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文字與圖像復雜張力結構關系探討的可能性維度

        2021-12-20 15:47:41李建盛
        網(wǎng)絡文學評論 2021年6期
        關鍵詞:差異性關系文字

        李建盛

        摘要:在造圖和讀圖時代,文字(語言)與圖像錯綜復雜的張力關系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深刻地影響人類的文學和藝術以及人們對文學藝術的理解和闡釋。在圖像時代,文字與圖像的關系問題成了一個突出而棘手的問題,由此“文字與圖像”的關系問題成了當代中西方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并將成為一個被持續(xù)關注和討論的藝術問題、美學問題和文化問題。趙炎秋的新力作《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旨在差異性的理論視野中探討和論述文字與圖像的復雜關系和張力結構,提出了許多問題,探討了許多問題,力圖從中國學者的角度探討文字與圖像的關系,突出學術研究中的“中國因素、中國視角、中國學者的思考和判斷”,并開放性地呈現(xiàn)出許多有待學者們更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可能性空間。

        關鍵詞:文字;圖像;關系;差異性;互滲性

        文字與圖像關系的問題是一個老問題,更是一個新問題,因為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文字(語言)與圖像就是人類思考、表達和理解世界以及我們?nèi)祟愖陨淼淖钪匾拿浇楹头绞剑淖郑ㄕZ言)與圖像在人類文化世界中總是相伴而行、相互交融和滲透。文字時代并非沒有圖像,所謂圖像時代也并非沒有文字(語言)。在所謂語言論轉向的20世紀,同樣也是圖像迅猛增長的時代;在所謂圖像轉向的時代,文字(語言)仍然是人類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對于我們?nèi)祟悂碚f二者缺一不可。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當今時代確實進入了一個文字與圖像更加難解難分、難分軒輊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無處不充滿著文字和圖像的張力,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圖像呈現(xiàn)出一種壓倒性的景觀,真正成了一種“圖像”世界和時代,并深刻地影響和困擾著我們的視覺和思維,特別是在這個造圖和讀圖時代,文字(語言)與圖像的關系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張。因為這種錯綜復雜的張力關系不僅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而且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也深刻影響著人類的文學和藝術以及人們對文學藝術的理解和闡釋。由此,文字與圖像的關系問題在當今便成了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

        我們?nèi)绾嗡伎己吞接懰鼈冎g的關系以及怎樣解決兩者之間的復雜張力關系,既是一個實踐問題,也是一個理論問題。對于文字(語言)與圖像關系問題,國內(nèi)外學者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和探討,而趙炎秋教授的新著《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3月版)就是這眾多研究和探討中的最新力作。趙炎秋教授把文字與圖像關系問題的研究置于國內(nèi)外已有研究的學術語境中,在審視和把握國內(nèi)外已有研究的理論話語資源基礎上,在歷時性和共時性的學術話語坐標中語境性和主題性地探討文字與圖像之間的復雜張力關系。他認為西方對于文字與圖像關系問題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諸如文字與圖像的轉化、組合處理等方面外部關系,而較少關注文字與圖像之間的相異與互滲、文字與圖像的內(nèi)生關系,尤其缺乏中國悠久傳統(tǒng)中所具有的言、象、意關系的探討。正是這一思考和審視使他的研究最終回到中國自身的理論話語和理論問題中,從而也更加關注21世紀以來中國學術界對于這一復雜問題的討論和思考,并由此出發(fā)進入他自己的文字與圖像探討的問題視域。作者在該書后記里說這是他進入學術隊伍以來的第十四本書(當然不算他主編的和翻譯的多部著作)。我不僅驚嘆于他學術寫作的數(shù)量,而且更驚嘆于他不斷開拓新領域和提出新洞見的學術精神。說他年紀大,他今年才68歲,說他年紀輕,他已經(jīng)68歲了,也許這個年齡正是進入人生和學術第二春的最好時光。他在這個時候轉向文字(語言)與圖像的研究自有他的學術理由,也有他的學術關懷。從狄更斯長篇小說研究的外國文學領域而文學形象論的文學原理研究,從中國古代敘事學研究而文學與圖像關系的跨學科探究,還有當前正在進行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文學理論建構的歷史經(jīng)驗研究”,這種學術軌跡并不意味著他幾十年學術研究的不斷跳躍和轉場,而更重要的意味著他力圖在跨界而又有意識地回到中國特色文藝理論話語自身建設問題的一種持續(xù)努力。這當然更是他的新著《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和明確目的。該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圖像的高調崛起及其對文字造成的擠壓,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與圖像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文學作品的形象與思想、形象與文字、形象的思想與文字的詞義之間的關系;理解圖像藝術的表象的建構與類型,以及表象與思想、表象與世界之間的關系。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文字(語言)藝術與圖像藝術各自的長處,避免各自的不足,推進我國文字(語言)藝術與圖像藝術的發(fā)展與繁榮,推進有中國特色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理論的建構,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的話語體系,繁榮中國的文藝理論。”(第46—47頁,下引該書只注頁碼)這是趙炎秋教授這部新著要探討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該書最重要的目的和意義,同樣也是作者學術研究的一種責任與擔當。

