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桂
(甘肅省靖遠縣若笠鄉(xiāng)中心小學 甘肅靖遠 730600)
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還不是很成熟,面對外界的消極情緒和不良思想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加之傳統(tǒng)德育教育方式單一,不符合新時代學生的身心成長需求,所以當下小學班主任的緊急任務之一就是探索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幸福教育是一種基于學生視角更貼合學生成長心理的德育教育方式,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不斷嘗試幸福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幸福教育的指導思想下,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幸福教育是一種與學生成長心理需求匹配度極高,圍繞幸福感進行德育熏陶、德育滲透和德育引導的德育教育方式。作為幸福教育的首要執(zhí)行者,小學班主任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學生滲透著幸福情感,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幸福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班主任言行的影響。就幸福熏染而言,班主任的精神世界、內心情感和物質觀念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當班主任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就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潛在的進取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學生的成長除了需要一個幸福的心態(tài),還需要一個幸福的成長環(huán)境,而小學生幸福的成長環(huán)境組成就是幸福的家庭氛圍和幸福的校園生活,在營造良好學習生活環(huán)境和樹立正確幸福觀念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才能慢慢地接受幸福滲透,讓樂觀正向的心態(tài)和完善的人格品質成為學生今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障[1]。小學班主任肩上的重任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立德樹人。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而幸福的成長環(huán)境,將德育教育結合幸福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德育工作就是從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等方面對學生道德品質、價值觀、是非觀和言行舉止進行正向引導教育的一個過程,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一直以來,德育工作就是學校開展其他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其不僅與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還能為學生知識層面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就是小學教育,這也是對學生進行行為觀念引導和給予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向的價值觀、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保證小學生當下以及今后的健康成長,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與價值不言而喻。但當下小學德育工作在諸多現(xiàn)實因素的制約下,始終難以得到學校領導和班主任的重視,究其原因,一是教師自身傳授知識的職責所在,以知識為評價和考驗學生關鍵標準的環(huán)境中讓教師不得不將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教學任務上,加之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讓教師難以快速理解和認識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價值[2]。
除此以外,盡管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小學義務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但由于班主任教師對新時代下德育教育的認知度不高,所以難以在德育教育方面做出創(chuàng)新之舉,進而形成枯燥、教育效果不佳且固守傳統(tǒng)的教育局面。傳統(tǒng)德育教育模式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需求,引領和灌輸式的硬性教育方式達不到思想滲透和教育引導的目的,沒有圍繞小學生成長發(fā)展所需的改變調整教育模式,沒有體會幸福感的提升是當下德育教育最大困境。
有效融合幸福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會潛意識地基于幸福教育理念制定德育工作內容,為了更好地了解小學生的心理成長需求,班主任在換位思考的前提下與學生進行更為頻繁的溝通與交流,進一步交融彼此的思想,逐漸構建如朋友般親密的良好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在幸福教育理念下更容易達成共識,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教育氛圍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進而推動德育工作順利開展。
基于幸福教育的引導作用,班主任會更加合理的選擇德育教育內容,以凸顯幸福為中心選擇提升小學生成長幸福感的教育內容。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自身教育理念和德育工作方式,在形成良好班主任思想道德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德育工作的目的,實現(xiàn)教學相長,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實現(xiàn)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以幸福教育為核心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能實現(xiàn)班集體幸福感的全面提升。班主任在幸福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會以更加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去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彼此之間建立起暖暖的幸福感,進而提升整個班集體的幸福感。班集體內每個學生幸福感的疊加會產生歸屬感效應,讓學生基于主觀能動性來認可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從而配合德育活動的進行。
小學班主任在班集體管理中不僅擔任著教師的責任,同時也承擔著“第二家長”的責任,要細心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起居,通過點點滴滴的關愛積累讓學生感受家庭般的溫暖。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家庭方面大部分學生父母因為工作繁忙都對孩子的教育關愛有所忽視,所以班主任需要從家長視角出發(fā),做好關愛教育,像父母一樣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和情感狀況,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煩惱,進一步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厚度,給予學生家人般的關愛和幸福感[3]。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智和思想觀念的不成熟,容易犯錯誤,這時班主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清楚整個事情經過,要避免一味的批評中因誤解而傷害到學生心靈,或者因誤解激發(fā)學生的抵抗情緒,每一步教育工作的進行都要建立在用心、用愛溝通的基礎上,以道理引導學生。比如發(fā)現(xiàn)有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一段時間后成績明顯下滑,班主任需要做的是全面了解學生近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放下教師的身份架子,以平等的朋友身份與學生進行交談,用真心的關愛打開學生心扉,讓學生自主地分享困惑,避免強硬的說教,為學生創(chuàng)造體會成長中分享與改變的幸福感的機會。
