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紅
(重慶圖書館,重慶 400037)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的解釋,公共圖書館是指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主要強調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忽略了圖書館本身作為一個主體,在圖書館學科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館員作為圖書館服務提供的重要群體,館員的再教育職能同時也是決定圖書館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圖書館應該重視為館員提供再教育和科研需求。從文獻信息保障來看,公共圖書館還存在很多不足。筆者就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保障體系建立的意義,目前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收藏現狀以及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保障體系進行簡要的探討。
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資源不僅展示了該學科的發(fā)展水平、學科內涵、理論系統、實踐指導,也是推動圖書館學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重要理論基礎。一直以來,公共圖書館最重要角色都是公益性服務單位,它的科研屬性一直不被看重。其實,除了高校的圖書情報相關專業(yè)外,公共圖書館也是圖書館學專業(yè)最重要的科研單位。它有著最龐大的圖書館學研究群體,也是圖書館專業(yè)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的踐行者,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建設完備的圖書館學科文獻信息資源保障系統。這不僅能滿足館員對于自身職業(yè)生涯的提升,也能促進圖書館學專業(yè)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
網絡互聯時代圖書館界的主要矛盾,是讀者對于信息的快速、精確需求與圖書館信息知識提供能力相對落后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出現,主要受限于圖書館的服務形式,同時,圖書館員的整體學科知識素養(yǎng)也加深了這個矛盾。隨著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一方面,館員的學科背景也更加多樣化,圖書館學專業(yè)出身的館員也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館領導雖然對員工培訓很重視,但是想真正提高業(yè)務水平和學術水平,還在于館員自身的學習,同時館藏專業(yè)書籍稀缺、系統性差,給館員自學帶來了很大阻礙。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建立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保障體系,不但有利于館員提高自己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也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逐步達到現代化水平,成為自己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業(yè)務能手和專家。館員整體素質提高了,服務水平也跟著上去了,同時也為今后開展專題服務,參考咨詢服務提供智力支持。
在如今的職稱評價體制下,圖書館員的職業(yè)生涯基本靠科研成果來支撐。館員日常工作的成果,也不直接和職稱晉升掛鉤,因此,圖書館宏大的館員群體都必須進行科研工作,圖書館學專業(yè)研究就是館員的終身事業(yè)。圖書館應該為館員構建完善的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保障體系,為非圖書館學專業(yè)的館員提供自學的機會,為圖書館學專業(yè)的館員提供了解科研前沿的信息。
一直以來圖書館都奉行滿足讀者的需求為目的,所以在娛樂休閑、生產生活、新技術等方面的采購力度相對較大,對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采購的重視程度較低。主要由以下原因構成:①館員的專業(yè)提升主要靠館內專業(yè)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去其他館參觀學習、館外職業(yè)技能培訓來實現。②館員在進行科研工作時,對專業(yè)書籍不重視,專業(yè)書籍的需求不大。③由于體制等原因,大多數館員只想為了評職稱而寫論文,根本沒有靜下心來進行長期的科研工作,所以忽略專業(yè)書籍。公共圖書館要想真正實現“學術立館”,必須轉變觀念,重視科研,謀求圖書館與館員的共同發(fā)展。
公共圖書館要滿足圖書館員學習和科研的需求,就必須建立合理的圖書館學科專業(yè)文獻體系。目前,圖書館對于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的收藏是根據書商的書單進行采購,沒有結合實際工作和科研的需要,對專業(yè)文獻的采購具有隨意性;同時,理論性著作利用率低,市場需求較少,促使出版界減少了對理論性圖書的出版; 其次由于空間的存貯能力有限,很多專業(yè)書籍都被早早地剔除了,使得圖書館學科書籍的系統性較差,造成了館藏圖書館學專業(yè)書籍很難滿足館員進行長期學習和科研的需求。
