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寶花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鴻圖中學 福建大田 366100)
歷史單元復習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如若科學組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若組織不當則會降低學生的復習效率。因此,如何上好單元復習課是當下每一位歷史老師必須深入探究的課題。文章立足初中歷史,從單元復習視角出發(fā),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入闡述。
教師指導學生劃好重點、考點,讓學生根據(jù)習題開展復習。這種復習方法適用于自控力、自覺性很高的學生,但對大部分學生來講這種復習方法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因為,單元知識點跨度很大,學生難以理清思路、找準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并降低了學生的復習效果[1]。
在開展復習之前,教師精心準備了教學課件,在復習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指導學生按照考點、難點等開展復習,但這種復習方法沒有層次之分,容易造成班級的兩極分化。
教師準備了測驗題,設計也科學,但會留到下一節(jié)課進行講解,這種復習方法適用于成績好的學生,因為中等或者學困生更想要對答案,并最終降低了學生的復習效果。
通過教研、參加觀摩課,文章總結(jié)出了可以廣泛推廣的復習模式,具體如下:
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本單元復習的目標。
依據(jù)歷史大綱要求,通過解讀初中歷史教材,圍繞目標提出問題,以指導學生一邊復習一邊思考。教師根據(jù)重難點,設置難易適中的問題,鼓舞學生從不同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同學們難以自主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指導。本環(huán)節(jié)重在體現(xiàn)“導學”,注重教師引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給學生復習的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復習能力。
對于復習的重點、難點開展歸納與整理,可以深化學生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結(jié)構(gòu)。
教師要對初中歷史《考試說明》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把握復習規(guī)律,明確復習的方向,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多方位剖析考點。待完成單元復習之后,可以選取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思考,然后從命題意圖、思路、考查范圍、解題思路等開展分析。對于單向選擇題,要逐一分析,唯有如此才讓學生真正的把握規(guī)律,并提升學生提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精選例題開展檢測,例題選擇要注重知識量,同時注重情境教學,讓學生從新的視角觀察歷史、測評歷史,以通過檢測達到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效果。在完成檢測之后,教師要及時評改、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改正[2]。
將歷史知識按照時間或線索開展分類,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間的關(guān)聯(lián),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比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復習中,本單元包含《秦統(tǒng)一中國》《秦末農(nóng)民起義》《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東漢的興亡》《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兩漢的科技和文化》。通過對文章脈絡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單元內(nèi)容以秦漢兩個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開展,因此在復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秦漢兩個朝代為脈絡,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開展分析,以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學生樹立大歷史觀。
按照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明確好考察要點、學生的能力等。文章所說的備課并非單純的寫教案,而是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提取、刪減和整合,將精華部分展現(xiàn)在課堂上,這樣才能讓學生汲取更多,才能提升他們的復習效率。
除了課堂復習之外,教師也必須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考試技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境構(gòu)建,向?qū)W生傳遞考試技巧,以真正的內(nèi)化于學生心中,這比考前匆忙備戰(zhàn)效果好很多。
通過精心設計習題,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聯(lián),以真正的落實歷史服務現(xiàn)實的理念。
從整體上把握單元知識,通過熟悉單元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并形成系統(tǒng)知識體系。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核心要點,教師必須做好強調(diào),突出要點,以指導學生的有效復習。
針對典型例題開展分析,這是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要求。但教師要注意:所選例題要具有針對性,同時指導學生對同類題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掌握這類題型的答題方法。
歷史復習是深化學生對歷史認識,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歷史知識的有效手段?;诖?,文章展開了對如何做好歷史復習課的論述。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在完成單元知識點之后,指導學生開展復習非常重要。在單元復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提煉精髓,并通過習題演練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從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復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