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竹青
天問一號于2020年7月23日發(fā)射,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成功被火星捕獲。經(jīng)過3個月的養(yǎng)精蓄銳,天問一號實施降軌,完成著陸巡視器與環(huán)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成功“擁抱”火星。
雖然此前我國已有月表著陸經(jīng)驗,但是此次天問一號火星軟著陸任務(wù)更加艱難。一方面火星表面存在大氣(火星表面大氣的密度是地球表面大氣密度的1%左右),因此火星比月球的環(huán)境更復(fù)雜;另一方面火星離地球距離更加遙遠,通信時延單程達到20分鐘左右,因此整個著陸過程中,我們在相距遙遠的地球來不及做任何處置,只能靠天問一號自主完成。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后,它裝載的火星車將會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鹦堑沫h(huán)境出了名地惡劣,要想完成任務(wù),就需要“火星蝴蝶”——祝融號足夠強大。
如果只是看圖片,火星的地貌似乎與地球上的沙漠戈壁無異。事實上,火星上的風速可達每秒180米,這幾乎是地球上特大臺風風速的3倍。這如野獸般兇暴的烈風會掀起大量的沙塵、石塊,形成特大沙暴。讓“蝴蝶”的“眼睛”蒙塵,“翅膀”不再靈活。
面對這樣的情況,設(shè)計師使用了一種新型材料,這種材料不易沾上灰塵,即使沾上,也可以通過振動將其抖落。同時,在航天五院的實驗室中,有一臺一模一樣的火星車。當在火星上遇到復(fù)雜的路況時,地球上的火星車將對火星路況進行模擬行駛,確認無誤后才會發(fā)出指令。
(選自人民網(wǎng)2021年5月15日,有刪改)
素材點評
探測火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火星環(huán)境惡劣和距離遙遠的問題。我國探測火星雖然也曾遭遇失敗,但從未放棄。最終,天問一號在火星的成功著陸以及祝融號探測火星時的優(yōu)秀表現(xiàn),都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航天科技水平處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
適用話題:科技、成功、失敗、環(huán)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