γ 水平呈降低趨勢,四者與HSPN 患兒病理分級相關,可作為臨床診斷HSPN 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