        問題意識在學術研究和探討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它決定著問題思考和問題解決的方向。趙炎秋在文字與圖像關系的認識和研究上自然有他自己的問題意識。在文字與圖像的復雜關系中,他首先抓住了兩者之間的兩條根本區(qū)別。文字與圖像的第一個根本區(qū)別是,文字以抽象的符號作為其構建世界的手段或媒介,文字符號是有意義的系統(tǒng),符號的能指是抽象的聲音和線條,沒有感官的具體性;圖像以從自然提取出來的線條、色彩、體積、光線以及自然的人體和其他實物作為其構建世界的手段或媒介,而圖像符號具有感官具體性,但自身缺乏意義,且沒有形成意義系統(tǒng)。第二個根本區(qū)別在于,文字是用所指即符號的意義表征世界,符號是用能指即圖像的表象表征世界,而文字與圖像的其他區(qū)別均從這兩個根本區(qū)別中生發(fā)和產(chǎn)生的。二者之間的差異性當然重要,不能深刻分析和把握它們之間的差異,就無法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性,張力來自差異性,而不是同一性,正是差異性構成了兩者之間的復雜關系張力結構。因此,趙炎秋的主要目的并非僅僅指出和論證兩者之間的根本差異性,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和探討兩者之間的復雜張力關系,思考如何解釋和解決兩者之間的復雜張力關系。在對文字與圖像的“詩畫同一說”和“詩畫差異說”的歷時性和共時性考察,視覺文化與語言文化的不同類型以及從表象與思想的相互關系審視視覺文化與語言文化的內(nèi)部分層,特別是深刻分析和透視文字與圖像的相互關系基礎上,比較清晰地闡述了作者的獨到見解:“文字與圖像看似對立,其實是既異質,又互滲的。文字與圖像是人類認識和表現(xiàn)世界的兩種主要手段。文字與圖像既有異質的一面,也有互滲的一面。文字與圖像的異質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圖像反映世界的方式是直接的、直觀的,文字反映世界的方式是間接的、抽象的;就圖像而言,人們用感官把握到的形式與其最終在腦海中形成的形式是一致的,就文字而言,人們用感官把握到的形式與其最終在腦海中形成的形式是不一致的;圖像與思想的關系是間接的、分離的,文字與思想的關系是直接的、同一的。文字與圖像的互滲性表現(xiàn)在二者的相互支撐性、相互滲透性和相互轉化性三個方面。”(第139頁)作者不僅從作為不同反映方式、不同呈現(xiàn)方式和不同思想方式的文字和圖像闡述了兩者之間的“差異性”,而且從相互支撐性、相互滲透性和相互轉化性三個方面探討兩者之間的“互滲性”。相互支撐性表現(xiàn)為文字與圖像在表現(xiàn)、交流和效果上的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性表現(xiàn)為文字與圖像的相互包含性和參與性,相互轉化性表現(xiàn)為語言作品可以轉化圖像作品,圖像作品可以轉化為語言作品,“圖像本身蘊含著文字的因素,文字可以描繪圖像。因此,一定的圖像可以用一定的語言表述出來,一定的語言也可以用一定的圖像加以表現(xiàn)?!保ǖ?00頁)應當說,這一點在影視圖像時代和信息技術圖像時代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互滲性決定了文字與圖像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它們之間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第101頁)。

