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羅全
1 蘇州海關 , 江蘇 蘇州 215021;
2.蘇州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江蘇 蘇州 215131
太極拳在2020年12月,正式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太極拳理論精密深奧,其中《太極拳論》最具知名度,該著作在1881年面世,其作者的真實身份一直存在爭議。這一現(xiàn)狀極易引起歷史虛無主義。已經(jīng)有大量文獻研究表明,《太極拳論》來源于習武的儒家學者,在學拳后對拳術成果的提煉和總結。目前普遍接受的一種結論是,太極拳術源于道家,由兵勇總結出雛形,由儒生形成拳論并命名為“太極拳”。[1]認為《太極拳論》的作者可能是由武禹襄(本文簡稱武氏)托名而作的研究文獻很多。[1~6]本研究結合作者十余年學拳、研拳、創(chuàng)編拳架的經(jīng)驗,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西方文化的結構主義思想,[7,8]以及數(shù)學概率論和統(tǒng)計學的角度,對《拳論》作者進行溯源推論和分析。
康戈武研究認為,[2]“武氏具備了著作《王宗岳太極拳論》的可能”。太極拳是來源于習武的儒家學者對拳術成果的提煉,《拳論》很可能是由武禹襄托名而作,先有拳后有論。王宗岳“可能”是武禹襄虛構的托名??蹈晡渥钤缭?007年5月提出上面這一猜想。[3]然而在太極拳界,此僅為猜想,目前并未有充分史料以驗證。
歷史上,署名為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是武禹襄趙堡之行結束后才出現(xiàn)。依據(jù)史料分析,目前對《太極拳論》的由來主要有多種觀點。但因史料文獻的真實性仍有缺失,已無法從考據(jù)上對其做一定論。[9,10]1854年,武禹襄長兄武澄清赴河南舞陽縣任知縣。在此期間,澄清在北舞渡鎮(zhèn)某鹽店得到一本《太極拳譜》,其中有《山右王宗岳太極拳論》及行拳歌訣四篇。這是目前國內太極拳形成史中被廣泛傳播的材料。1860年,武禹襄訪豫,其兄贈書給他。因此后人多以署名為王宗岳而認為此文論非武禹襄所作。以上這些傳說和分析,屬于一種口述史的分析結果,并沒有其他實證資料可以確證。
清道光三年《永年縣志》記載,武姓先世乃山西太谷人,始祖文舉明洪武乙丑年進士,南京刑部主事,“靖難之變”后,行至滇南,以補鍋餬口,逝世后其子北歸,定居永年[9-11]。武禹襄(1812-1880)作為一介儒生,家學深厚。武禹襄曾祖武鎮(zhèn),字靜遠,武生,授衛(wèi)千總銜。禹襄祖父武大勇,字德剛,武生。兩代人均是武生。武氏出生于這樣的家庭,自幼學文習武。武氏出身詩書簪纓之家,首要之選本是科舉考試。他好文甚于崇武。禹襄長兄武澄清、二哥武汝清,武澄清長子武用章,禹襄兒子武用懌之子武延緒,都是進士。
似然函數(shù)是指隨機變量取到指定的這一組樣本值時其概率的大小[12]。當未知、待估計的參數(shù)取不同的值時,計算出來的概率值會發(fā)生變化。對這一組已經(jīng)獲得的采樣值,在參量中進行多選一估計時,傾向于選擇使似然函數(shù)取更大值的估計值,這是貝葉斯統(tǒng)計推斷最樸素的應用。但是,此問題的難處在于,如何確定待研究問題的似然函數(shù)。定義溯源拳論經(jīng)典文獻作者的似然函數(shù)L為:
式中,X為隨機變量,x為其輸出值;θ為參數(shù),其值域為θ={武禹襄,王宗岳}={wu,wang}。
3.1.1 《太極圖說》和《太極拳論》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
北宋周敦頤《太極圖說》(簡稱《圖說》)首句:無極而太極?!短珮O拳論》(簡稱《拳論》)[13]全文的首句: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秷D說》中的首句,從詞源意義上進行分析,可以有兩種解釋:(1)“無極而太極”,或“太極無極一也”;(2)“無極而生太極”,或“自無極而為太極”。[13,14]第一種解釋是理學界的主流。目前太極拳界對于《拳論》首句研究結果,也有兩種意見,且主流意見取上文中的第二種解釋。對《拳論》中的首句重新斷句: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顯然這與《圖說》的主流意見一致。無論哪一種斷句,兩者論述主題一脈相承,《圖說》為本,《拳論》為用,存在明顯相關性。綜上可得:該不等式表示拳論作者為武禹襄的概率大。
3.1.2 兩種論述邏輯鏈
《圖說》說的是太極,《拳論》論的亦為太極?!秷D說》里面存在太極、陰陽、五行這個論述的邏輯鏈?!度摗分形瓷婕拔逍?、八卦的概念及其學說。其論述的邏輯鏈與《圖說》不同?!度摗凡]有使用五行、八卦概念,這是作者有意為之。這是《拳論》的一個特點。[5]這一與其他武術作品明顯相異的論述方式,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拳論》問世時,很可能已有“五行拳”、“八卦拳”之類的拳術。歷史上,當時山西形意拳在清朝中期已經(jīng)廣為人知?!度摗分刑幪幱袑Ρ刃栽~語,陰陽概念充斥全文,這說明作者對陰陽這一對二元對立概念有特殊偏好。《拳論》在抽象概念下執(zhí)陰陽而棄五行,是作者深諳明清理學的一個明示。因王宗岳在科舉史上無考。故知:
