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健華
【摘要】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要做到的就是讓每一位學生在各個時間點里都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課堂上,教師應該密切地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們過得舒適快樂,學得饒有趣味。這要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滿足個體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所需要”的全方位、高水平的發(fā)展,即“立德樹人”?;诂F(xiàn)行的統(tǒng)編教材,如何解讀、開發(fā)和重組教材開展教學?如何有效地引導教師正確選擇恰當?shù)氖谡n教法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積極自主獨立思考、參與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針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行了研究,探索如何有效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質量提升;教學策略
“高效課堂”的提出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圍繞它的幾個關鍵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教無定法”“教學相長”。佛山市南海區(qū)教研室提出的八大品質課堂內涵為“溫潤如玉、興趣內化、情景活化、過程靈動、結構有形、深度學習、互動生成、真實發(fā)展”。其實,仔細閱讀后,我們也可以很清楚:一節(jié)新課改下高效的課堂,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讓每個小學生在確定的時間節(jié)點里有事情可以做。那么,課堂上,我們應該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過得舒適快樂,學得饒有趣味。而不僅僅是把課教得如何高效、如何有投入地進行授課,重點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實踐應用、終身學習等基本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這要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來高質量、高標準地培養(yǎng)“符合個體終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即“立德樹人”。
因此,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這一途徑和手段,提高數(shù)字化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綜合能力。那么,基于現(xiàn)行的統(tǒng)編教材,如何解讀、開發(fā)和重組教材開展教學?如何有效地引導教師正確選擇恰當?shù)氖谡n教法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策略一:更新教學觀念,加強關注學生的閱讀狀況
每位語文教師都要想清楚一個問題:語文課是誰的語文課?學生希望在課堂上學到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基于自身的年齡特點、生活經(jīng)驗、閱讀積累,學生看到的是什么?教師要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備課。
策略二:理解教材編排,弄清教材里有什么
以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二學段三年級、四年級的教科書為例,每冊編排大致相同,編排8個單元,包含7個閱讀單元和1個習作單元,每個單元前面安排單元導語,后面編排語文園地。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弄理解和分析單元編排的意圖、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課文的教學價值、課文信息及課后習題的啟發(fā)、語文要素如何落實等。
附教材范例: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下第六單元
1.人文主題:多彩的童年;語文教學要素的滲透:一是通過運用多種手段來理解困難的句子;二是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
2.課文內容:
《童年的水墨畫》《剃頭大師》《肥皂泡》《我不能失信》
3.文體:現(xiàn)代詩、兒童成長趣事、名人故事
4.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5.語文園地六
本單元的教材內容多種多樣,既有真善美的人文主題,又有思想教育“滋潤滲透,潛移默化”;既有一個個真實的場景傳達著童年的歡樂,又有一個個性格各異的兒童形象,還有記錄學生成長經(jīng)歷的一件件小事的生動表達,還有課文中的精彩語言的精妙構思,等等。只有弄清楚了教材里面有什么,教師才能有的放矢作出判斷與選擇,確定教學目標和強化訓練點。
策略三:注重學情分析,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于漪老師提出:“老師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對語文有興趣、有感情,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币簿褪钦f,教學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因此,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教師需要把重點放在學情分析上,即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學習現(xiàn)狀、認識技術水平及其發(fā)展等實際需要,選取教材中對于學生來說最有價值的一些學習內容進行提煉,整合教學資源,課內課外知識勾連,使學生做到了學得樂,學而有所獲。教師主張“一課一得”,“得”也就是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能夠有感受和收獲,聽說閱讀思維得到強化的訓練。
在對小學三年級下冊《火燒云》一文作學情分析時,筆者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見過火燒云,但沒有深入地了解、觀察過火燒云。小小的心靈對火燒云充滿好奇和奇思妙想。所以,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重在讓學生真正地感受火燒云的美,采用教師講授、師生談話等教學方式,結合視頻音像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展開教學,并通過引領學生參與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掌握“讀→思→議→說”的具體學習方式。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趣味盎然,樂于表達,教師適時點撥,課堂氛圍熱鬧開放。
策略四:精制教學目標,對不同文本的教學目標精準定位
在確定了教學內容后,教師需要精準制定教學目標,不能拔高;應該依據(j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年級教學目標、單元目標、每一課的總目標、課時分目標制定目標。
課例:《肥皂泡》
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能用欣喜的心情朗讀課文,按照變化順序說清楚吹肥皂的過程。
2.能運用聯(lián)想上下文,結合實際生活經(jīng)歷等來理解困惑易懂的語言。
3.體會肥皂泡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以及對其所產生的豐富想像,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說出肥皂泡還有什么去處。
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jù)就是根據(jù)學情分析、教學內容分析以及明確“教師教什么、學生怎么學”等的綜合分析結果。
策略五:加強師生互動,以“引導與啟發(fā)”為主
