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妍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繪本閱讀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闡述了繪本閱讀對習作的促進作用,剖析了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低段習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闡述了繪本閱讀與小學低段習作教學的三項融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繪本閱讀;低段習作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1—0109—03
繪本是繪畫作品與文字相輔相成的故事書,文字少但圖片豐富,圖畫傳達的故事比普通文字更直觀形象。小學低年級學生通過閱讀通俗易懂的詞匯和句子,并結合形象的畫面,可以將文與圖組合成結構完整且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學生閱讀繪本時思維活躍,完全沉浸在了繪本故事中。因此,繪本閱讀能激起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閱讀能力、想象能力,并最終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繪本對小學習作教學的促進作用
繪本用圖畫和文字表達了兒童的生活,精美的插圖加上簡潔易懂的文字表達,是國際公認的“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也是發(fā)達國家首選的兒童閱讀刊物,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據(jù)調(diào)查顯示,相比于語文教科書而言,繪本可以一下就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投入到繪本中,愛上閱讀,積累知識,豐富語言,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因此,閱讀繪本是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小學語文低段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低段習作教學主要以寫話的形式為主,筆者對當前小學語文低段習作教學進行深入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學生怕寫作文
小學低年級學生因年齡尚幼,不僅閱讀方面的能力還未完全發(fā)展成熟,語言表達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低年級學生在進行文字閱讀時存在較多困難,許多學生因難而生畏,對閱讀不感興趣,對寫話也不感興趣,同樣對寫作也存在極大的抗拒心理。
(二)學生的觀察力不足
看圖寫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大部分小學生觀察能力不足,不能對圖畫進行有序觀察,寫話時不能用流暢的語言將圖畫上的內(nèi)容描述下來,表達沒有重點,更談不上對畫面內(nèi)容展開適當?shù)南胂蠛吐?lián)想,習作缺乏童真童趣。
(三)學生的詞語積累量不夠充足
小學低段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足,語文知識積累量不夠,導致習作內(nèi)容句式較為簡單,語句較為平淡,還會出現(xiàn)語句表達不通順、句式口語化、對語句缺乏修飾等問題。
三、繪本閱讀與小學低段習作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精選繪本,以閱讀促進積累
魯迅先生說:“看書如同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迸囵B(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更是這樣,要通過博覽群書,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為寫作提供素材積累。因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基礎。
1.精選繪本。選擇繪本是進行繪本閱讀的前提?,F(xiàn)在市面上的繪本參差不齊,需要教師精心挑選適合小學低段學生閱讀的繪本。教師在選擇推薦繪本時要關注以下幾點:
(1)語言通俗易懂。小學低段的學生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就要求繪本所使用的語言通俗易懂,要貼近孩子的語言表達。閱讀難度降低,才會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常態(tài)化的行為?!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學生在充分閱讀繪本的過程中積累語言,才能夯實習作的根基。
(2)圖畫精美,編排構思有趣。繪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圖畫,對于低段的學生來說,閱讀繪本是通過圖畫來聯(lián)想內(nèi)容的,所以一本好的繪本一定是圖畫會傳遞信息,這樣孩子看圖畫的時候就基本能了解繪本的內(nèi)容了。繪本在編排形式、構思與語言表達上一定要詼諧幽默,別出心裁,這樣的繪本才能吸引學生深入品讀、感受繪本故事中的真善美,才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積累生動豐富的語言,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逐漸增強學生的習作能力。
(3)繪本意境要貼近學生的世界。一本好的繪本必須是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1]。選擇與學生生活情景相關的繪本內(nèi)容,學生的閱讀興趣會大大增強,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到繪本故事中,與書中的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痛、一起樂。在閱讀有趣又富有生活氣息的繪本時,學生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豐厚了自己的人生積淀。
2.閱讀繪本。繪本閱讀與傳統(tǒng)語文閱讀課有很大區(qū)別,需要教師選擇恰當?shù)姆椒ㄒ龑W生進行有效閱讀,達到以讀促積累的目的。
