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云南開放大學教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在教育方面,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也發(fā)生了許多改變,人們對于教育的需求不僅局限于學會知識。[1]由于時代的發(fā)展,早期沒有受到更高教育的人都涌現出對教育的渴望,為了對整體社會文化水平進行提升,網絡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了大量群體的需求,特別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開放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式也不斷地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是對教育系統的有效補充。[2]同時,開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了促進教育公平的作用,通過網絡,人們可以獲得更多優(yōu)質教育資源。但是,遠程教育作為現代信息的產物,它的發(fā)展前景面臨著嚴重的考驗,遠程教育的質量,大大決定了未來發(fā)展的核心因素。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盡管遠程教育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但是相對于線下的面授教學、遠程教學仍然是一個新鮮的產物,在遠程教育的成長過程中,教育教學質量引發(fā)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3]由于遠程教育還處于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在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監(jiān)控、教學管理與教學支持服務工作等方面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教學質量的評價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教學質量的鑒定也難以達到統一。與傳統的面授教學相比,傳統的面授教育可以通過就業(yè)率以及升學率等方式進行調查以及考核,但是遠程教育的考核卻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目前大部分遠程教育的考核僅通過布置網上作業(y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方式相結合,而對于教學支持服務的重視程度卻相對較薄弱。
教學支持服務是辦好開放教育成敗的關鍵,遠程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離不開良好的服務支撐。教學支持服務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是整合各類學習資源、涵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各種支持服務,是現代化教學設施以及教育教學管理的服務綜合體,具體任務包括教學平臺的搭建、教學資源的上傳與更新、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及時為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有效的教學支持服務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有所獲;反之,教學支持服務工作中的不足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讓學生因為學習困難太多而輟學的現象。
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使人們不斷地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在學習方面,同樣也追求高效與快捷。[4]為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高效、便捷、簡單易用的學習平臺應該也是廣大的學習者所追求的,將招生、教務、考務、財務、畢業(yè)證書發(fā)放等模塊集成于同一平臺,將更有助于學校的開放教育管理工作,同時,也方便學生的學習,應從遠程開放教育教學平臺的系統化與集成化方面多下功夫,以方便教學工作的開展。
各開放教育學校的常見的考核方式是過程性考核與期末的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過程性考核主要根據學生網上完成作業(yè)的情況與參與面授的情況由輔導老師進行評分,期末的終結性考核主要是看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進行評分,然后按照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的占比核算最終成績。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應使開放教育學生的考核方式多樣化,如在過程性考核中,不僅僅是看學生是否學習完所規(guī)定的視頻資源、是否完成了網上布置的作業(yè),同時還應將學生一個教學周期內登錄平臺的次數、學習的時長、參與小組活動討論等情況納入過程性考核。
在提倡努力構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除了在校的全日制學生加入到開放教育的隊伍,還有一部分來自于社會不同職業(yè)的人員,因年齡、職業(yè)、地域、個人的信息技術能力等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各不相通。[5]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應開展多樣化的服務于個性化的服務,如針對信息技術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伊始可先對信息技術能力進行培訓;針對因工作與直播課程相沖突的學生,為解決學生的工學矛盾,可適當的調整上課的時間,或者應選擇可讓學生看直播的教學平臺,如釘釘、課堂派、騰訊課堂等,針對一些重難點問題可重點講解,并開展小組討論等活動。