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及教學活動行為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革。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因此,師生之間應借助“引導”和“啟發(fā)”進行有效互動,從而真正做到有效的教與學。筆者所在備課組在教學小學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中引導全班學生通過觀察這些詞語的語音、字形以及特點特征來進行識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權。學生們在小組中一起進行合作學習,互相探究。例如,四人小組利用生字卡片自主識字,如,“藏”“造”“迷”“食”“糧”“網(wǎng)”這幾個字。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應讓學生自主探究,用“你發(fā)現(xiàn)什么?”“你覺得怎樣?”“你認為哪些地方需要提醒的?”等這樣的語言,激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相信這樣的堅持與訓練一直保持下去,學生們的思考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
教授小學五年級下冊《牧場之國》這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在作者眼中真正的荷蘭是怎樣?為了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作者描繪了哪幾幅畫面?作者為什么反復地強調‘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通過自由閱讀、個別閱讀、合作閱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品味優(yōu)美的語句,感受優(yōu)美景物。在對重點文段展開教學與研究的過程中,讓學生盡情地分享經(jīng)驗體會與感悟心得,筆者只從旁邊進行點撥或跟蹤追問。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都是通過問題引導來讓學生積極地深入思考和積極解決實際問題、分析自己發(fā)現(xiàn)的具體問題,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分析和思考,然后再釋疑質疑。此外,筆者還因勢利導,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從表層走向深層、從現(xiàn)象走向本質??偠灾?,就是通過“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從實踐中走出思維困境,解決實際問題,把語言表達的自由歸還給學生,把做出判斷的權利也還給學生,把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時間也還給學生。這些權利的“下放”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邏輯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策略六: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陳先云說過:“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就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將閱讀、作文、口語交際等應用到實踐中的一系列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他們形成自己相應的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與習慣?!?/p>
(1)借助插圖,讓思維和語言相互促進
語言的學習、思想的發(fā)展需要在多種語言的實踐中加以深入,并且還需要注重與學用相結合。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閱讀圖和講解課文圖的技巧,因此,筆者在教學《小猴子下山》一課時就開門見山地要求一年級的學生根據(jù)“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的語言和句式,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小猴子下山的地點和時間的先后順序;然后,創(chuàng)設一個新情境:假如這只小猴子第二天再次下山時,他到底要如何去做,怎樣思考?你有什么建議給這個小猴子?
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均基于學生的具體情況、教材的不同要求,使得學與練相互融合,語言與思維得到相互的推動和提高。
(2)找準切入點,梳理文章脈絡
教師在課前應該對課文的整體脈絡進行明確的把握和認識,并且正確地找準其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關鍵的信息。如,時間軸上的聯(lián)系、空間內的關系、地點的轉換、過渡句的啟發(fā)、事情發(fā)展順序,等等,圍繞著這些主線去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本質上的聯(lián)系。長此以往,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會得到有效的鍛煉。
(3)借助寫法,進行讀寫遷移
小學五年級下冊《牧場之國》的一個重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自己當成荷蘭牧場的一頭大奶牛、一匹優(yōu)秀的小牝馬、一只美麗的小豬、一只美麗的小雞,并啟發(fā)學生描繪一下自己眼中的牧場上那份靜態(tài)美與動態(tài)美。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即堂讀寫結合訓練,旨在實現(xiàn)寫法的遷移與情感的升華。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從積累語言到運用語言,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此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通過對問答式的朗讀,不斷地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印象和認識,或者是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一首兒歌,給文本補充一個結局,甚至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豐富多樣性,都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實現(xiàn)課堂智慧教學。以上這些都是筆者所在備課組在實踐中探索出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簡單地說,語文的高效課堂,筆者認為,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從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要從語文專業(yè)及其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guī)律著手,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益,學有所得,能力充分地發(fā)展。一學年下來,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就“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行了研究,探索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六個重要策略,改變了廣大教師的傳統(tǒng)思維觀念,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在無形中深入備課,課堂目標達成程度高。課堂上,學生主動地參與、師生之間交流和諧,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升,真切感受到學生的“一課一得“,教師快樂地教,學生快樂地學。
參考文獻:
[1]于漪.我和語文教學[M].小學語文,2020.
[2]陳先云.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標準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