(1)誦讀——走進繪本。繪本最基礎的閱讀方法就是誦讀法,師生通過誦讀走進繪本,了解繪本主要內(nèi)容。低段的學生認識的字少,不具備獨立閱讀繪本的能力,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自主閱讀。因此,教師應先打開繪本,把故事大聲地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走近故事中的形象,了解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又激起了學生閱讀繪本的愿望。在教師大聲朗讀之后,學生對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有了初步認識,此時捧著繪本,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大聲誦讀,感受繪本語言的魅力,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2)表演——體驗繪本。表演的形式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師生誦讀繪本后,教師要根據(jù)繪本的情節(jié)選擇適宜表演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以口頭對話、神態(tài)、肢體語言等形式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繪本的內(nèi)容,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逃家小兔》時,教師組織學生扮演小兔和兔媽媽的故事,深入理解繪本內(nèi)容,體會繪本表達的情感。演小兔的小演員一邊蹦蹦跳跳,一邊吐著舌頭對兔媽媽說:“我要跑啦!”演兔媽媽的小演員一臉溫柔,細聲說道:“那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演小兔的小演員一邊做著劃水的動作一邊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演兔媽媽的小演員假裝用力拋出釣竿:“那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學生表演的興趣高漲,在游戲中輕松理解了繪本,培養(yǎng)了口語表達能力,達到了以說促寫的目的。
(3)探究——問根繪本。繪本不同于普通的語文教材,在讀繪本的時候,要圖文結合,既要讀懂精煉的文字,也要讀懂精美的圖畫。要達到看圖并找到畫面中有趣的地方這一目的,則要用到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探究文字和畫面之外的意思,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字沒有表達出來的細節(jié),感悟繪本的內(nèi)涵。通過運用探究閱讀法,啟迪學生思維,引領學生走進繪本奇妙的世界,明白繪本深層的含義,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力、認知力和思維力。以上能力的發(fā)展,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二)讀說結合,有效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歸根結底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思的綜合能力。要想讓學生筆下生花,首先就要讓學生能說會道,說是寫的前提。
1.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由于小學低段學生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進行習作時會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繪本故事中的問題討論、心得分享、主題交流等途徑,學會表達,在豐富自身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大量的習作素材。
2.教會學生規(guī)范有序地說?!墩Z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段學生提出的寫話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币虼耍湍昙墝懺捊虒W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說的話用文字記錄下來,學生說得規(guī)范,有條理,表達了真情實感,就成功了一半。
繪本精美的圖片和簡單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時,可利用繪本圖片連環(huán)繪制的特點,指導學生規(guī)范有序表達,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3.說寫結合,巧妙遷移?!跋胝f”是第一步,“會說”是第二步,當學生達到“會說”的境界,寫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發(fā)現(xiàn)繪本中的語言規(guī)律,科學地滲透寫話訓練點。例如,教師在教學繪本《小豬變形記》時,小豬的心理活動特別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學生非常喜歡繪本有趣的情節(jié),教師就設置了語言訓練點,讓學生對小豬說說心里話。交流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把對小豬說的話寫下來,將說與寫有效結合,巧妙遷移,從而達到以說促寫的目的。
(三)讀創(chuàng)融合,放飛思緒,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可以非正式地寫下自己的經(jīng)歷、感受和想象力,可以編寫簡單的紀錄片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苯處煈プ±L本故事情節(jié)的留白之處,引導學生想象創(chuàng)編,以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習作能力[2]。
綜上所述,繪本閱讀在低年級學生學習和成長中起著無可取代的作用,能夠大大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進一步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其他知識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而有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燕露.發(fā)掘繪本資源助力習作教學——談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2):64-66.
[2]劉曉芳.芻議繪本閱讀與小學語文課堂習作教學的有效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2019(08):102-103.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