開展遠程教育的課程責任教師和輔導教師,應熟悉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教師隊伍的建設應走專業(yè)化,了解遠程開放教育的規(guī)律,熟練應用遠程開放教育平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能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支持與服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為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遠程開放教育是基于網絡的學習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對于新生的第一次面授教學基本圍繞如何使用教學平臺進行展開,但存在因面授教學人數較多,硬件設施如計算機數量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面授學生無法及時地通過網絡進行實踐學習,出現遺忘情況,所以在后面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師生互動的非事實性和及時性,造成學生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qū),網絡設施效果較差,也影響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了較差的學習體驗,甚至出現厭學情緒。由于學生長時間無法獲得幫助或者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了孤單,甚至情感無處寄托,網絡體驗效果較差,從而導致了較差的學習效果,
開放教育是一種靈活的辦學模式,實現了時時、處處、人人能學的特點,即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通訊設備(智能手機、Pad、電腦)進入平臺進行學習。在開放教育的辦學模式中,采用了網絡學習+集中面授的方式進行教學,但在面授的過程中,學生由于工作時間與學習時間沖突得太多,或因家庭瑣事而無法按照規(guī)定時間到指定地點學習,工學矛盾較為嚴重。開放教育辦學單位因面對的學生較多,無法平衡到每一位學生的面授時間,最終因學生無法到現場參加面授學習,甚至無法參加在面授教學中開展的實踐教學,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開放教育的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地域,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學習動機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而統一的課程內容設計、統一的課程內容難度,難免會讓學生在網上自學時產生畏難的情緒,甚至因網絡學生產生挫敗感最終放棄學業(yè)。
無論做出怎樣的改善,從根本上來講都是為了服務學生,只有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支持服務,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所以,意識服務的提升也是尤為重要的,如果沒有為學者提供服務的意識,那么創(chuàng)新也是一句空話,無論做到多么的完整,說得多么的好聽,對于學者來說,只要服務沒有做到,那么就是失敗的。在服務體系這個終端,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要充分考慮參與者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只有克服這方面困難,學習服務體系才是成功的,即使內容有所缺憾,但是學習者參與度高,學習服務體系相對完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另外,基于現代遠程化的服務,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在提出創(chuàng)新的同時,還應適當保持傳統的支持服務,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兼容性,照顧那些沒有能力和條件接受現代信息化服務的學習者需求,不僅要對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更加重視人文關懷和遠程人文關懷,在遠程開放教育學習中,支持非專業(yè)的共同發(fā)展。
如何做好教學服務工作,還需要從技術服務、資源服務、助學服務等方面進行考慮。教學平臺的設計應遵循簡潔、易操作的原則,導航欄目應清晰明了,整個界面的設計應注重其交互性,同時平臺中應該還要設有通知、討論、留言等交流區(qū)域。資源服務方面應注重資源的豐富性、完整性、針對性與實踐性等,使學生能夠能從學中練,從練中學,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另外,教學資源的呈現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從教學大綱到重難點的講解,應形成一個完整的資源庫。助學服務方面,學校應定期開展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網上教育教學能力,還可以在課程界面中設置課程討論區(q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可以隨時給教師提問或留言。對無法及時參加面授課程的學生而言,可采用網絡教學軟件開展網絡時實教學,如通過騰訊會議、騰訊課程、課堂派、釘釘等實現網絡教學,同時還可以生成回放,讓學生不斷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復習。
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要求,摸索學生的學習現狀,加強學習服務,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期望和服務等,根據不同學員的要求總結共性,再根據各個同學的個性,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從學校到教室,都極力地為學習者提供各種資源,但是由于很多人對成人的學習需求不甚了解,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不夠,導致做出來的學習成果收獲甚微,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得到什么實用的價值,只是為了學歷。開放教育學生群體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況,大部分人都已經年齡很大,在社會上已經工作很多年,人際關系和人情往來讓這部分人學習興趣雖然很濃烈,但是沒有太好的辦法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學校學習生活當中,這也是遠程教育的特殊性和適應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服務兩個字真正具有人性化的體現是以人為本,在這里就是以學習者的初衷為本,一切的服務都應該圍繞學習需求展開。所以,在現代遠程教育中,需要增強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完整性,完善教學支持服務,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習者的需求,也要考慮給教學服務提供足夠的軟硬件支持,這樣才能更加貼近學習者的需求,為學生做好教學支持服務工作。
現代信息技術為遠程開放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遠程開放教育辦學單位應重視教學支持服務工作,并不斷從教學平臺功能的完善、課程資源的設計、助學支持服務和教學管理工作入手,不斷提升教學支持服務水平,以此適應日益復雜的生源狀況,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促進遠程開放教育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