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彩銀
前段時間遇到這樣一件事情: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因為不尊敬奶奶受到媽媽的批評,竟然爬上陽臺要跳樓,幸好父母快速把孩子拉了下來。近些年,青少年自殺事件層出不窮,英國雜志《經(jīng)濟學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在國內(nèi),北醫(yī)兒童發(fā)展中心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于自殺。這數(shù)據(jù)折射出目前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體系中,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成為長期被忽視的短板。由此可見,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
反思孩子極端行為的同時,還要反思孩子抗挫力太差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父母如何對待人生的挫折,將會直接給予孩子何種影響。如果父母在挫折面前積極樂觀,把挫折看成一個人生的新契機,那么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直面人生的各種挫折,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迎接各種挑戰(zhàn)。反之,則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更不利于教育孩子正視挫折。
在電影《幸福來敲門》中,威爾·史密斯扮演的父親與兒子相依為命,因為失業(yè)又交不起房租,父子倆甚至住在公廁里,只能去福利院領東西吃,但即便如此,父親也從來沒有絕望過,啃著厚厚的一本書,只為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同時也努力培養(yǎng)孩子樂觀面對困境的精神。所以,真正的挫折教育,其實就是教孩子如何正確面對困境,當孩子的內(nèi)心足夠堅強時,才會有面對挫折的勇氣。戰(zhàn)勝挫折還與人格特征有關。如果性情急躁、心胸狹窄、意志薄弱、自我偏頗,常容易引起挫折感,經(jīng)不起挫折的打擊。文中開頭的孩子爸爸,經(jīng)常發(fā)脾氣,還當著孩子的面摔碗、摔手機、摔遙控器等,孩子又怎會溫和呢?所以家長在家庭中應做好榜樣示范,孩子面對周圍的事、人也將變得溫和、寬容、堅強。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育孩子要有抗挫精神、抗挫能力
在實踐中得到磨練,是挫折教育的核心。讓學生親身體驗挫折,令孩子印象深刻,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充分認識自己,克服身上的弱點,樹立起愈挫愈勇、奮勇前進的堅強決心和意志。教師和家長應有意識地利用每一個情境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例如,郭晶晶和霍啟剛利用暑假和周末帶孩子到農(nóng)村體驗插秧、收割、曬谷這個過程,在炎炎烈日下,弓著腰插秧、收割,還要忍受谷毛的侵蝕,飛蟲叮咬,這是一個堅持不懈的毅力鍛煉、挫折鍛煉的過程,從這艱難的堅持中孩子體會到了農(nóng)民、父母的艱苦勞動,生活的不容易,稻谷的珍貴,才會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堅持,懂得愛惜父母給予自己的生命。
三、在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關鍵在于怎樣正確對待挫折
合理運用教材中的案例對學生進行認識上的教育,這是認知心理上的教育,首先在心理上正視挫折,才能更好地面對挫折。現(xiàn)在的小學教材有很多教學實例供教師參考,比如:《張海迪》教會做人應該要堅強不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明代史學家談遷歷經(jīng)磨難,兩次撰寫《國榷》這部鴻篇巨制的經(jīng)過,告訴我們在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qū)散絕望之云。在現(xiàn)實中,挫折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樹立正確的挫折觀,不怕困難,勇于面對挫折,才能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四、尋找宣泄情緒的方式
從心理衛(wèi)生的角度講,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不良情緒,只會使情緒困擾加重,不利于心理健康。而適度的疏泄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從而使緊張的心理得到放松。我主張,教給孩子面對挫折時的排解方法。孩子要有自己的情趣愛好,它將成為接納孩子、為孩子排憂解難的良師益友。還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當遇到困境時,朋友、同學之間互相傾訴,排解了煩惱,從而避免了悲劇的發(fā)生。通過這些具體方法提升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能力,讓孩子慢慢形成遇到事情不要過度沉溺于自己的情緒,而是要想辦法去積極解決問題的習慣。
五、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
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接連不斷的自殺事件,所映射出的不僅僅是青少年脆弱的心理防線,更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如果孩子學會了敬畏生命,知道生命的寶貴,知道生命失去就不會再重來,他們就不會輕易地傷害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學校、家庭可以利用社會事件放大教育效果,和孩子交流感受,教會孩子珍惜生命、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如武漢江夏區(qū)一中初三男生張某銳被母親扇耳光后跳樓身亡。雖然家長處理方式不對,但這個孩子心理太脆弱,性格太極端,承受能力太差了。家庭、學校應利用這些事件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人生漫漫長路,哪會不經(jīng)歷風風雨雨?今天也許父母不打罵你,明天在社會上不一定就沒人打罵你,也許是領導、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難道被人打罵了都要去自殺?再看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右腿的王睿,雖然殘疾了,但她身殘志堅,她說:“我一定要堅強地活著,如果我死了,我父母會很傷心的。”多令人敬佩的生命觀!2021年9月2日,她登上了東京殘奧會最高領獎臺。故而,生與死只是一念之間,輕生帶給家庭的是永遠的毀滅性的傷害,而絕處重生,必見彩虹。
對于每一個父母、老師來說,孩子教育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程,我們不應只是交給孩子知識、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孩子健康、獨立的人格。為了孩子成人、成才,讓我們都來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吧!也要告誡孩子們: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