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以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個語文老師,最直接的成就感就是眾多學生能寫出錦繡華章,只有在寫作教學里與學生互相成就,這個語文老師才算得真正意義上的教語文。可時下的作文教學狀態(tài),沉疴太多,積弊太深。教育的急功近利直接導致了寫作教學的急功近利。我們教作文,教的是什么?。繏行淖詥?,涼意頓生。我們往往教的是開頭怎么寫,結尾怎么寫,開頭要用排比、比喻,結尾要升華中心,語句要出彩,結構要清晰,因為這樣可以在考試中的高分。我們唯獨忘記了,寫作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寫作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我們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久,太久,以至于忘記了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
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我們的學生在我們長期“有效”的灌輸下,似乎知道很多作文技巧,但依然寫不好作文。于是我們苦惱作文教學的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我們甚至感慨,作文教學,教不教一個樣。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我用三年的時間探索,借鑒,反思,總結。逐漸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將方法總結如下:
一、激發(fā)和喚醒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爆F在的初中生,課業(yè)負擔重,升學壓力大,生活閱歷少,并且多數都是家庭的中心,一個家庭人力物力財力都向孩子傾斜,孩子很少有機會去觀察人生真相,體悟人生真味,感悟人間真情。加上現在游戲、娛樂新聞、明星花邊、偶像劇等等負面東西充斥著網絡,孩子極易沉溺于享樂與放縱中,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長此以往,心靈、情感和大腦都處于一種麻木蒼白的狀態(tài)。缺少觀察,缺少思考,缺少發(fā)現,缺少內心最真實的律動。心中沒有真情,文字自然干扁蒼白,有的甚至純粹在湊字數。提到寫作就頭疼的學生,在老師的逼迫下,編造著不合情理的情節(jié),說著言不由衷的話,甚至平時伶牙俐齒的同學在作文里連話都說不清。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捕捉不到浸潤在生活細節(jié)里點點滴滴,無處不在的深情與愛,所以教師要做的首先是激發(fā)和喚醒。
一堂成功的作文課,應該是激發(fā)學生情感,觸動學生靈魂的道場。 怎么去喚醒呢?除了收集和播放一些小視頻,我還經常把琦君、史鐵生等大家的文章印發(fā)給學生讀。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活動,讓孩子們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去感動,去表達,如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生日等等都是最好的時機。今年母親節(jié),我就仿照央視《朗讀者》組織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提前一周的周末,我布置學生回家,以《我眼中的母親》為題,寫一篇文章,同時搜集有關母愛的詩歌。在這一周的周一,學生開始準備30秒到60秒的語音內容。內容包括向媽媽表達心意和祝福的話語。以及為媽媽朗讀的材料。朗讀的文字可以是自己寫的,也可以是名家名作。本周三,學生將要說的內容和朗讀的材料寫成文字稿,并進行朗讀練習,然后測語速。在周五的語文課上,將學生準備好的語音內容現場錄音,并在家長群里直播。沒有輪到錄音的學生,將作文謄寫在信紙上,本周末,學生回家,將《我眼中的母親》送給媽媽,然后寫一篇關于這次活動的感想。
二、整合教材,讀寫長相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與寫是語文教學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閱讀有益于寫作,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和升華。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幫助學生從眾多的文本中找到與現實生活連接的紐帶,讓學生能夠從文本解讀的過程中關照自身,找到共情點與共鳴點。在情感的驅動下,從生活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中,去觀察、思考、感悟、表達,心中有真情,筆下自然能生花。因此我的寫作教學,一般是穿插和揉合在閱讀教學中完成的。
在講解一些經典篇目時,除了讓學生理解內容、手法、情感,教師還會結合自身為人女,為人母的經歷,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細節(jié)中點點滴滴的愛。以課文為依托,一課一個點,教學生從課文中學得寫作技巧,再把一些同類型作品印發(fā)給孩子們讀,讀寫結合進行鞏固。經常舉辦一些主題閱讀課,讓學生帶著任務博覽群書,然后挑選一篇寫得特別好作品與同學們分享,教師結合文本特點,指導學生寫作時如何選材,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安排詳略,如何謀篇布局,如何深化主旨。有了文本的依托,再加上一星期一篇作文的針對訓練,學生從最初的依葫蘆畫瓢,逐漸上升到學以致用的高度,作文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作文修改與點評,讓孩子找到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個人對做某事保持持久熱情的主要動力。在作文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寫的作文,也要關注寫作文的學生。要讓學生勤寫、愛寫,最關鍵的還是要在寫作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我的學生每周都要交一篇命題作文,交上來我會及時批閱,指出問題后寫出激勵性評語,然后針對每個孩子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提出修改意見,如多寫點細節(jié),巧寫點環(huán)境,真來點兒議論,抒情,文章就會更生動,更深刻。然后讓孩子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修改,直到達到40分為止。當然我會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調整標準,讓學生在一次次的修改過程中循序漸進的提高。每周的作文,我會固定在周五講評,寫得好的、進步大的都要口頭表揚,張榜公示,挑出幾篇特別好的當作范文朗讀,并稍作點評。身邊的榜樣總是最有說服力的,寫得不好的學生會默默努力,爭取下一次上榜,寫得好的學生得到了認可,會更加上進,周末的作文總是花很多心思來打造,上網查資料、找范文,找靈感,在一次次的修改錘煉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每個學期末,我會從本學期學生習作中挑出一部分,印制成班刊,每位家長都有一本,看著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看著父母的微笑,孩子們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從此在寫作和修改時更愿意傾注更多的時間和心血,長此以往,筆耕不輟,不僅孩子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強化,與之共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我,也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不斷充實,不斷進步。
作文教學研究,是一個非常有張力的領域,很多同行和專家都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在教學實踐中勤于思考,勇于嘗試,在研究狀態(tài)下開展工作,喚醒孩子們真誠而貼近生活的心,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感悟人情冷暖,就能寫出帶著自身體溫,打著自身烙印,真情真意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