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
摘要:單元主題性作業(yè),簡單來說是指教師根據一個單元的主題設計出了這個單元一系列的作業(yè)。教師在設計單元主題性作業(yè)的過程當中,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把生活素材與語文知識進行深入融合,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這一單元的主題展開進一步的深入學習,來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
關鍵詞:確定主題;設計路徑;作業(yè)形式;生活語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單元主題性作業(yè)需要在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同時還要聯系社會實際生活,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并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查資料,還是進行訪問,都需要親力親為,參與完成單元主題性作業(yè)的全過程。
一、確定單元主題,落實主題作業(yè)設計的著眼點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單元文本特點入手,確定本單元的主題。簡單來說,文本特點是指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因此,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yè)時,就可以從文本特點考慮話題內容。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二年級小學生學習部編版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時,可以設計關于春天的主題性作業(yè),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當中,親身感受春天的美好。首先,教師可以另外補充一些與春有關的成語或者詩歌,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描寫春天景象的古詩和散文。如古詩《江南春絕句》或者朱自清的《春》等。其次,教師還可以帶領小學生共同畫一幅關于春天的畫,讓學生能夠從視覺上感受春天的春意盎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種植一種春天的植物,然后再植物的成長過程當中記錄它每一天成長的變化,并寫下自己的感想。最后,當學習完《找春天》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這篇課文,寫一寫自己在春天里的對所見之物的所感所想。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編寫一篇關于春天的故事,也可以根據自己學過的《宿新市徐公店》里面的插圖,展開自己的想象,然后將其改編成一篇散文。用以上這種教學方式來學習這個以春天為主題的單元,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進一步豐富關于春天的知識,春的語言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增長,增添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與學科資源整合,拓展作業(yè)設計的內涵
由于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小學教師格外注重拓寬小學生的學習領域,讓小學生學會如何巧妙運用所學知識,體會不同學科相互滲透的魅力,打開學習視野,進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鼓勵學生以游戲、畫畫或者表演的形式來完成相關作業(yè),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當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這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夠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大膽的表現自己的個性。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美麗的小路》這篇文章之后,布置一項以“環(huán)?!睘橹黝}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寫出一則關于環(huán)保的廣告語。然后,教師再帶領小學生共同制作保護植物的警示牌,如有的同學會作出“腳下留情”的警示牌,最后,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向其他同學詳細介紹制作的過程。教師在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時,要注意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能夠在制作自己作品的過程當中,他們能夠逐漸放寬自己的眼界,打開自己的思維,展開自己的想象力,進而有助于促使學生成長為一個極具想象力的人才。
三、利用生活課題資源,拓展作業(yè)設計的內容
學習語文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語文知識的來源也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在設計主題性作業(yè)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作業(yè)能夠充分體現現實生活的特點,感受語文教學中的生活氣息。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黃山奇石》之前,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提前預習這一課文,并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搜索圖片和文字介紹,提前了解黃山的外貌特征,通過學習這些資料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順利的展開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更深入地感受作者在寫黃山時投入的情感。再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菜園里》這一課文的過程當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蔬菜,這時就可以設計一項單元性主題作業(yè),給蔬菜增添上原本的色彩。鼓勵學生走進農貿市場,找到這些蔬菜,然后觀察這些蔬菜的外貌特征,并給其涂上顏色,最后再讓同學把自己喜歡的蔬菜拿回來,并給其他學生介紹這個蔬菜。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打破課堂空間語文課本的局限性,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學習語文知識。
結束語
小學生在完成主題性作業(yè)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而且使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不能夠得到大大的提升,學生愿意主動參與以及探索新知識,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與運用主題性作業(yè)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經常帶領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將語文知識巧妙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使學生逐步擁有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農村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鄒沖沖.?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6(01)
[2]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朱琳.?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1(10)
[3]文化浸潤:兒童情趣化識字的必然選擇[J]. 王芳芳.? 小學教學研究. 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