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文靜
摘要:在新的教學改革時期,教師的教學工作要謀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教學思想上就要全面整合教學資源,有效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教師要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維進行流程制定,不斷發(fā)揮小學語文的實用價值,把生活思想于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新思路。改變原有單一,局限性的學習習慣,對語文知識能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通過新視角、新方案的教學指導,結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強化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感悟,促進教學工作的學業(yè)落實。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隨著教育多元化發(fā)展,教師的教學觀念也要隨之改變,既要抓教育,同時也要抓思想,讓學生薄弱的自主學習意識變得更清晰,學習上更有目標,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改政策方針指導下,教師要注重學生思想觀念教育和觀察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引導。有效分析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生活中的現象,鍛煉學生語言表達和基礎知識積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把生活細節(jié)轉移到課堂上,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開拓,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分析也能更透徹,進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綜合水平。
一、結合生活細節(jié)做課前引導
小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都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教育,以生活細節(jié)為元素,助力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新課改教學模式后的有效創(chuàng)新途徑。語文教師在講解不同的內容之前,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為學生制定積極的課前引導,有效梳理教學流程,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改善。教師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課堂表現的重要因素[1]。所以教師在新課改模式下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言行,讓學生放下內心壓力,積極投入到課堂互動中,在課前引導的環(huán)節(jié)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促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落實。
例如,講解《蝴蝶的家》之前,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表達自己最喜歡的昆蟲名稱,經過學生積極響應之后,教師可以把昆蟲的名稱主要落在蝴蝶上,這樣既能夠把講解的內容融入到課前環(huán)節(jié),又能讓學生的思路得到轉換。然后,教師針對蝴蝶的一些細節(jié)以及自己的生活經歷,向學生進行分享,讓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記錄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趣味引導以及學生的積極配合,讓課前引導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學生的心態(tài)會變得更積極,對內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側面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觀察。
二、制定生活情境提升主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融入生活化思想,一方面能夠促進教學內容的有效豐富,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深層感悟,幫助學生有效積累文學知識,提升文學素養(yǎng)。小學生由于自身的成長經歷比較簡單,同時也沒有足夠的學習經驗[2]。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制定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和行動力都更好的注入到課堂互動中,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習能力的強化。教師可以有效篩選教學內容,制定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逐漸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的影子,促進學習和生活的有效融合。
例如,講解《爬山虎的腳》時,由于教材書的文字性知識比較多,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對爬山虎有更多的了解,結合不同生活圖片,讓學生有效對教材中的知識能快速了解。通過不同的圖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生活,回憶生活的趣事。最后結合情景交融的思想,促進學生有效積累文學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深度講解教材強化生活思想
小學學習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尤其是語文教學工作,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大量的字詞,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能力,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新時期的教學工作啊倡導創(chuàng)新,但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仍然要以教材為主。所以在模式上,教師就要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有效融入生活思想,把語文教學內容變得更生活化立體化,促進學生對文字知識的理解[3]。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知識涉及到生活中的細節(jié),這時教師可以在閱讀理解和作文創(chuàng)作方面有效融入生活元素技能,幫助學生開發(fā)思維,同時也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素材,讓學生對生活有更多的感悟,提升學生幸福感,讓學習更有動力。
例如,講解習作“生活萬花筒”時,首先,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化講解,然后通過習作的要求和習作創(chuàng)作的主要方向,為學生進行有效的梳理,讓學生通過生活反思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去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之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進行進一步指導,結合生活的情感、事物、環(huán)境、思想感知等方面,為學生開辟創(chuàng)作思路,有效強化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認知。在創(chuàng)作前教師要為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路拓展,了解學生的想法,及時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思想,運用生活思想去疏導和交流,有效開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
結論: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要想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同化能力得到全面化培養(yǎng),教師就要制定系統(tǒng)化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先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然后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分析挖掘,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進一步的思索探究。在課堂互動過程中,運用生活元素和生活情境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感悟生活,反思生活的思想和意識,在師生共同配合下,讓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發(fā)揮其應有的教學價值,促進新課改教學模式上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朱春艷.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生活化有效策略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8):37.
[2]葛自云.生活化教育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J].新智慧,2021(21):15-16.
[3]魏小蘭.小學語文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J].求學,2021(2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