館際互借在我國也推行很多年了,但事實上對于專業(yè)文獻各館都是獨立館藏,雖然也有一定量的館際互借,但是由于缺乏權威的協作協調機構,缺乏必要的組織管理和行政規(guī)范,無論是以專業(yè)文獻為核心的互借網,還是地區(qū)范圍內的協作網,均存在結構松散、手續(xù)煩瑣、周期長、拒借率高等弊病,使得人們望而卻步。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圖書館仍然奉行“自給自足”的原則,資源共享的意識淡薄,館際互借成為可有可無的“輔助”手段,因此造成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公共圖書館的購書經費主要用于購買圖書報刊、音像制品、縮微制品、數字資源等。公共圖書館的目的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館員作為公民也享有該權益,同時圖書館員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以更專業(yè)的知識服務讀者,同樣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體現。因此,保障館員的專業(yè)學習、閱讀需求也是圖書館服務能力提升的一種手段。圖書館在設立圖書館學專業(yè)書籍專項采購經費的同時,也要考量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信息購置費所占比例要與館員科研需求和實際工作需要相適應,盡量保證經費充足到位,盡可能利用有限的經費滿足館員的信息需求。
從學科角度出發(fā),圖書館學專業(yè)包括了圖書館的服務、管理、自動化、目錄建設等領域,基本涵蓋了圖書館正常運營的每一個部門和環(huán)節(jié)。但是公共圖書館員除了推動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外,最主要的是圖書館學各分支領域的實踐者,通過實踐來體現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因此,在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藏書結構方面,應該有異于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的藏書結構,從館員的實際出發(f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有限的經費做到最合理的藏書結構。
3.2.1 從學科結構上看。在學科結構上,館員應該根據自身的工作內容、科研重點,設置詳細的文獻收藏計劃。圖書館沒有必要把《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圖書館學所在類目的相關文獻都收集。在收藏原則方面,首先應根據學科體系特性,結合實際工作內容,明確分支學科的重要程度;然后根據科研和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理論書籍和實踐性書籍的比例;其次對于分支學科的核心書籍、參考書籍、入門書籍應根據館員需求和經費的情況適量采購。在文獻采購過程中,采訪人員要對各學科的發(fā)展有預見性、前瞻性,并及時了解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只有了解了上述這些具體情況,遵循了實用性、系統性,才能使藏書真正服務于館員。
3.2.2 從時間結構上看。在書籍采購的時間結構上,應該與其他普通書籍有所區(qū)別。圖書館學科的發(fā)展一直處于平緩的狀態(tài),且專業(yè)文獻的半衰期相對較長,因此對于專業(yè)的理論書籍,在保障學科完整性的同時,在時間上可以放得更寬松。但是在實踐性書籍,比如技術類、讀者服務類、科研課題類圖書,應該盡量選擇更新的、更權威的書籍。通過合理的采購計劃,建立完善的學科藏書體系,才能服務于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背景的館員。
3.2.3 從層次結構上看。圖書館的館員隊伍中,存在著不同的專業(yè)背景、不同的學歷水平,因此在專業(yè)文獻館藏的層次結構方面,應該更加多元化,有針對性。核心層的圖書文獻學術價值高,用于滿足有專業(yè)背景的高層次科研館員的需要;主體層圖書文獻學術水平一般,但更易為普通館員所接受;外圍層的圖書主要是普及性的,交叉學科類的圖書,主要用于館員加深對圖書館的基本了解。圖書館應該根據自身的館員知識層次結構和經費來合理地規(guī)劃這3個層次的書籍比例。對于核心層圖書,種類要全,復本量要少,因為館員對于高水平學術讀物的要求不會很多;主體層的圖書,種類要全,復本量可多一點,對于大多數館員來說,這些圖書即可以滿足科研需求,也可以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外圍層圖書文獻,應該種類豐富,覆蓋面廣。
互聯網絡的誕生,讓知識變得更易得,但是它也有其致命的弱點,就是龐雜無序,良莠不齊,缺乏權威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因此,圖書館應根據圖書館學科建設的信息需求和館員的科研需求,建立學科的信息導航系統,以便館員能及時、迅速、準確地查找到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成就。
圍繞圖書館的實際工作和科研方向,從圖書館現有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每個具體的工作崗位、不同層次的科研人員,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地收集網絡信息和學科同行的研究動態(tài)。建立電子期刊目錄庫、按學科分類建立期刊導航系統、建立網上學科資訊等,進行館藏文獻的深層次開發(fā),建立館藏專業(yè)學科文獻書目、文摘、綜述、評述等二次文獻數據庫或全文數庫。
完善的圖書館學專業(yè)藏書體系,不僅能實現館員的學習和科研需求,也為圖書館學向前發(fā)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學專業(yè)文獻保障體系的建立,關鍵是要轉變觀念,提高圖書館科研的重要性,重視館員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發(fā)展,最終實現館員與圖書館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