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旺
(玉林市中西醫(yī)結合骨科醫(yī)院骨科,廣西玉林 537002)
脛骨中下段骨折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相關數據統計顯示,術后骨折不愈合占比高達30%左右[1]。研究表明,脛骨中下段骨折端延遲愈合或是不愈合與手術治療方式及解剖學結構特殊等因素存在密切關聯外,還與手術二次打擊及創(chuàng)傷性所致的局部、全身炎癥細胞因子過度分泌所致炎癥反應相關[2]。近些年來,中醫(yī)學不斷深入研究骨折不愈合,并從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于此,本研究選取50例脛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對微創(chuàng)植骨聯合健脾益腎湯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玉林市中西醫(yī)結合骨科醫(yī)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脛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41.43±5.76)歲,病程5~11個月,平均病程(7.45±1.45)個月。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6~12歲,平均年齡(7.59±1.39)歲,病程6~11個月,平均病程(7.23±1.61)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玉林市中西醫(yī)結合骨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颊呒凹覍倬炇鹬橥鈺?。納入標準:①符合《脛骨平臺骨折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3]中脛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相關診斷標準;②可耐受微創(chuàng)植骨手術治療;③無精神系統疾病,認知正常,能夠有效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存在微創(chuàng)植骨及中醫(yī)藥介入治療禁忌證;②原術后出現支架內急性血栓、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等情況;③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血管損傷、免疫系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疾病者。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微創(chuàng)植骨治療,應手術所需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而后從原切口處進入充分暴露骨折端,并將原有內固定物取出,進一步清除骨折斷端增生的瘢痕及纖維肉芽組織,去除骨折端的硬化緣至出現滲血位置,同時將骨髓腔擴大,選取術前準備妥當的交鎖髓內釘裝入,C臂X光機顯示裝入位置滿意后,鎖入遠端鎖釘,取自體髂骨塊植入,在C臂X光機的引導下觀察并調整旋轉,繼而將兩骨折端及植骨塊收緊,而后再在近端瞄準器下鎖緊交鎖髓內釘釘尾,將尾帽安置完成后,逐層關閉切口,并應用無菌輔料加以包裹;同時還需予以碳酸鈣(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365,0.75 g×30片)500 mg口服治療,2次/d,連續(xù)用藥治療3個月。
觀察組基于微創(chuàng)植骨聯合健脾益腎湯治療。微創(chuàng)植骨術同對照組;健脾益腎湯組方由淫羊藿15 g、茯苓15 g、山藥15 g、山萸肉15 g、當歸15 g、黃精15 g、牡丹皮15 g、川芎15 g、枸杞子15 g、黨參15 g、補骨脂15 g,熟地黃20 g、甘草10 g等多味中藥組成,用水煎服,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詳細統計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消除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②血清炎癥細胞因子,監(jiān)測指標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檢測方法: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并實施離心處理,離心時間為5~10 min,將血清進一步分離后,應用美國Thermo公司所生產的Multiskan FC全自動酶標儀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納入SPSS 22.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組間、組內比較均應用t檢驗,并以(±s)表示,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除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瘀斑消除時間、腫脹消除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除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除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
2.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TNF-α、CRP等指標水平相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CRP等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組內治療前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CRP:C反應蛋白。
?
目前,西醫(yī)針對脛骨中下段不愈合尚且沒有特效治療方式,臨床上常予以微創(chuàng)植骨聯合鈣劑補充治療,該治療方式可以確保骨折端對位固定,并刺激骨折端骨痂形成、生長,雖然具有較高有效性,可加速骨質愈合,但卻無法避免機體炎癥反應的發(fā)生,同時無法提高骨折斷端血流灌注水平[4]。
中醫(yī)將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歸屬于“腎虛骨萎”的范疇,我國最早的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曾道“骨為髓之府,髓為骨之充?!蹦I精盈虧與骨骼生長及骨髓充實存在較為密切的關聯[5]。一般來說,實施創(chuàng)傷性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肢由于腎精虧虛,在一定程度上會干擾充髓和生骨,持續(xù)性失血則會引起精氣損耗,長此以往筋骨失去濡養(yǎng)便會引起骨折愈合延遲或不愈合[6]。鑒于此,中醫(yī)針對脛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治療通常以健脾化瘀、養(yǎng)血壯骨、益腎生髓為主。本研究中予以觀察組患者健脾益腎湯治療,該中藥方劑中淫羊藿可起到補腎壯陽之效,熟地黃可益腎填精,川芎活血化瘀,牡丹皮散結去瘀,山藥益氣補中,補骨脂強筋補腎,黨參可補元氣,枸杞子補腎滋陰,山萸肉益肝滋腎,茯苓利水化濕,甘草則調和諸藥,多種藥物可協同作用,起到生髓血、滋腎陰,健脾氣之功效[7]?,F代藥理則明確表明,健脾益腎的中藥可加快骨痂礦物質沉淀,促進骨細胞、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加快骨成型速度。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瘀斑消除時間、腫脹消除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也全面證實了健脾益腎湯的有效性。另外,本研究結果中可見,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CRP等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微創(chuàng)植骨聯合健脾益腎湯治療還可有效抑制患者機體內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加快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避免機體出現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對脛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實施微創(chuàng)植骨聯合健脾益腎湯治療的成效明顯,不僅可以抑制炎癥細胞因子,還能改善縮短骨折愈合時間,促進骨痂形成,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