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臻
摘要:建筑基礎工程比較隱蔽,工程竣工后難以進行復查,其施工質量對整個建筑質量的好壞起著決定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幾種常見的建筑基礎施工的質量控制,提出了提高建筑基礎施工的幾點質量管理策略。
關鍵詞:建筑基礎施工、施工管理 、質量控制
在以質量為焦點的新世紀,質量管理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延伸。以此同時,在全面實施質量管理當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所以其原理和方法在新世紀必須有極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在研究我國全面質量管理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筆者所在的企業(yè)施工實踐,對如何提高我國建筑工程基礎施工質量管理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些相關的概念及相應的措施以強化建筑工程基礎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監(jiān)控,從而解決目前建筑工程基礎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眾所周知,建筑基礎位于一座建筑的最底層,承載著整個建筑的全部重量。建筑基礎施工質量如果出現問題,整個建筑物將會出現坍塌、坍陷等危險,嚴重的影響廣大群眾的正常生活和人身財產安全。所以,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已經成為保證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重中之重,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建筑工程人員的重視。如何確保建筑基礎施工的安全,已成為當前建筑界從業(yè)人士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通過分析幾種常見的建筑基礎施工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提高建筑基礎施工的幾點安全管理策略,供業(yè)內人士探討。
一、常見建筑基礎施工的質量控制
1、樁基施工的質量控制。
首先測量放線能指引高層住宅地基基礎施工工作的進行,只有準確、嚴密的測量工作才能為工程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并保證工程順利依據圖紙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能很大程度上影響工程施工質量。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測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學管理使測量工作更好地為施工質量管理服務,提高施工質量。隨著科技進步,工程測量引進了很多的高新技術,使得操作更便利、測量更準確、工作效率更高。但這同時需要工程測量人員不斷學習高新技術,并熟練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吊樁時,樁與樁架垂直距離的安全要求應大于4m,慢吊樁時,樁兩個以上的不同方向上進行手動控制,要確保樁的穩(wěn)定。懸樁時,錘應提高到一定的位置固定,以防止吊樁落槌。起吊速度應均勻,樁得以順利吊起,如有必要,應成立樁風力電纜電線架。要對樁身進行清洗,樁與樁吊裝作業(yè)時發(fā)生干擾,要及時停止樁的運作。接著要進行插樁,絕對不允許將手和腳伸入樁和龍門架之間。打樁時,樁帽及襯墊必須要與樁型、樁架相適應,發(fā)現損壞應及時維修更換。錘擊應不偏心,開始回落較小,在突然增加力度的情況下,易導致樁身突然傾斜,嚴重損壞樁頭,造成樁斷裂,此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到后可以繼續(xù)操作。進行拔樁操作時,要緩緩加力。時刻觀察樁架和鋼絲繩的變化,確保施工安全。2、條形基礎施工的質量控制。完成地基驗槽后,必須首先清除掉表層的浮土,確?;蹆葻o積水,施工基礎墊層的同時,要進行測定水平標高的操作,控制標準厚度。進行混凝土墊層分段施工時,要盡量避免出現混凝土墊層表面缺漿和少漿現象,確保表層平整。鋼筋在施工中起著重要作用,要嚴格按照行業(yè)規(guī)定,視基礎高度進行相關操作,基層高度比較大時,鋼筋要伸到基礎底部,確保施工的標準質量。對于施工的木模板,要使用木制品進行一定的加固。防止重物的壓損,保證模板的牢固耐用。澆筑混凝土是重中之重的工序,澆筑之前,要先鋪一層符合標準厚度的混凝土,厚度一般應在五厘米至十厘米之間,牢固固定柱子插筋和鋼筋的位置,而后進行對稱澆筑。澆筑過程中,若發(fā)現走動、移位等現象,要立即停止操作進行重新加固。對于已經按要求澆筑完成的混凝土,要進行覆蓋澆水,嚴格進行常溫保養(yǎng)。3、合理對機械設備進行使用??梢哉f,機械設備的合理使用,不但可以加快施工進度,確保按期交工,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質量。相關機械設備的使用,適應社會化大生產下的操作環(huán)境,節(jié)約了施工成本,將施工中的安全隱患消失在萌芽狀態(tài),有效保障了基礎施工的安全。
二、提高建筑基礎施工的質量管理策略
1、對施工的材料設備要嚴格把關。施工材料及設備的質量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基礎工程施工的進度和質量。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實行質量責任制,要本著先檢查、后使用的原則,對相關材料、設備嚴把質量關口,做到關口前移、責任到人、落實到位。材料質量作為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若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規(guī)定,那么工程質量就達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前必須對材料進行質量控制,保證材料質量,從而保證工程施工質量。材料控制要注意如下兩點:一,對供應材料的廠家進行審核,選擇從信譽比較高的供應廠家進購材料。二,對進廠原料進行相關的檢驗,包括:質量檢驗報告單的檢查、外觀的檢查、理化檢驗的檢查等。2、科學化安排施工。施工前,要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和方案,以便最合理的進行施工。要注意協(xié)調各工種的工作配備,做到各工種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要加強對施工設備的有效管理,及時檢修維護,引導施工人員按照要求進行操作,確保設備安全。對相應的施工材料配備,要嚴格按照標準比例,做到準確計量、合理配備。對有試配要求的混凝土等材料,必須首先進行試配,確保準確無誤后在進行科學施工。3、加大教育培訓力度。要改變當前不重視施工安全教育的現狀,實行分級培訓,讓施工人員切實認識到基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化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建立相應的準入制度,本著誰負責誰培訓的原則,對施工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讓他們真正了解防范施工安全風險的技能,掌握比較專業(yè)的施工安全知識以及相應的安全法規(guī),提高他們抵御安全風險的能力。要豐富載體,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培訓方式,將安全教育寓教于樂,使施工人員形象的了解安全知識,學會自我防護和防護他人的技巧,從根本上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4、建立有效的安全預警機制。在基礎施工開始前,要做好施工區(qū)域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挖槽施工時,要清除施工地面和地下的障礙物,確保施工場地平整、沒有積水。遇到塌方區(qū)域或者其他不利于施工的條件,要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施工中的機械設備操作人員要有專業(yè)資質,相關的電氣設備要確保專人負責維護。同時,要建設安全動態(tài)檢查制度。由于施工的不同階段,安全防護需要不盡相同,所以要明確各階段施工的安全措施。要實行動態(tài)安全防護,對施工過程進行動態(tài)檢查,及時記錄,全程跟蹤,有效處理,保證安全。
結語:總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仍是廣大建筑工作者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它直接關系到建筑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質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關系著人們生命與財產的安全。質量是工程項目的核心,,質量是我們建筑業(yè)的生命,只有真正做到有組織、按要求、高標準的基礎施工,對建筑基礎施工的質量進行嚴格有序的控制,才能真正確保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就能建造出高質量、高水準的工程,從而回報社會和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才能有效防止整個建筑坍塌事故的發(fā)生,避免群眾的人身財產出現重大損失,
[1]馬純杰.建筑工程項目管理[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2]唐山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監(jiān)督站.建筑工程安全生產實用手冊[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3月.
[3]朱永祥.地基基礎工程施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齊秋艷.李貞貞.淺析基礎工程安全施工措施[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09年第12期.
[5]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6]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第二冊(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遼寧中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