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沅澤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0)
高職學生黨建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現實意義角度來講,高職學生黨建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互聯網全面普及的趨勢下,多元化思想充斥在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互聯網平臺之中,高職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樣的背景之下,不僅要高度重視黨學生黨建功的開展,更要將紅色文化與學生黨建工作進行融合,以紅色文化獨有的內涵與價值,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并樹立文化自信的正確觀念?;诖?,對紅色文化助推高職學生黨建的路徑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的過程中,紅色文化發(fā)揮著動員群眾、引導群眾、活躍群眾的關鍵作用,可見其凝聚力量極大。即使在今天,紅色文化在凝聚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理念方面依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紅色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正如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說道:“黨的支部,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zhàn)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逼渲小包h委集體領導”以及“支部建在連上”等思想,在推動高職學生基層黨建工作來講非常重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背景下,黨建工作將要面對的是嶄新的青年學生,當代青年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他們對“鍵盤”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黨建以及紅色文化。因此,面對這樣特殊的群體,更要注重紅色文化與黨建工作的融合,將學習紅色文化擺在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位置,將學習黨的基本路線作為基礎,督促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理論用于實踐之中,進而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同時,將互聯網平臺輿論引導以及網下的思政教育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滲透紅色文化,使其廣大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守護好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從而保障高職學校的和諧穩(wěn)定。
紅色文化之中所凝結以及承載的道德資源極為豐富,將有利于基層黨組織建設在立德樹人中體現道德涵養(yǎng)。黨建旨在引領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而在這個過程中紅色文化屬于非常鮮活的教材。因此,理應在立德樹人理念踐行過程中,將紅色文化中革命先輩們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為新時代的高職學生講清楚,將有利于大學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與此同時,與時代進行結合,通過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高職學生的頭腦,使其能夠認充分認識到中國崛起的客觀事實,將有利于讓更多高職學生深化對國史以及黨史的學習,使其能夠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并在實踐中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本質來講,紅色文化是高職學生黨建以及思政教育的活水源頭,對紅色文化傳承將能夠達到凝神聚氣的目標,因為紅色文化非常有利于激勵學生去為追求人生、追求真理而奮斗。在黨建建設過程中,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將能夠激活紅色基因,通過與新時代的融合,將促使紅色基因煥發(fā)巨大的活力,確保高職學生能夠擁護黨,并在黨的領導之下,不斷汲取紅色基因的力量,從而明確自身肩上的責任與使命,這也是當前高職學生所應當具備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涵養(yǎng)。
紅色文化之中蘊含著實事求是的作風以及艱苦奮斗的精神,有助于高職學?;鶎狱h組織建設推動教書育人工作開展,從而落實“三全育人”的目標。高職學校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陣地,理應在立德樹人的理念下,將高職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將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高職教學全過程,基層學生黨組織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推動自身建設,從而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目標,有利于培育高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能夠對紅色文化所承載的堅定信念以及崇高理想進行充分學習以及把握,從而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
紅色文化在高職學生黨建建設中應用,重點是要讓廣大高職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在艱苦條件下我們的革命前輩依然堅持學習、堅持為人民服務。當代青年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有待提升,尤其是青年大學生黨員理應肩負著紅色文化傳承的重任,依托基層黨組織做好紅色文化宣傳,從而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并主動積極踐行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以及建設者的使命以及擔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以及人民軍隊在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而不斷形成、沉淀、孕育出來的優(yōu)良作風以及光榮傳統(tǒng)。其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榜樣發(fā)揮著無可比擬的力量,引領人民群眾朝著正確的目標而不斷前進。時至今日,這些榜樣的力量均有著巨大的價值。因此,將紅色文化與高職學生黨建工作進行融合實踐的過程中,理應對紅色文化之中的榜樣力量進行深入挖掘,并將榜樣力量與時代進行融合,對于當代高職學生的思想品質將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在高職學生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可從這些方面對紅色文化的榜樣力量進行挖掘,第一,將“新時代”作為關鍵詞。在對榜樣力量進行挖掘的過程中,一定要緊扣新時代的主題,這樣不僅能夠對時代精神進行弘揚,而且有利于引領主流價值。