        任何問題的學術思考和理論思考都需要一種歷史性和語境性的視野,才不至于陷入虛假的立論和空洞的結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同時強調文字與圖像這種復雜的差異性和互滲性總是歷史性的、語境性的和時代性的,力圖從歷史的比較和論述中透視其中的復雜關系。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在歷時性和共時性的理論和實踐中理解、闡釋和審視文字與圖像的動態(tài)張力關系,只有在歷史性和語境化的視野中探討二者的關系,才可能更清楚地看到文字和圖像如何動態(tài)地作用于人類的思維和思想,也才能夠讓我們看到我們能夠從歷史的話語資源和理論洞見獲得何種教益。舉例說來,如果說啟蒙運動時期的德國思想家萊辛對詩與畫關系的研究主要在于探討二者之間的差異性關系,突出各自不同的藝術和審美特性,那么在文字和圖像相互交叉和滲透的時代,便需要更加注重文字與圖像的差異性和滲透性的探討,正如米歇爾所說:“畫與詩對萊辛來說包括所有可能的藝術符號,因此它們是表示整個時間和空間意義范圍的舉隅。這個比喻的奇異性現(xiàn)在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比較清楚了,但似乎不能阻止我們將其更新,以新的補充的對仗形式探討符號領域:文本與形象、符號與象征、象征與語境、換喻與隱喻、能指與所指——所有這些符號的對立。”[1]這些對立性,當然還有關系性,在我們這個時代似乎變得更為復雜,更為微妙,因而需要在一種新的歷史文化語境中結合文字與圖像的實際進行新的思考和探討。

        在這個無可逃遁的圖像時代和讀圖時代,可能更大的問題不是萊辛式的詩與繪畫的差異性問題,而是怎樣思考和解決文字(語言)與圖像的復雜張力結構,事實上我們就生活在圖像的包圍和困擾之中。詹明信早就說過:“空間已被高科技的狂歡,被計算機與電子空間中完全變形的后麥克盧漢的文化視野的歡慶所占據(jù)?,F(xiàn)在突然一種被視為似乎不能容忍任何烏托邦的可惡的普遍可視性正在受到歡迎并洋洋自得:這就是真正的形象社會時期,從此在這個社會中的人類主體面臨每天多達一千多個形象的轟炸,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同的空間與時間、存在經(jīng)驗與文化消費的關系中?!盵2]丹尼爾·貝爾也早就說:“當代文化正轉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盵3]而米歇爾則更明確地說,這是“一個不僅由圖像所再現(xiàn)的世界,而實際上是由圖像制造所構成并得以存在的世界”[4]。因此,圖像世界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生存世界,圖像成了一種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傳統(tǒng)意義的文字閱讀和文學閱讀確實已經(jīng)受到了圖像閱讀的“擠壓”。由此,這不僅僅意味著我們?nèi)绾蚊枋龊屠斫馑鼈冎g的關系,而且更意味著我們怎樣在現(xiàn)實和理論的雙重語境中思考和審視兩者的關系,即在圖像全面在場的時代和世界里,我們不只是歡慶和沉湎于圖像支配和主導的世界,而且必須思考和探尋文字(語言)的在場和意義問題,如此,我們才是真正在文字(語言)與圖像的關系中探討它們之間的復雜性,而不至于在圖像的擠壓中遺忘了文字(語言)的問題而喪失語言(文學)的意義。趙憲章說:“文學遭遇‘圖像時代的問題是當下學界十分關切的問題,也是學術熱點之一,特別是在文化研究的語境中,早已被翻炒得炙手可熱。”而且他明確認為:“文學遭遇‘圖像時代的問題說到底是文學和圖像的關系問題。文學和圖像的關系問題是否屬于一個‘真問題,是否可能進入我們的學術話語,并非全由這一問題的現(xiàn)實緊迫性所決定,也不是因為前人多有涉及便不言自明,而是學理邏輯使然?!盵5]這種判斷是非常有道理的,盡管我們不否認這也是一種具有緊迫性的現(xiàn)實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趙炎秋的探討與趙憲章有著某種相似之處,他們召喚和探尋某種文學意義和詩意的在場。也許與許多沉迷于圖像與文字關系,或者更確切地說,與沉迷于圖像凱旋時代的狂歡性闡釋的論者不同,趙炎秋的新作值得我們重視的重要特點,不僅在于探討和闡述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和互滲性張力關系,而且在于他堅持和召喚文字(語言)藝術的在場、詩性和意義?!霸诤蟋F(xiàn)代主義中,文學迅速游移至后臺,而中心舞臺則被視覺文化的靚麗輝光所普照。此外,這個中心舞臺變得不僅僅是舞臺,而且是整個世界:在公共空間,這種審美化無處不在?!盵6]文學退至后臺消逝于曾經(jīng)的舞臺中心,意味著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作為想象和詩性的文學,作為傳統(tǒng)審美意義更重要的表達方式的文學,在圖像時代的地位和作用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這就不用奇怪,為什么一個主要從事文學研究的學者會在這部討論文字與圖像關系的著作中用很大的篇幅探討文學語言與文學形象的相互關系、文字與文學中的具象和思想問題。這正是他的研究不同于其他相關研究著作的地方,他在探討和尋求圖像表現(xiàn)與語言詩學之間的動力平衡,力圖在圖像時代召喚文學的想象和詩性的圖像。