獲得學生的信任是小學班主任開展幸福德育教育工作的關鍵。以信任為基礎的班主任德育引導和教誨工作才能稱之為有效的執(zhí)行,才能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幸福。贏得信任的前提是真誠的溝通和相互了解,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簡單的對話并不能達到增進師生交流的效果,這其中是要講究一定策略的,因此需要班主任在幸福德育工作中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或者設置激發(fā)學生交流欲望的話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分享和交流中,同時班主任要做一名好的傾聽者和一名具有同理心的解惑者,如此一來不僅能很好地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入活動和話題交流中,還能贏得學生的信任[4]。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真誠交流能增進對彼此的了解,一方面縮短相互之間的情感距離,另一方面班主任可收獲學生的信任,逐漸讓學生在這種話題交流中產生幸福感,進而更愿意接受教師的引導和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貼合實際生活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才能體現(xiàn)出教育的價值,德育教育工作也同樣需要通過生活來釋放教育的力量,做到與幸福教育的融合。小學幸福德育工作只有貼近學生學習生活,關注學生的幸福需要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和熱情,提升幸福教育的吸引力。新時代下的學生成長與發(fā)展需要與時俱進的觀念更新,還要滿足符合社會發(fā)展對人才技能的需求,否則將難以擁有幸福的社會生活[5]?;谶@一點,小學班主任的幸福德育教育要從現(xiàn)實國情出發(fā),緊緊圍繞時代發(fā)展主題,培養(yǎng)學生在當前社會下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擁有自主發(fā)展和能力提升技能,為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創(chuàng)造奠定堅實基礎。此外,小學幸福德育教育工作內容還要融合學生身邊的現(xiàn)實事件,培養(yǎng)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下所需的人才道德素質,謙虛、敬業(yè)、誠信、自信,以及保護環(huán)境、熱愛自然、懂得生活、自主學習等,無論是知識教育還是德育教育,都是為了學生今后更好地生存與發(fā)展而進行的教育工作,貼近生活實際的德育教育不過是更早地向學生們揭示以后可擁有的幸福生活的可能。以培養(yǎng)學生幸福能力為終極目標的德育工作有必要緊貼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情況。
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成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時常因為情緒的波動而出現(xiàn)消極心理和逆反心理。尤其是當學生面對一些他們現(xiàn)階段認知能力不能理解的問題時,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如果是學習方面就可能產生厭學情緒,這種時候就需要班主任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指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發(fā)揮賞識教育的作用鼓勵學生[6]。例如在我曾經管理的班級出現(xiàn)過這樣一名學生,他的家境條件較為貧寒,加之在校學習成績也偏中下,心理表現(xiàn)上有著明顯的自卑特征,在人際交往方面不愿與班級同學有過多的接觸,不管是平時課間還是學?;顒佣枷矚g一個人待著,由于在課堂上也很少發(fā)言,所以科任教師們也難以通過表揚來起到肯定和鼓勵的作用。作為班主任的我設法與他進行了多次溝通,在交談過程中雖然他的表現(xiàn)還是少言語,但他對外界信息的理解能力很強且反應很快,不愿與同學說話只是因為怕別人取笑他家庭條件差,嫌棄他成績差拖班級整體成績的后腿。我在了解了該學生的基本情況后,針對他的學習習慣和各方面能力制訂了一套適合他的學習成長計劃,基于前期溝通交流建立的信任,他也愿意嘗試我為他制定的方法,并在隨后的時間里嚴格按照計劃內容和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半期考核中實現(xiàn)了明顯的進步。當學生通過合理的引導,在陪伴和關愛中嘗試自我努力后取得成果時,我們再對其進行夸贊和表揚才能最大化地發(fā)揮賞識教育的作用,讓其發(fā)自內心地體會到進步和成長的幸福感,從此樹立起了對學習的信心,因為成績的提升產生的自信心態(tài)讓他變得開朗了起來,教師和班級同學對其紛紛表示認可和肯定,讓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
小學生完全就是“朝氣”與“活力”這兩個詞的最佳代言人,要想讓小學生一直保持這種活力,就要基于人是群居動物這一理論,有意識地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們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凸顯該年齡段活力滿滿的特征,增強學生該年齡段應有的幸福感。班主任在合作方式和共同交流內容的設置上,可適當融入德育教育,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合作氛圍,在感受合作幸福感的基礎上提升自我品質修養(yǎng),既能自主思考也能懂得換位思考,接受他人的意見來解決問題。小學生的合作氛圍通常都有熱鬧這一元素,而這正好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增強合作幸福感的關鍵。所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可有意識地結合一些具有合作性質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比如“你比劃,我來猜”的游戲設置,首先將學生們合理劃分為多個小組,并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兩兩合作進行“你比劃,我來猜”的游戲,游戲關鍵詞可設置為“助人為樂”“尊老愛幼”“保護環(huán)境”等,只要能猜出相近的意思也可算回答正確,這是一個需要發(fā)揮集體智慧的游戲,需要相互協(xié)作完成的游戲。這樣的合作游戲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且符合德育教育內容的游戲設置讓學生們在快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相比以往的德育教育方式當下的這種模式能帶給學生更多的幸福感和愉悅感。
總而言之,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幸福教育有助于班主任進一步優(yōu)化德育教育理念,在注入更多精力和熱情到德育工作中的同時,讓學生們增加對自主、愉悅、幸福德育教育的認可度,從而樹立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人修養(yǎng)。新時代下的小學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斷拓展幸福內容,為小學生的成長提供更符合身心成長需求的幸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