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忠,蔡超臣
(河南工程學院 化工與印染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為了能在印染加工時獲得均勻鮮艷的色澤,針織坯布在印染加工前有必要進行前處理,以獲得良好的吸水性和白度。因組成棉針織物的紗線在織造時不需要上漿,故前處理時只進行精練和漂白。傳統(tǒng)前處理加工所用化學試劑主要為強堿,然而高溫濃堿煮練易使纖維素氧化,導致棉纖維強力損失過多、手感粗糙等[1],同時會產(chǎn)生大量強堿性污水,COD/BOD指標相當高,難以處理,嚴重污染環(huán)境。鑒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在弱酸性條件下對純棉針織物進行前處理的方法,既可避免堿氧前處理時過氧化氫在強堿溶液中劇烈分解,造成過氧化氫大量消耗和棉纖維強力損傷,又能避免大量強堿性污水產(chǎn)生,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織物:18.2 tex純棉雙面針織物坯布(每平方米質(zhì)量為227 g,白度為46.0%,頂破強力為332.5 N)。
試劑:30%過氧化氫(分析純,天津市德恩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冰乙酸(分析純,天津市德恩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劑JFC(工業(yè)品,河南杰森化工產(chǎn)品有限公司)。
儀器:BSM2204型電子天平(精度為0.1 mg,上海卓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IR-24S型紅外線染樣機(上海一派印染技術(shù)有限公司),M215型織物毛細效應儀(青島山紡儀器有限公司),YG065H型電子織物強力儀(萊州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PN-48B型白度測定儀(杭州品享科技有限公司),DGR300223型電熱烘干箱(重慶銀河試驗儀器有限公司)等。
1.2.1試驗設(shè)計
選擇過氧化氫用量、冰乙酸用量、JFC用量和溫度4個因素作為純棉針織物酸氧一浴一步法前處理的主要影響因素,每個因素取4個水平,選用L16(45)正交表,按表1所示設(shè)計試驗。
表1 因素與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1.2.2試驗步驟
(1)在染杯內(nèi)配制含過氧化氫、冰乙酸和JFC的前處理溶液,浴比為20∶1。
(2)將純棉針織物坯布試樣投入染杯,搖勻后置入紅外線染樣機,升溫至規(guī)定溫度,保溫60 min。
(3)對經(jīng)前處理的純棉針織物依次進行熱水洗、皂洗、熱水洗和冷水洗,然后烘干。
1.3.1白度
參照GB/T 8424.2—2001《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相對白度的儀器評定方法》[2],用PN-48B型白度測定儀測試。
1.3.2毛細效應
參照FZ/T 01071—2008《紡織品 毛細效應試驗方法》[3],采用M215型織物毛細效應試驗儀測試。
1.3.3頂破強力
參照GB/T 19976—2005《紡織品 頂破強力的測定 鋼球法》[4],采用YG065H型電子織物強力儀測試。
1.3.4失重率
通過測定處理前后織物的質(zhì)量損失得到失重率。稱取一定的織物置于稱量瓶內(nèi),在一定條件下干燥至恒質(zhì)量[5],用BSM2204型電子天平快速稱量,按公式(1)計算織物的失重率:
失重率=(1-m/m0)×100%,
(1)
式中:m0和m分別是前處理前后純棉針織物試樣的質(zhì)量。
1.3.5棉籽殼去除率
前處理過程對織物上棉籽殼的去除率可結(jié)合目測計數(shù)法[6]和公式(2)[7]計算得到:
棉籽殼去除率=(1-n/n0)×100%,
(2)
式中:n0和n分別是前處理前與前處理后棉針織物試樣(10 cm×10 cm)上的棉籽殼數(shù)。
根據(jù)表1和L16(45)正交表安排試驗,各組合試驗對前處理效果的影響如表2所示。
表2 正交試驗組合與結(jié)果Tab.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combinations and results
各因素對前處理影響的直觀分析結(jié)果如表3所示。
2.2.1白度
由表3的極差值R可知,各因素對織物白度的影響從大到小為A、D、B、C。ki值越大,織物白度越大,據(jù)此確定的較優(yōu)組合為AⅣBⅡCⅠDⅢ,即過氧化氫用量、冰乙酸用量、JFC用量和溫度分別為4.8 g/L、0.02 g/L、0.0 g/L 和120 ℃??椢锇锥入S過氧化氫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是因為過氧化氫自身及分解產(chǎn)生的HOO-是發(fā)揮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7],HOO-可與棉纖維中天然色素的雙鍵發(fā)生加成反應,使色素的共軛系統(tǒng)被中斷,π電子的移動范圍變小,發(fā)色體系遭到破壞而消色[9]。隨著溫度的升高,織物的白度先增大后變小,因為在溫度較低時,過氧化氫分解緩慢[10],升高溫度可以促進過氧化氫有效分解、提高反應速率[9],但是溫度過高可能會有加劇過氧化氫無效分解等副反應,使漂白作用減弱[11]。
