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孝友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初中教師應高度重視道德教育工作,采取相對靈活且科學的方法,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效率。依據(jù)當前的教育形勢,應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在這一非常關鍵的階段,教師不能有任何疏忽和懈怠,要時刻抓住機會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本文著重探析初中教師積極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1]。
首先,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德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課堂上,且大部分教師都是通過傳授知識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忽略了學生內心的想法與真實需要,對學生在道德規(guī)范行為舉止上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缺乏了解,不夠重視對學生道德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沒有及時得到正確的道德引導。
其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很多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導致教師開展德育工作時,無法與學生真正進行心靈溝通,致使一部分學生的心結無法打開,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學生面對教師時也會表現(xiàn)得比較畏懼,不愿意敞開心懷訴說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疑慮,會阻礙德育教育的開展。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教師不能以“應付”的心態(tài)進行此項工作,應該切實從自身出發(f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知識涵養(yǎng),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榜樣。在工作中,教師應一絲不茍且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同時,教師應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每個班級中都會存在優(yōu)等生與差等生,每一類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心理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或疑慮,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找到合適的機會與其進行溝通。在溝通方法上,教師應以鼓勵和關愛的方式找到與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放下戒心和畏懼,真正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每位學生道德行為的背后一定會存在一些內在原因,面對一些行為上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不應一味地批評教育,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解開學生的心結,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通過合適的方法進行德育和心理引導。同時,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鼓勵和幫助,這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2]。
大部分教師的德育工作僅限于口頭上,一些學生聽過之后很快就會忘記,很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方法,找到更適合德育教育的方式。例如,積極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根據(jù)“感恩”“生命教育”“責任感”等相關內容確定教育主題,然后制定活動方案,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通過自身的實踐加深印象。還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加強學生的道德觀念,通過觀看德育教育影片,增強學生的德育意識。
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一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沒時間等多種原因,疏忽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行為問題。對此,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道德和心理問題應該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重視起對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師還可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社交軟件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讓老師、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德育活動中,通過合理的溝通促進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學生良好關系的建立。這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任何問題,教師與家長都能對其提供幫助和正確的指導[3]。
總而言之,教師應提升自身德育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榜樣,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意識,優(yōu)化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推動學生健康成長,為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