        在語言藝術與圖像藝術的張力中比較性地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并有意識地重返語言藝術的在場、詩性和意義自有其問題思考以及趙炎秋學術進路的必要性,早在《文學形象新論》(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和《形象詩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等著作中,趙炎秋就特別關注語言的文學藝術與形象、文學形象與意義詩學的問題。在圖像研究中喚起文學的詩意不僅是他對文學的一種故戀,而是在文字與圖像的思考中更深入地探究二者的關系。如今,他有了一個更新更大的視角來思考文學與圖像二者的關系,在考察和反思索緒爾語言學洞見的基礎上,他認為語言建構形象,形象通過語言才得以表現(xiàn),在共時性關系上兩者具有某種同一性。而在對文字與文學中的具象與思想之關系的探討中,他把文字(語言)的具象和思想問題置入了一種差異性比較闡釋的視野,認為無論文字(語言)還是圖像都能夠表現(xiàn)思想,但兩者的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結構卻總是有差異的:“圖像表達的思想雖然比較模糊,但卻更加豐富,而文字表達的思想雖然更為清晰,但豐富性卻受到一定的限制。”(第272頁)這可能不僅是一種差異性理解的問題,而且是一種差異性互補的問題,我們既需要圖像也需要文字(語言),各自的差異性互補正可以共同豐富我們的表達和思想。

        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從詮釋學角度對文字與圖像的問題做一點發(fā)揮,如果從詮釋學角度來理解和探討這個關系問題,文字(語言)與圖像的關系是可以相互詮釋的,而語言在這種相互詮釋過程中發(fā)揮著必要的中介作用,沒有語言我們無法解讀圖像,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圖像本身便是由色彩、線條等語言構成的。正如有論者指出的:“無論是口頭詞語的召喚能力,還是意義與表達之間的區(qū)分,都強化了人們對所指的東西與言說它的多種表達方式之間差異的認識。類似的區(qū)別適用于視覺理解,因為我們可以區(qū)分一件作品讓我們看到的(它給我們帶來的)和它變得可見的東西。如果我們事先沒有對意義和表達之間區(qū)別的語言理解,我們是否能夠理解藝術意義和表達之間的區(qū)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可以得出的結論,并不是語言理解比視覺理解更有優(yōu)勢,而是只有對我們的語言經(jīng)驗的理解才能夠加深我們在藝術中如何‘觀看和‘看到什么的認識?!盵7]由此,文字(語言)與圖像的關系問題、差異性與互滲性問題、符號表征的相異性與互補性問題以及兩者的對話性闡釋問題,會變得更有意思,也可能是會開啟更加廣闊的語言與圖像詮釋學空間。趙炎秋或多或少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但由于論題的限制而未能對這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同樣,文字和圖像的接受問題也是一個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因為無論語言文學作品還是視覺藝術作品,它們所以被創(chuàng)造出來就是為了讓人們閱讀和接受,并對人們產(chǎn)生影響。趙炎秋對文字與圖像的接受問題多有涉及和論述,但主要側重于文字(語言)與圖像的本體論結構的差異性探討,如果能夠從接受理論和效果歷史角度分析和探討,有可能拓展關于文字(語言)和圖像的理解和闡釋的維度。