表3 直觀分析Tab.3 Intuitive analysis
2.2.2毛細效應
由表3的極差值R可知,各因素對織物毛細效應的影響從大到小為C、D、B、A。ki值越大,織物的吸水性越好,據(jù)此確定的較優(yōu)組合為AⅣBⅢCⅣDⅣ,即過氧化氫用量、冰乙酸用量、JFC用量和溫度分別為4.8 g/L、0.10 g/L、2.5 g/L 和130 ℃。JFC具有優(yōu)良的潤濕、滲透和乳化等性能[12],可迅速潤濕棉纖維,將棉纖維表層蠟狀物質(zhì)中的高級醇和碳氫化合物等乳化而除去,并將洗下來的各種雜質(zhì)乳化、分散在溶液中,使其在機械力作用下被洗去,提高棉纖維的吸水性。另外,升高前處理溫度有利于棉纖維上雜質(zhì)膨化和蠟質(zhì)去除,而蠟質(zhì)含量越低,棉纖維的吸水性越好。
2.2.3頂破強力
由表3的極差值R可知,各因素對織物頂破強力的影響從大到小為D、A、C、B。ki值越大,織物的頂破強力越大,前處理過程造成的強力損失越小,據(jù)此確定的較優(yōu)組合為AⅠBⅠCⅢDⅣ,即過氧化氫用量、冰乙酸用量、JFC用量和溫度分別為1.2 g/L、0.01 g/L、1.5 g/L 和130 ℃。氧漂過程中,除天然色素遭到破壞外,棉纖維本身也會受到損傷,過氧化氫的濃度越高,棉纖維越容易被氧化。另外,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產(chǎn)生的O2滲透到織物內(nèi)部,在高溫作用下也會使纖維素氧化受損,降低了棉纖維的頂破強力。
2.2.4失重率
由表3的極差值R可知,各因素對織物失重率的影響從大到小為D、A、C、B。在織物的吸水性、白度和棉籽殼去除率等指標滿足后續(xù)印染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失重率越低,意味著纖維素大分子受到的破壞越小[13],故較優(yōu)組合為AⅠBⅡCⅢDⅡ,即過氧化氫用量、冰乙酸用量、JFC用量和溫度分別為1.2 g/L、0.02 g/L、1.5 g/L和110 ℃,即盡量減少前處理過程對棉纖維的損傷,降低失重率。
2.2.5棉籽殼去除率
由表3的極差值R可知,各因素對棉籽殼去除率的影響從大到小為D、A、B、C。ki值越大,棉籽殼去除率越高,據(jù)此確定的較優(yōu)組合為AⅣBⅠCⅠDⅣ,即過氧化氫用量、冰乙酸用量、JFC用量和溫度分別為4.8 g/L、0.01 g/L、0.0 g/L和130 ℃。棉籽殼的主要成分是木質(zhì)素,在長時間的高溫作用下,棉籽殼發(fā)生溶脹,變得松軟,經(jīng)水洗和機械作用可從織物上脫落,處理溫度越高,棉籽殼越容易膨化、脫落;過氧化氫可與棉籽殼中的木質(zhì)素發(fā)生化學反應,用量越大越有利于棉籽殼去除[14]。另外,弱酸性處理條件對棉籽殼中其他雜質(zhì)的去除也有促進作用。
各因素的主次順序如表4所示。
表4 因素主次順序Tab.4 The order of factors
根據(jù)正交試驗的直觀分析,綜合考慮各因素的影響,純棉針織物酸氧一浴一步法前處理各因素的優(yōu)化水平為AⅠBⅡCⅡDⅢ,即優(yōu)化前處理工藝為過氧化氫、冰乙酸和JFC的用量分別為1.2 g/L、0.02 g/L和0.5 g/L,溫度和時間分別為120 ℃和60 min。
根據(jù)優(yōu)化工藝條件配制前處理液,對純棉針織物進行前處理,所得織物的相關(guān)性能指標如表5所示。
表5 采用優(yōu)化前處理工藝所得純棉針織物的相關(guān)性能指標Tab.5 The properties of pretreatment cotton knitted fabric after optimal process
從表5可看出,采用優(yōu)化前處理工藝得到的棉針織物具有較高的白度和較好的吸水性,去除棉籽殼的同時,未造成過多的強力損失和質(zhì)量損失。
(1)采用酸氧一浴一步法對純棉針織物進行前處理時,各因素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是溫度、過氧化氫用量、冰乙酸用量、JFC用量,過氧化氫用量和溫度對織物白度的影響相對較大,JFC用量和溫度對織物毛細效應的影響相對較大,溫度和過氧化氫用量對織物頂破強力、失重率及棉籽殼去除率的影響相對較大。
(2) 純棉針織物酸氧一浴一步法前處理的優(yōu)化工藝條件如下:過氧化氫、冰乙酸和JFC的用量分別為1.2 g/L、0.02 g/L和0.5 g/L,浴比為20∶1,前處理溫度和時間分別為120 ℃和60 min。
(3)采用優(yōu)化前處理工藝所得純棉針織物的白度、毛細效應和棉籽殼去除率可滿足后續(xù)印染加工要求,強力損失和失重率均在可接受范圍,表明純棉針織物的酸氧一浴一步法前處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