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琴 劉芳芳 趙 莎
(河北地質職工大學 河北石家莊 050081)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過程。其可以說是將先進的教學設備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融合,充分地、恰當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電法勘探這門課程中,我們整合各種教學資料和教學方法,并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其中,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提供各種教學資源,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第一,信息化教學資源豐富、知識量大,有利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更方便地以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的教學,擴大知識信息的含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二,利用信息化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F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的推廣,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在提升。這樣,教師的作用從主導變?yōu)檩o助,指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主動解決,從而使教學變得更有樂趣。
第三,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計算機網絡以及信息化教學的推廣,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學習的空間,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完整地呈現出學習內容和過程。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且可以隨時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互動。
第四,信息化教學實現互幫互助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尤其是互聯網上的資源庫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這些資源庫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為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提供了途徑。[1]
信息化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目前應用在電法勘探課程中的主要有智慧職教、藍墨云班課以及問卷星三種。
智慧職教是以知識點/技能點為基本顆粒度,以整個專業(yè)的知識/技能樹為整體架構,通過系列元數據對素材實現系統化管理,從而使得每個素材都能被便捷地查詢和調用。智慧職教是在全校所有課程都在應用,尤其是課程的課程設計、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都能夠在線閱讀,在課程設計中可以從職教云、資源庫、慕課等導入相關課程資源。最主要的是在“今日課堂”中創(chuàng)建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均能用手機與學生互動,課前主要針對上一次課程中的重點進行復習,對要進行的課程進行引導,時長約5分鐘;課中主要集中講解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等,通過課件的共享,能夠及時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情況。同時,系統會自動統計參與學生的頻率,有助于教師對掌握學生的活動,并及時引導學生學習,時長約40分鐘;課后主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要求進行輔導,學生可以隨時在線與教師進行交流。對于知識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教師可有選擇性地進行指導?!白鳂I(yè)”可以隨堂進行,也可以讓學生課下進行,這個功能比較方便省事。智慧職教中也有題庫,但是其缺點就是題庫是電子表格,習題必須按照格式要求一道一道輸入之后才能調用,有點煩瑣。因此,在進行題庫、考試及成績分析時,我們統一用后面介紹的問卷星。智慧職教從去年開始引入課程,在教學反響中效果非常不錯。
藍墨云班課是相對較早應用到教學中的信息化手段。藍墨云班中的翻轉課堂,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這樣更有利于《電法勘探》課程中的項目化教學。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學生可以看視頻、聽講座、閱讀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在課后,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這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求,并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藍墨云班課在自主學習方面有更大的優(yōu)點。在課程中,除了“四個基本”必備知識的學習,其余知識都在藍墨云班課中由學生自主學習。
問卷星是針對題庫、考試及成績分析中應用最多的手段。問卷星中的題庫是Word排版,非常容易。我們就直接把每個項目所對應的習題按照問卷星的排版格式排好直接上傳就行,而且可以設置答案。教師設置習題后就可以把生成的網址或二維碼直接發(fā)給學生,學生在移動端不用下載問卷星App,直接打開網址鏈接或掃描二維碼就可直接進入習題模式。習題中有很多類型,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以及簡單的問答題。在進行習題練習時,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時間段。比如,晚上7:00-8:00向學生開放,在這個時間段中,后臺根據需要自動生成習題,每位學生的習題順序和答案的順序都是隨機的,學生可以多次重復練習;在學生提交完畢以后,系統根據參考答案自動判別,并給出正確答案。問卷星的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學生的喜愛,他們在課余或是休息看手機的時間就能完成練習,而且可以重復進行,非常便捷。在考試中,問卷星可以根據出題意圖自動組卷,教師端口可以設置考試類型及考試時間,學生在這個時間段內可以重復答題,以得分最高為準。在“防作弊神器”中,問卷星當仁不讓,教師端口可以設置隨機組卷,每位同學的卷面都不一樣;設置如30秒不作答強制交卷,防止學生在答卷期間翻抄答案;設置若是切換屏幕視為自動交卷等。這樣,讓學生有緊迫感,在課下做練習時就不是為了刷題而刷題,而是真正能夠學到知識。成績統計中,在規(guī)定時間段內學生可以重復做題和提交,以最高成績?yōu)闇?。并且,在成績分析中有每一道題學生的錯誤率和正確率,這有助于教師進行重難點分析,從而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電法勘探課程的所有習題,都是在問卷星上完成。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對于主觀論述題來說,其需要教師手動改卷,在實際應用中相對選擇、判斷題而言難度較大。
信息化教學在電法勘探課程中應用以后,學生利用手機學習知識的時間多了,學習效率不斷在提升,“四個基本”之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都能很好地掌握和應用。
信息化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正確運用整合點的診斷方法,才能在現代教學設計中,找準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困難點。教師需要把握整合的三項原則:緊扣學習目標;適合用啥就學啥;先用傳統信息技術后用現代信息技術。
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和處理方法,對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的整合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恰當有效地應用整合資源達成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要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組織者,啟迪者,指導者,促進者。這樣,使學生學到終身學習、發(fā)展的觀念,做到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會學習、會活用。我們要以優(yōu)質的網絡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為支撐進行創(chuàng)新,因材施教。
信息化教育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適應性過程,它的性質決定它是否能很好地適應環(huán)境,及如何適應環(huán)境。因此,教育信息化除了帶來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革新外,更主要的是帶來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變,而且必將是一種革命性的改變。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會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要認清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方向,并正確面對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