        文字(語言)與圖像的問題,既是一個歷史發(fā)展的問題,也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何在國內(nèi)外理論視野中提出我們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同樣是學術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意識,回到我們自身的問題當然包括回到我們自身的傳統(tǒng)中探討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話語和思想資源。回到中國文藝理論問題本身是趙炎秋最為重要的目的,因此,在對文字與圖像的中外話語資源的分析,特別是在對文字與圖像關系的主體性系統(tǒng)分析和探討之后,作者回到了具有悠久深厚歷史的中國“言象意”問題。在分析和闡述王弼“言象意”理論所具有的意義和局限的基礎上,作者結合國內(nèi)外的重要研究探討“言象意”三者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以及人類四種符號和意義表征方式,而對審美之“象”與表意之“象”的差異性特征及其相輔相成的關系的分析和探討,更是體現(xiàn)了作者的問題思辨力和獨特看法,特別是對兩者的相輔相成關系的理解體現(xiàn)了作者的辯證綜合視野:“相輔相成則主要指審美之‘象與表意之‘象之間的區(qū)分不是絕對的、固定的、永恒的,其相互之間的界限有一定的過渡性與模糊性,而且不管是審美之‘象,還是表意之‘象,都不可能是純審美或純表意的?!保ǖ?07頁)回到中國自身的話語資源和理論問題,不僅僅是檢討“言象意”的關系問題,中國傳統(tǒng)中有太多關于這方面的探討,有太多可以為我們今天的文字與圖像研究借鑒的思想洞見。實際上,趙炎秋的研究意圖都旨在從中國學者的角度探討文字與圖像的關系,突出學術研究中的“中國因素、中國視角、中國學者的思考和判斷”(第47頁)。通觀該書整個探討和論述,趙炎秋無疑是兌現(xiàn)了他的理論承諾的,為推動文字與圖像關系的探討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字與圖像理論提供了很重要的研究視野和理論洞見。

        文字(語言)與圖像的關系是一個非常廣泛而復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可以有很多的研究角度,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主題探究。趙炎秋的《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從他的問題意識和研究目標出發(fā),對文字與圖像的關系和結構的探討提出了許多問題,研究了許多問題,辨析了許多問題,回答了許多問題。當然,也開啟了許多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只有這樣的研究和探討才是真正有思考深度和學術價值的探討,因為它始終保持真正的問題探討必須具有的開放性和對話性空間,能夠把人們引入更深更廣甚至更復雜的問題,從而有助于為我們對文字與圖像的思考和探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空間。

