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康,邵 華,范永周,王 惠,苑 海,方 青△
(1.河北省保定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1051)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剖宮產手術日趨成熟,已被越來越多的產婦接受。但剖宮產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其切口屬臨床Ⅱ類切口,且術后宮腔和手術切口暴露于空氣,易誘發(fā)感染[1]。剖宮產術后發(fā)生感染會導致產婦體內炎性因子水平升高[2]。臨床預防剖宮產術后感染的主要方式為使用抗菌藥物,但聯用多類抗菌藥物不僅會增加藥品不良反應,而且還會產生細菌耐藥性[3]。頭孢呋辛具有廣譜抗菌作用,且藥物組織穿透性較強,用藥后短時間可達較高的血藥濃度,抗感染效果較佳,在剖宮產術后使用廣泛[4]。但仍應積極探究其合理用量,確保臨床療效的同時,減少不合理用藥[5]。本研究中探討了術后預防性應用頭孢呋辛的時間對剖宮產術后感染的影響,并分析了產婦的體質量對藥物抗感染效果的影響,為臨床預防剖宮產術后感染提供參考?,F報道如下。
感染診斷標準:產褥感染,參照《產褥感染的診斷標準》,即分娩后1~10 d 內體溫≥38 ℃,血清降鈣素原(PCT)、C 反應蛋白(CRP)和白細胞計數(WBC)水平均升高,且陰道分泌物病原菌培養(yǎng)呈陽性[6];切口感染[7],參照《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切口紅腫且存在膿液,切口自然開裂、流出膿性分泌物,體溫超過38 ℃、壓痛,切口分泌物病原學診斷陽性,上述條件符合任意1 條即可。
納入標準:于醫(yī)院順利完成剖宮產手術;年齡≥18 歲;術前體溫正常;孕周≥35 周且為單胎;羊水無污染;無腹部手術史;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均完整。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孕次>3 次;非頭孢呋辛抗感染;體質量<60 kg 或>90 kg;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術前存在陰道炎、絨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術前1 周內曾使用抗菌藥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嚴重精神疾病,影響認知和溝通能力。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保定市婦幼保健院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2 月順利完成剖宮產手術的產婦203 例,按預防性應用頭孢呋辛時間的不同分為A 組(101 例)和B 組(102 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puerperant women′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兩組患者術前30 min 均予注射用頭孢呋辛鈉(蘇州致君萬慶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641,規(guī)格為每支0.75 g)1.5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術后A 組、B 組分別續(xù)用48 h,72 h,均每12 h靜脈滴注1 次,每次1.5 g。
采集產婦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離心,分離,得血清,檢測中性粒細胞(NEUT)和WBC 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γ 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RP 水平;記錄體溫恢復至正常和住院的時間;比較兩組產婦總體及不同體質量產婦60~<70 kg,70~<80 kg,80~<90 kg)術后發(fā)熱及感染(含產褥感染及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
結果見表2 至表5。
表2 兩組產婦術前和術后72 h 的炎性因子和感染指標水平比較(± s)Tab.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nfection indexe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72 h after the operation(± s)
表2 兩組產婦術前和術后72 h 的炎性因子和感染指標水平比較(± s)Tab.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nfection indexe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72 h after the operation(± s)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 <0.05。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operation,*P <0.05.
剖宮產雖能為難產或合并妊娠疾病產婦提供安全的分娩方式,有效改善妊娠結局,但常合并術后感染[8]。剖宮產中因子宮收縮力減弱、產道受損等因素,產婦極易出現大出血,若無法及時止血,則會誘發(fā)血崩,增加感染風險[9]。術中殘留壞死細胞因子、手術創(chuàng)傷和不完全清創(chuàng)等因素,也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因素[10]。剖宮產術后感染較輕的產婦可能出現產后發(fā)熱、切口感染等癥狀,可延長住院時間或造成腹壁子宮瘺;重者則出現全身感染,誘發(fā)敗血癥、休克、大出血等,嚴重者需行子宮切除術,甚至危及生命[11]。故需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以降低剖宮產術后產婦的感染率,促進術后康復,改善妊娠結局。
表3 兩組產婦各指標復常及住院時間比較(± s,d)Tab.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of each index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d)
表3 兩組產婦各指標復常及住院時間比較(± s,d)Tab.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time of each index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d)
表4 兩組不同體質量產婦術后發(fā)熱及感染情況比較[例(%)]Tab.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fever and infection in the puerperant women with different body weight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
表5 兩組產婦術后發(fā)熱及感染情況比較[例(%)]Tab.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fever and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
NEUT 具有較強的吞噬作用和趨化作用,是人體非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成員,在INF-γ,TNF-α 等炎性因子的刺激下,能殺滅病原體,產生過氧代謝負離子[12]。WBC 水平常用于診斷炎性反應[13]。CRP 是臨床用于組織損傷、術后感染等疾病的非特異性監(jiān)測指標,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14]。頭孢呋辛是第2 代廣譜抗菌藥物,安全性較高,能通過抑制細胞壁黏蛋白的合成,發(fā)揮較強的殺菌作用,可抑制病原菌,促進細菌細胞溶解,進而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菌種,既往治療呼吸道、骨、五官、腦膜炎、軟組織、尿路感染等的有效率超過70%,能有效預防術后感染。張麗霞等[15]研究發(fā)現,應用頭孢呋辛輔助治療肺氣腫合并感染,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感染效果,且不易耐藥,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加之其價格優(yōu)勢,近年來在眾多醫(yī)院均成為一線抗菌藥物。致病菌入侵前4 h 給藥為預防感染的關鍵時期,術中切開皮膚及宮腔時細菌已入侵,術前給藥能在血漿、組織和術野中形成有效的血藥濃度,幫助術中有效殺滅入侵的細菌,發(fā)揮防御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72 h 的IFN-γ,TNF-α,CRP,NEUT,WBC 水平均較術前降低,且B 組明顯低于A 組,是由于術前30 min 內預防性使用頭孢呋辛,可維持術中有效血藥濃度,因此術中進行消毒、麻醉和打開宮腔時抗體具有較強的抗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炎性因子和感染相關指標的水平。術后及時給予頭孢呋辛抗感染,兩組患者均能在病原菌入侵時發(fā)揮及時、有效的抑菌作用,抑制細菌生長和繁殖,且B 組持續(xù)給藥時間更長,有效血藥濃度維持時間更長,故抗菌效果更佳[16]。B 組患者術后發(fā)熱及產褥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 組,表明術后延長頭孢呋辛使用時間能更有效地維持藥物半衰期和血藥濃度,持續(xù)維持抗菌作用,進而降低術后感染風險,促進各指標的快速恢復[17]。提示術后頭孢呋辛的使用時間越長,抗菌效果越佳,但其最佳使用時間范圍尚待探明。
隨著產婦體質量的增加,兩組患者的發(fā)熱率和感染率呈升高趨勢,說明頭孢呋辛的使用需結合患者體質量適當調整劑量,以獲得較佳的抗菌效果,但臨床中尚未明確其確切劑量,應謹慎合理用藥,避免造成不良反應和資源浪費。
綜上所述,剖宮產圍術期預防性靜脈滴注頭孢呋辛能快速改善炎性因子和感染指標水平,控制感染的效果較佳,且術后用藥72 h 的效果優(yōu)于48 h。同時,隨著產婦體質量的增加應相應增加頭孢呋辛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