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剛
(山東交通職業(yè)學院 山東濰坊 261206)
統計的應用已滲透于社會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統計學的研究方向是社會現象中的各種數量關系,以數據搜集、整理和分析為主要內容,在解決各種社會經濟問題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學習統計課程,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分析素養(yǎng)。統計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專業(yè)課,廣泛地出現于管理類專業(yè)課程體系中,雖然其理論教學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后續(xù)的實踐教學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統計課程的作用與價值。長期以來,我國職業(yè)教育所應用的統計學教材基本上都是從基礎概念入手,無法體現出高職層次對人才培養(yǎng)的差異要求,也難以脫離應試教育的痕跡。同時,統計課程應歸屬于工具性學科的范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強調其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但目前不少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教法,致使學生難以將統計知識專業(yè)真正作為分析問題的實用工具?;诖?,教師應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積極探索有效的統計課程教學改進方案,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與動手能力,以充分發(fā)揮統計學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優(yōu)勢。
教學理念是教學過程的指導綱領。在統計課程教學中,如果缺乏科學的教學理念,就很難從根本上提高統計課程教學效果。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磨煉其技術技能,進而有效提高其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統計學知識時遇到的大部分阻礙都源于缺乏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統計課程的重要意義,并緊跟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步伐,轉變教學理念與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滲透統計學思想,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學習和工作中所接觸到的海量數據。高職教育的主要內容并不是純粹的技術教育,只有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一把抓,才能實現自身教育水平的真正提高。在高等教育中,高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本質上脫離不了“成人教育”的共性。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努力挖掘其稟賦潛能,引導學生成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統計課程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還要努力成為其生活上的領路人,要給予其充分尊重、關愛與鼓勵,切實維護學生的權益,以促進其健康成長。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項長遠方針,應當得到高職院校及教師的足夠重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從多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引,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努力使其成為能很好勝任統計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統計課程偏理工科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均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剛剛進入專業(yè)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缺乏統計知識學習基礎,所以在短時間內難以很好地適應統計學知識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職教育中,課程建設是學校實現自身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考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努力構建全面性、科學性、系統性的特色課程體系,以推動統計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前進[2]。為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特色辦學水平,高職院??啥ㄆ诮M織統計課程教師參與教材的編寫與研發(fā),依托教師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處理好統計課程的協調統一問題,以實現統計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優(yōu)化,促進高職院校教育品味的提升。教師也要強化對社會時事以及國家政策的解讀,并對統計課程進行深入剖析,以明確自身的教學任務,打破傳統課程體系的局限,真正實現自身教學能力的進步。在課程改革中,高職院校只有明確社會及企業(yè)對統計課程知識結構的具體需求,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優(yōu)化。為此,高職院??蓮男F蠛献魅胧郑私饨y計崗位人員的必備素質與上崗要求,并進行針對性的教材編排,讓統計課程凸顯豐富性和實用性。學生的統計學習能力不同,職業(yè)規(guī)劃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此,高校可建立起內容豐富的教學案例數據平臺,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同時要強化與其他高校的合作,鼓勵廣大統計教師都參與案例數據庫的建設。案例的類型不宜作過多限制,可以是視頻錄像、真實數據,也可以是演示文稿,但一定要確保其取材于生活、工作實踐,避免個人憑想象杜撰。
在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均無法滿足社會及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這也是引發(fā)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新的教育發(fā)展形勢下,教師必須樹立起創(chuàng)新意識,調整教育教學目標,以探索更為高效的統計課程教學方法。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完成教學計劃所實施的具體措施,高質量的高教方法有助于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幫助其掌握更多的統計學知識與技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處于中心地位,在課堂上扮演著知識傳播者的角色,雖然工作時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學生也認真努力、刻苦學習,但教學成效并不顯著。比如,統計學中包含很多復雜的公式,教師通常會將公式直接給出,并帶領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這樣,雖然能讓學生在短期內記住公式,但記憶效果并不牢固。統計課程中的不同符號對應著不同的概念,在概念不清晰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對課程知識產生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詳細講解公式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并帶領學生進行理解性記憶。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事半功倍。