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花
(湖北商貿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產生了根本性的變革?!盎ヂ摼W+教育”給教育者和學習者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中明確提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發(fā)展性評價,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同時“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發(fā)展興趣特長,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觀點的提出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宏觀愿景。
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試驗場,不可否認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形式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西方經濟學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著基礎且重要作用。民辦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有自身的特點,從而在學習上呈現出與其他公辦院校學生不同的特征:
1.數學基礎很薄弱。
2.教師授課模式單一。筆者調研發(fā)現,目前民辦應用技術型高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過程以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聽講,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諸如運用多媒體、增加案例等,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程度低。
3.教師缺乏課堂改革的動力。和公辦院校教師不同,民辦高校教師每個學期需要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甚至有時由于師資力量缺乏,老師需要承擔多門課程授課,備課壓力很大,導致老師在身體和心理上感到非常疲累。同時學校在考核老師過程中主要采用督導制,督導考核老師的教學水平只以課堂教學效果為唯一考核對象,對課后老師的付出不予考核;學校也以學生最終期末考試成績來衡量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體制極大抑制了教師教學改革的熱情和動力。
綜合考慮民辦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的特點和教師教學的現狀,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當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旌鲜浇虒W模式能夠綜合考慮傳統(tǒng)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優(yōu)勢,根據學習者特點、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對所有教學要素進行優(yōu)化組合,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質量的目標?;诖?,本研究立足于民辦高等院校學生的學情,西方經濟學課程地位等現實情況提出基于移動終端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這一課題。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國外對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研究總體經過了三個認識階段:第一階段(2000-2002年),此階段為混合式學習研究的初期階段,沒有給出混合式學習的明確定義,但是強調信息技術的運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loan Consortium(在線學習聯盟),認為混合式教學是一種獨立的教學模式:是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的結合,在教學內容上結合了一定比例的在線教學和面對面教學。斯隆聯盟明確只有“30%-79%的教學內容采用在線教學”的,才能被稱為混合式教學。第二階段(2003-2007 年),此階段混合式學習出現了很多版本的定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Garrison的觀點,他認為混合式學習是將課堂面對面學習體驗和在線學習體驗慎重地融合在一起的學習。第二階段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交互。第三階段(2008年至今),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研究視角轉到了學生身上,Graham不以在線學習時間作為衡量標準,認為只要是在線和面對面指導相結合的學習就是混合式學習,他按照混合的最初目的,將混合式學習分成三類:發(fā)生性混合、促進型混合、改變型混合。[1,2,3]
國內有關混合式學習的研究不多,基本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實際應用較少2006 年開始,混合式學習研究領域迅速拓寬,涵蓋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
第一,不同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及其效果評價。如郭建(2019)提出了O-PIRTAS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肖薇薇(2014)重點分析了“慕課“這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給高校傳統(tǒng)教育帶來革命性影響。王懷波等(2017)探討了如何利用技術提升混合式教學效果——深度學習。
第二,基于技術平臺的混合式學習系統(tǒng)建設與應用研究。路興等(2011)以北京大學教學網為案例,提出了影響北大教師接受混合式學習方式的諸種因素,
第三,混合式學習設計在具體某個課程中的應用研究。劉黃玲子等(2005)以“協(xié)作學習與計算機支持的協(xié)作學習”為例,開展了基于網絡協(xié)作學習平臺的混合教學的行動研究。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國內外混合式教學實踐已經在蓬勃發(fā)展,對公辦院校開展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較多,對民辦院校,尤其是民辦院校混合式教學在課程改革中的應用甚少。因此,本文以民辦院校湖北商貿學院為例,闡述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的應用研究過程。[4,5,6]
西方經濟學很多理論枯燥且深奧,為了讓同學們理解并且數量掌握經濟學原理,具備經濟學思維,課堂上我們采用了專題研究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了課前準備、課中展示、課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過程。其中課前準備和課后評價是在線上完成。課前老師通過超星學習通發(fā)布討論課題,學生在線上完成選題、分組、人員任務安排、查找資料、制作PPT等,一個課題的研究一般主要包括四大內容:現狀分析,提出問題;原因分析;影響分析;措施分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西方經濟學課堂中混合式教學課題研究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現狀分析;問題的原因分析;影響分析;解決措施分析。四個部分由四個小組分別完成,每個小組分配一個組長,協(xié)調組員查閱文獻、制作PPT、上臺演講等各項任務。課題研究過程中,每個小組之間相互合作,第一小組分析現狀是前提,為后面三個小組服務,每個小組的研究內容不能脫節(jié),渾然一體,最后由每組小組成員一致推薦一名同學,共四名同學依次上臺演講,陳述本小組的觀點。西方經濟學教學一般是合班上課,一個班學生演講之前,另外一個班推薦一名點評“嘉賓”,四位同學演講完畢,點評嘉賓上臺點評,從PPT制作、演講內容、演講者的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給出中肯的評價;最后老師從專業(yè)知識角度對演講小組的內容進行點評,并對課題研究做總結。課后學生可以在線上對自我表現給出評價,學生之間也可以互評,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在線上給出評價,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考核依據。[7,8]
通過混合式教學實踐的探索,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反映收益匪淺:鍛煉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第二,增強了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第三,加強了PPT制作能力;第四,鞏固了專業(yè)知識,提高了專業(yè)知識應用于實踐方面的能力。
多年的實踐總結,發(fā)現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在專題研究上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西方經濟學一般采取兩個班甚至三個班合班上課的方式上課,學生人數多,在研究階段不可避免有些同學“搭便車”,課題研究最后是一部分同學的成果,所以這種專題研究適合在小班進行。第二,教學要收到良好效果,前期需要老師做大量準備,包括選題,教會學生查找數據、查找文獻等。教師前期花的功夫越大,學生學到的東西越多,課題研究效果越好。第三,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去追蹤學生的活動,在線上與學生保持緊密互動,及時解決學生前期在線上提出的各種問題;第四,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在海量的信息前面能夠篩選出適合民辦院校學生使用的教學資料,才能讓混合式教學達到滿意的效果。[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