3.2.1 對“王宗岳”名字解構
如果王宗岳這一名字是武禹襄虛構的托名,武氏為何用此名字,而非其它?本文提出一個假設,武氏需要起一個匿名對其著作署名。本文從六個方面進行解構。(1)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謚號為武穆、忠武。民間稱其為岳武穆、武穆王。不難看出,在“岳武穆王”中,岳、穆、王,是中國名字的百家姓中,與武姓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姓氏。清朝時晉商聞名于北方,武氏顯然對山西(即山右)非常熟悉。自古山西有兩大姓:王姓,謝姓。顯然采用王字,取王姓,是最佳選擇。穆作為姓或者名字,過于明顯,故舍去。(2)采用岳字。在讀音上,岳與禹相近。且,在字體結構上,兩字相似。(3)引用康戈武的研究,[1,2]“宗于岳王”,這與傳統(tǒng)文人的家國情懷相一致。故選用宗字,作為名字的用字。(4)襄字,在字體上是上下結構,與宗一致。此外本文作者發(fā)現(xiàn),在草書字體中,襄字與宗字可以書寫的很相似。(5)草書“王岳宗”“無禹襄”(無,此字通“武”),使用草書字體書寫,可非常相似。武禹襄擅長書法的,應是拿手好戲。(6)上聯(lián)“王宗岳”,下聯(lián)“武禹襄”。王對武(武王伐紂),宗對禹(祖宗禹帝),岳(陽)對襄(陽)。組成一副音韻和意義俱佳的三字聯(lián)。
綜合上述的邏輯關系,很清晰地表示如下:音(岳與禹)——形(襄與宗)——意(武與王)。這說明,王宗岳這個名字,非??扇皇俏溆硐寰亩抛募倜?。故又知:
3.2.2 對“山右”解構
王宗岳為“山右”人士。前文已經(jīng)分析,武氏先祖從山西遷居而來,李亦畬家族也從山西遷移至永年。同時,武氏與北京的會友鏢局、萬盛鏢局等局首來往密切。在當時,晉商與鏢局合作緊密,鏢局中武術高手非常多,各類拳術交流緊密。且,山西與河北交界,故把王宗岳定為山西人,是一個最大似然的結果。
3.2.3 拳譜來自于舞陽解構
武氏曾描述,拳論是武澄清在舞陽縣任知縣期間,在舞陽縣北的北舞渡鎮(zhèn)一家鹽店,得到一本《太極拳譜》。舞陽、北舞渡鎮(zhèn),處于武當山文化向北傳播的主要路徑上。取這個地理位置,也是一個安全又可信的托詞,也是一個最大似然的結果。
3.3.1 基于二元對立論述法的統(tǒng)計研究
使用結構主義工具[8]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拳論》作者大量使用以二配對、以三配對的概念。本文作者經(jīng)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拳論》中存在37對通過二分法建立的對比概念。顯然,作者按照所描述對象(拳,或者武術),或稱之為“象征物”,使用象征手法(即按照二元對立的方法,使用各種成對出現(xiàn)的二元組類型概念),對“象征物”進行論述。本研究使用結構語言學對文本進行分析。《拳論》共計字數(shù)362個字,《十三勢行功心解》(已經(jīng)確認為武氏作品)共計字數(shù)551個字。本文因篇幅所限直接介紹結論,不展開分析。前者統(tǒng)計到累積使用了37對二元對立的結構,后者累積使用了59對二元對立的結構,兩者分別占比為10.2%,10.7%。發(fā)現(xiàn)兩者非常接近。盡管存在主觀統(tǒng)計誤差,但據(jù)此判斷兩者的語言邏輯結構一致,兩篇文論是由同一語言風格的作者所作。故也知:
3.3.2 武王同一的泛函研究
使用數(shù)學語言,研究兩個人是否為同一人,可以使用衡量兩人在個人風格上的相似性,使用泛函分析中的距離概念來衡量。[16]清末民國名士張謇在對刺繡藝術等工藝書籍進行評論時指出:習之無得者不能言,言之無序者不能記,記之或誣或陋或過于文,則不能信與行。[17]本文作者稱之為張謇標準,結構如下。
定義一個泛函空間,其基矢張成的空間,使用形象化語言描述如下,分號隔開了不同的12個維度變量:{習之有得;言之有序;記之有理;山西人氏;精通《圖說》;崇文甚于重武;未嘗輕以授人;家族型高層次文人社交平臺;1860年中國歷史大背景;商業(yè)、鏢局、武術三合一的社會環(huán)境;精通橫渠四句且淡泊名利并允許身后流傳拳論;擅長書法}縱觀太極拳歷史,不難看出,能夠在上述12維度中每個基矢,都有重要權值之人,武禹襄的概率最大。
《太極拳論》在太極拳形成史上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長期以來國內對其原作者的傳聞和猜測甚多。本研究使用概率論工具,綜合結構主義、史料、文獻、文本學、文字語義學等研究工具,使用半定量方式證明了。在概率分析和統(tǒng)計推斷的學術框架下,從統(tǒng)計學角度來分析,武禹襄是最可能的作者,他完全有條件獨立撰寫《拳論》。《拳論》是其個人的創(chuàng)作結晶。王宗岳是武氏個人精心杜撰的假名。今后對太極拳演化發(fā)展、“正宗傳承”的觀念,可以對關鍵節(jié)點、關鍵人物進行重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