        從總體上看,《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側重于文字(語言)與圖像之間的差異性與互滲性探討,文字(語言)與圖像作為人類認識和表達世界以及我們自身最重要的方式和媒介,審美之“象”和表意之“象”的相輔相成性決定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既是差異性的,更是互滲性的,在“藝術視野”中來探討兩者的復雜關系時尤其如此。正如卡西爾所說:“就人類語言可以表達所有從最低級到最高級的事物而言,藝術可以包含并滲入人類經(jīng)驗的全部領域。”[8]趙炎秋把文字與圖像的關系置于藝術的視野來思考,便是力圖在這個關系中探討它們對我們所具有的經(jīng)驗和意義。正如有論者所說:“藝術既不能僅僅是生產(chǎn)和思考有形的感性物體,也不能變成笛卡兒夢想的觀念科學。如果藝術是前者,那它就只是一個不動腦子的物質生產(chǎn)過程,而不是藝術。藝術要向世界敞開我們眼睛,就必須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停留在純粹的理智中。借用一個詮釋學的比喻來說,它必須說話,只有當它成功地讓我們理解到在它里面有比直接呈現(xiàn)在眼前的東西更多的內(nèi)容要看時,它才能做到這一點?!盵9]因此,特別在圖像時代和讀圖時代,如何恰當理解和解決審美之“象”和表意之“象”的復雜關系,確實不只是一個理論探索問題,而且是一個文化實踐問題。尼古拉斯·米爾佐夫在談論視覺文化時說:“視覺文化不僅僅反映外部世界,也不是簡單地遵循在別處創(chuàng)造出來的種種觀念。它是通過視覺來闡釋世界的一種方式?!盵10]實際上,不僅僅視覺藝術,語言藝術也同樣如此,而文學便是真正通過語言來表現(xiàn)和闡釋世界的一種方式,這也是趙炎秋這部新著的應有之義。誠如伽達默爾所說:“能夠被理解的存在是語言?!盵11]而這一洞見特別適用于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也正如伽達默爾所說:“文學文本是最專門意義上的文本,是最高程度的文本,正是它并不指向語言發(fā)聲的最初的或根源性的行為,而是以自己自身的權力規(guī)定言說的所有重復和行為。沒有任何言說能滿足詩的文本中所給定的規(guī)定?!盵12]趙炎秋思考和探討語言與文學、形象與思想等問題是有充分理由的。不過,從文學與圖像的張力關系上看,趙炎秋更愿意把文學的語言性與圖像的視覺性區(qū)分開來,而較少從視覺語言的角度思考圖像的存在方式和表現(xiàn)方式。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同時從語言本體論的維度來探討語言藝術與圖像藝術的關系問題可能會有某種新的更廣闊的闡釋維度,從而在文字與圖像的差異性中理解和探究它們作為闡釋世界的方式以及它們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互滲性。因為不僅我們對圖像的解讀需要通過我們的語言中介,從寬泛的意義講,圖像也同樣通過視覺語言來建構和表達其意義,我想同時從語言性維度切入文字(語言)與圖像的存在方式及其差異性和互滲性研究,應該也是理解和探討二者的復雜關系、張力結構和意義呈現(xiàn)的重要維度。

        [注釋]

        [1] [美]W. J. T. 米歇爾:《圖像學:形象、文本、意識形態(tài)》,陳永國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59頁。

        [2][美]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張旭東編、陳清僑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381頁。

        [3][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趙一凡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第15頁。

        [4] [美]W. J. T. 米歇爾:《圖像理論》,陳永國、胡文征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頁。

        [5]趙憲章:《文學和圖像關系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江海學刊》,2010年第1期。

        [6] [斯洛文]阿萊斯·艾爾雅維茨:《圖像時代》,胡菊蘭、張云鵬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頁。

        [7][9]Nicholas Davey.The Hermeneutics of Seeing.“Interpreting Visual Culture: Explorations in the hermeneutics of the visual,”Ian Heywood and Barry Sandywell (eds.),London: Routledge,1999,pp.11.9.

        [8][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甘陽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01頁。

        [10][英]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視覺文化導論》,倪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頁。

        [11]Hans-Georg Gadamer.Truth and Method, London:Continuum Publishing Group,2004,P.470.

        [12]《文本與解釋》,嚴平編選:《伽達默爾集》,鄧安慶等譯,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版,第71—72頁。

        作者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

        山東大學人文社科青島研究院

        猜你喜歡
        差異性關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因材施教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3:09:13
        影響口語測試評分的因素分析
        初中英語差異教學可行性探究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17:46
        英漢諺語差異性的研究與探索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新西蘭旅游界惡補“關系”開發(fā)中國商機
        種出來的“逍遙居”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性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看片无码| 日本人妻高清免费v片| 大陆国产乱人伦|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精品国产性色av网站| 精品国产看高清国产毛片| 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 一区二区二区三区亚洲| 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电影|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大屁股1区二区三区| 色老板在线免费观看视频日麻批| 伊人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欧美|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下载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 亚洲A∨无码国产精品久久网| 日本一本二本三本道久久久|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av色婷婷网站| 三a级做爰片免费观看| 婷婷成人亚洲| 亚洲av一区二区网址|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露开双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岛国搬运工| 亚洲网站一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大屁股熟女乱|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