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伊
(浙江省義烏市第三中學 浙江金華 322000)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從個性化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差異性,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生活案例來增強課堂教學的實用性,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促使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在傳統(tǒng)的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做到有效設計,突出重難點知識,將抽象的課堂難點知識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進而增強學生對通用技術的理解。但在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需要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重視學生課堂學習能力及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通過生活案例教學、項目設計及情境教學等方式,拉近學生與通用技術課堂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及自主學習能力獲得全面提升[1]。
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下,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通用技術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通過實踐來驗證真理,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案例教學法,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實踐性操作,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案例選擇應貼近學生生活,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簡單結構的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為學生布置考題,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根據(jù)模型設計,分析出影響物體結構穩(wěn)定性等因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選派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使學生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學習的不足,及時進行查漏補缺[2]。
教學結束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考試活動可以快速了解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一般考試分為技術和應用兩部分,教師在試卷設計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有針對地設計,考試結束之后及時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及時查漏補缺。及時有效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的重視,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性學習,能使學生在教師的評價教學中對自身學習進行有效完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在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例如,在“技術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設計考題,增強學生對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認知??荚嚱Y束之后及時進行評價和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從當前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教師應從教材內容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延伸和拓展,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性活動,使學生能夠自主從社會生活中挖掘出身邊的隱性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構建高效的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例如,在“常見的結構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不同的建筑結構,組織學生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對建筑結構進行深入學習,分析常見的結構形式。從生活出發(fā)進行實踐性教學,鍛煉學生的學習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3]。
總而言之,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預留一定的動手操作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探究理論知識,進而幫助教師構建高效課堂。此外,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可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思想的解放和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