例如,在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有很多為了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優(yōu)秀團隊,習近平總書在信中肯定了這些優(yōu)秀團隊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的貢獻以及堅持不懈,為全國脫貧攻堅致富樹立了優(yōu)秀榜樣。第二,對已有的榜樣進行充分應用,使其成為高職學生效仿以及學習的標桿,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將能夠激蕩大學生的心靈,使其深入感知榜樣在其時代背景下所作出的努力,將能夠幫助高職學生從內心樹立精神氣質,不斷匯聚道德正能量,進而解決當代高職學生脫離紅色文化、脫離文化自信、脫離正確價值觀等問題。例如,革命戰(zhàn)爭年代時期,江姐、秋瑾等英雄人物為了民族解放事業(yè)以及國家獨立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還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各自崗位堅持不懈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焦裕祿;還有時代偶像雷鋒,他公而忘私的精神理應值得當代學生學習;還有今天感動中國的人物形象等等。第三,從學校入手,樹立師生之中的優(yōu)秀分子,使其成為師生所學習的先進典型以及優(yōu)秀共產黨員,將非常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精氣神。這樣的榜樣就在師生們的身邊,例如,道德風尚獎獲得者、師德標兵、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可讓學生感受到更加切身的榜樣力量。此外,在對紅色文化榜樣力量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建議采用喜聞樂見的方式,用現代師生所喜歡的方式進行宣傳,這樣才能拉近榜樣力量與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提升高職學校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1-3]。
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趨勢下,我們已經全面進入了“微時代”,新一代的高職學生是伴隨著“網絡”與“鍵盤”成長起來的青年,“無日不網”“無人不網”“無處不網”已經成為社會現實。因此,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在紅色文化傳播方面理應充分順應時代趨勢,建議采用“互聯網+紅色文化”的“微傳播”方式對黨建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以及開展,將有利于提升黨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依托“微傳播”對紅色文化進行傳承,具體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第一,實施專家解讀。從高職學校黨建工作開展中紅色文化滲透來看,大部分學生是通過紅色旅游進行學習,但是倘若要對某一段歷史,或者某一個人物進行深入了解,那么則需要請導游進行深入講解,雖說紅色旅游的導游均受過專業(yè)的培訓,但是從歷史特點來講,歷史學專家更加具有權威性;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導游在講解過程中,會融入一些野史,甚至有編造的一些故事。同時,學生在紅色旅游過程中,其實更多還是以旅游為主,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基本還是“走馬觀花”。因此,建議通過“微傳播”,借助微視頻傳播專家學者所錄制的講解視頻,這類視頻往往時間較短,符合當代學生的碎片化閱讀的習慣。第二,加強“立體”傳播。以往在傳播紅色文化的過程中,以平面?zhèn)鞑橹鳎?,文字篇幅較長,很多學生對此興趣不大?!拔鞑ァ睂⑽淖?、聲音、圖片等集于一身實現了“立體化”,能夠充分改善平面?zhèn)鞑サ目梢曅圆?、畫面平視、缺乏生動性等弊端,從而對紅色文化中深刻的思想以及豐富的內涵進行充分傳達,讓紅色文化成為可觀、可感、可觸動的視覺效果,將有利于為高職學生黨建注入全新的活力。第三,高職學生黨建組織者職能轉變。以往黨建組織者唱慣了“獨角戲”,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借助“微傳播”可從“獨角戲”朝著“群舞”轉化,有利于克服傳統(tǒng)黨建“你說我聽”的弊端,因為傳統(tǒng)黨建模式太過于嚴肅,這種權威性的傳播與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不符合,而通過“微傳播”的方式可以讓高職學生與黨建處于一個平等交流的環(huán)境之中,學生可以通過相關平臺發(fā)表一些自己的見解,而組織者則可以及時進行在線回復,這種社交性的互動方式將有利于學生對黨建工作的認可。
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十一國慶節(jié)等,均可以借助這種特定的日子開辦隆重的儀式,做好宣傳讓更多學生參與儀式,使其能夠感受神圣時刻。同時,可以在清明節(jié)讓大學生走進當地的烈士陵園進行掃墓,同時,還可以走進與紅色文化有關的紀念館、博物館進行參觀;又或者是參加學校開展的紅色家書演講比賽、紅色詩詞朗讀比賽、紅色記憶征文大賽以及紅色歌舞大賽等活動,依托活動將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時代楷模、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跡,并使其能夠不斷傳承下去[4-6]。
革命先輩們高尚的愛國情感、堅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為高職學生學習、傳承紅色文化提供了非常鮮活的素材。通過開展特定的活動能夠強化學生對革命先烈的沉痛哀悼以及崇敬之情,尤其是能夠讓高職學生對抗戰(zhàn)歷史加強記憶,在真實環(huán)境氛圍的襯托下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看到紅色文化的內涵以及革命先輩們的偉大與崇高。除開在重大節(jié)日開展特定活動,還可以自主開發(fā)相關的活動,例如,新華社于2016 年10 月13 日推出的紅色網絡直播真人秀——《紅色追尋——三個年輕人的長征路》,時間僅有8min,但是在激發(fā)大學生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認同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節(jié)目成員僅有三人,具體是一名銀行職員秦子恒以及另外兩名在校大學生郭玲玲與劉欣然。由三個年輕人組成的團隊追尋著紅軍的足跡,從紅軍長征出發(fā)點“于都”開始,到了長征會師地“六盤山”,整個路程用了11 天,穿越5 個省區(qū),行程達到了1 4000 km,為觀眾呈現了網絡直播12 場,讓更多人感受長征精神。通過親身經歷掌握紅軍長征過程中的一些基本情況,逐步感受到革命成果是真的來之不易。直播真人秀與時代需求相符,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可引領更多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中的點點滴滴,非常有利于幫助學生在思想方面深化認識,從而實現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職學生黨建工作中滲透紅色文化是必然趨勢。因此,要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在高職黨建建設中的現實意義,并充分結合時代的需求、高職學生的特點,通過榜樣挖掘與塑造、基于信息技術的“微傳播”、特定節(jié)日大型活動以及自發(fā)活動等策略,將有利于為高職學生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提升黨建整體水平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的優(yōu)秀接班人與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