統計課程教學中所使用的數據一般都是適合學生進行公式練習的虛擬數據,學生只需將公式正確代入,就能得到一個期望的計算結果。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一旦學生遇到存在極端值和異常的數據,便不知如何分析、分類、處理。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一份真實數據的源頭入手,帶領其解決各個環(huán)節(jié)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統計學的精髓。由于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時一般就是講到哪兒就練在哪兒,為了確保課堂進度,通常不會往前追溯。這樣,極易引發(fā)教學斷章,阻礙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形成。因此,教師可以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關注教材知識之間的銜接,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個任務小組,讓學生以任務為驅動,主動歸納、總結知識點,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不斷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起全員參與、全程監(jiān)督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實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校領導層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管理職能,加快完善教學考核質量評價機制,以確保統計課程教學工作的正常有序運行。高職院校應把握統計課程教學中的現有問題,并積極成立教學督導小組,提出有效的改進意見。學??蛇x拔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優(yōu)良且管理能力強的統計課程教師擔任小組組長,定期組織教學質量研討會,打通教師之間的溝通壁壘,幫助全體教師共同提升教學水平;對于教師教學成果的考核,應構建定期評價、隨機檢查、定時抽查等多模式于一體的機制,并注重評估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職業(yè)思想道德,以確保高職院校統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在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中,也要轉變以往單一的期末考核模式,要強化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關注其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以及實踐能力,以進一步提高評價機制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高職院校也要轉變評價視角,關注評價結果的反饋,以輔助優(yōu)化評價管理模式以及課程教學方法。統計證作為統計人員的上崗資格證書,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學生已經成功考取了資格證書,教師應將其與評價結果掛鉤,以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端正教學態(tài)度,強化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其對統計課程教學的看法,并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總結,致力于提高自我教學能力。
教師是統計課程教學的主導者,其職業(yè)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以及高職院校的長期發(fā)展。想要從根本上提高統計課程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統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與職業(yè)道德,同時要協調好自身與學生、其他教師、學校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以促進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優(yōu)質教師隊伍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應制定針對性的管理培訓計劃,確定合理的培訓規(guī)程,以實現教師隊伍的高效管理。在教師入職前,高職院校應考核教師的基礎教學能力、政治思想與道德素養(yǎng),對于其薄弱方面,要加強培訓,達到要求后再開始教學工作。教師上崗后,學校也不能松懈,需要定期開展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指導培訓。教師也要明確這一階段的學習應以自我提升為主要目標,要端正態(tài)度,認真學習,進而為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高職院??啥ㄆ谘埳鐣髽I(yè)中的高素質統計人才到校內開展座談會,以豐富教師的知識視野,使其能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勇于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學校也要構建起科學合理的競爭機制,通過競爭讓教師保持開拓進取精神,并不斷優(yōu)化組合,以實現教師隊伍教學水平的總體提升。此外,學校要不斷完善懲獎機制,對于在統計課程教學中作為突出成就以及科研成果顯著的教師,應為其提供更多的職務晉升機會;對于工作不積極、不認真,甚至出現嚴重失誤的教師,也應給予相應的懲罰。
深化校企合作是促進高職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路徑。高職院校應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不斷優(yōu)化合作模式,以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穩(wěn)步提高。在合作過程中,學校也應通過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責利益,從而實現雙方的長期穩(wěn)定合作,以免影響學生的實習進度。教學實習基地的建立能為校企深化合作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高職院校應積極謀劃與企業(yè)的互利雙贏運行機制,并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具體合作方案,以實現雙方的人才共享與成果共享[3]。職業(yè)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工學結合”。統計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實訓要求相對較高。學校在強化與外部企業(yè)合作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校內實訓基地的建立,以構建校企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有條件的情況下,高職院??陕摵掀髽I(yè)在校園內建立局部生產線。這樣,不僅有效地節(jié)約了企業(yè)的場地成本,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所內進行實訓,還有助于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激發(fā)起潛能。為強化統計課程實踐教學建設,高職院??勺屍髽I(yè)參與課程制定環(huán)節(jié)中,并鼓勵企業(yè)優(yōu)秀統計人才到校園內教授學生更多實用的專業(yè)技能。
高職院校統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學校與教師的共同努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對課程進行科學優(yōu)化和改革,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學生充分感受未來職業(yè)崗位的工作環(huán)境,以幫助其作出更為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進而為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提供更多具備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