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臧學華
報告廳寬敞明亮,一堂《燕子》的公開課正在進行,課后第二題的詞語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
“老師,您讀錯了!”一個學生高高地舉著手,喊著。
老師微笑著讓他起立,問:“哪里讀錯了?”
“剪刀似的尾巴,這里的‘似’要讀翹舌音。我們張老師說,‘似’只有在‘似的’讀翹舌音,其他詞語,比如“相似、似乎”都讀平舌音。張老師還說,記住特殊,其余一網打盡?!?/p>
上課老師的臉微微發(fā)紅。聽得出,不是她平翹舌音發(fā)音不準,而是她確確實實讀錯了。
“謝謝你的提醒!”
小插曲結束,課堂繼續(xù)。
“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老師讀得很小心,這回“似”字讀得很準。
老師的朗讀剛結束,好幾個學生的手舉了起來。
“老師,又有錯。”或許是剛才的插曲平添了學生們的興趣和勇氣。
“‘一身’的‘一’要讀第四聲,‘一對’的‘一’要讀第二聲?!币粋€學生說。
另一個學生搶著補充:“我們張老師說,‘一’在作序數的時候讀第一聲,比如第一、一樓,其他要變調,在第四聲前面應讀yí,在第一聲和第三聲前面讀yì?!?/p>
課件上精美的畫面,燕子輕快飛行的視頻,此時顯得蒼白無力。
寫字環(huán)節(jié),學生認為“聚”字最難寫,老師在范寫。
這回,一個文靜的女同學站了起來。
“老師,‘聚’右上角的‘又’字,不是捺,應該是點。我們張老師說,一字不二捺,一個字如果有兩筆捺,其中一筆要變成點。前面的‘湊’也是這樣,‘天’的一捺變成了點,只有人字頭的幾個字有兩筆捺?!?/p>
“‘眾’有兩筆捺,在《司馬光》這一課里學的?!绷硪粋€學生說。
課堂上老師偶爾被學生糾錯很正常,很多時候是因為習慣使然或是疏忽大意犯錯。但是,這位老師,一堂課,而且是精心準備的公開課,竟然一錯再錯。一只普通的“燕子”真的讓老師尷尬了。
而“尷尬的燕子”背后,站著的是“我們張老師”。一打聽,“我們張老師”可不簡單。他是各種教師業(yè)務類比賽的常客;普通話一級乙等,經常擔任各種活動的主持人;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書法作品獲獎多多……
我為學生們慶幸,他們的語文學習是幸福的。張老師不僅自己功底扎實,而且教學能夠抓住規(guī)律,舉一反三,讓學生滿懷興趣地徜徉在語文園地。一位“教霸”,培養(yǎng)了一群語文小學霸。糾錯的時候,善于表達,邏輯清晰。
可是,被學生驕傲地提起的“我們張老師”太少了。近幾年我擔任招聘教師的評委,一場招聘下來,口語表達、朗讀能力讓人眼睛一亮的不多,粉筆字寫得好的更是千年等一回。
當年師范學習,十項基本功過關,一項不過就拿不到畢業(yè)證書。可如今,聽實習老師念叨最多的是論文答辯?;竟?,根本沒有這回事。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以教人者教己。為教而學”。語文,就是要引領學生讀好書、寫好字、習好文——責任在肩,任重道遠。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夯實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豐盈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學生面前站得穩(wěn),站得直,個個都應該成為學生口中心中念念不忘的“我們張老師”。
那時,相信學生們一定會欣喜地跟著那只美麗而靈動的燕子,飛向廣闊的天空,飛向美麗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