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昕孺
摘要:在中學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構成了整個教學活動。教師及時發(fā)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探索最終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教師的重要任務。?通過研究湘教版新教材的新課海水的性質與運動,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期為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課例分析、海水鹽度、地理教學
一、課標、教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定
本堂課的課程標準: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性質和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本節(jié)課的教材出自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節(jié)海水的性質和運動,本章地球上的水由宏觀到微觀分為三個部分水循環(huán)、海水的性質和運動、海洋與人類,海洋與人類在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海水性質和運動首先講述了海水的三個性質,溫度、鹽度和密度,之后講述了海水的運動,海水的鹽度這一部分包括兩個閱讀欄目,簡要的講述了海水的主要成分和海鹽的制作過程,便于學生對海水產生更加直觀的認識。還設置了兩個活動欄目,引導學生理解影響海水鹽度的原因,滲透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活動中的應用。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讓學生可以通過圖文資料說出海水鹽度的性質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說明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通過圖文資料說明不同海域海水鹽度;樹立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意識。
二、設計思路
導入新課,通過復習上節(jié)課海水溫度的知識,來承上啟下引入學生對海水鹽度的認知,溫故而知新,聯(lián)系上下兩部分的知識,為新課講授做鋪墊。
提出問題回憶初中時期學過的“如何更改鹽水濃度的問題?”“同樣的原理是否可以應用于改變海水鹽度上、”“還有什么可以影響海水鹽度?”“同一緯度海域為何大陸兩岸的鹽度不同?”“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域和鹽度最低的海域都位于哪里?影響因素是什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將宏觀的過程微觀化,突破教學重難點。
運用生活中的海水曬鹽的過程,海水蒸餾工程建等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思想。
三、教學過程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上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復習。
同學們在初中時期學習過化學,其中有一個經典實驗,影響鹽水濃度的實驗,同學們現在還能回憶起來嗎?那么同學們當時是如何更改鹽水濃度的呢?將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并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微觀的更改鹽水濃度的方法是否能夠應用于改變海水鹽度當中。在黑板上寫出影響鹽水濃度的影響因素,便于將每個因素進行單獨分析。學生通過回憶初中所學的化學的知識,可以得出影響鹽水濃度因素主要有蒸餾水量的多少、鹽加入的多少、鹽水溫度的高低。讓學生回憶初中時期學過的化學知識,不僅是知識遷移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將宏觀的大范圍的知識微觀化,方便學生理解。
學生小組匯報討論成果,教師總結出“海水位于不同緯度受到的熱量不同蒸發(fā)不同”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的海水溫度的知識可以畫出如下曲線。海水鹽度與海水溫度呈正相關。
教師繼續(xù)提出疑問“淡水水量如何影響海水水量?”學生“改變加入的淡水水量可以改變海水鹽度”教師繼續(xù)引導“是不是要具體分析各個緯度的降水蒸發(fā)之間的對比?”隨后繼續(xù)在剛剛的曲線上繼續(xù)修改。得出海水鹽度與溫度和緯度的相關曲線。海水鹽度的曲線圖得出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北緯地區(qū)的海水鹽度低于南緯?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思考,微觀適用的原理能否適用于宏觀的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中去。隨后分析下一個影響海水鹽度的關鍵因素,教師展示PPT,提出問題“A、B兩個海域處于同一緯度,那為什么海水鹽度有差異?”
學生匯報小組討論成果,思考教師所繪的曲線是否符合事實。加強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的能力,合作探究出剛剛自己結合初中知識的得出的理論會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成就感。播放PPT聯(lián)系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海水溫度的知識,引出海水垂直向上鹽度差異。學生讀圖思考,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為北冰洋,常年冰封,溫度低,海水鹽度低。得出結冰、融冰也會影響海水鹽度。教師講授海水鹽度變化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影響漁業(yè)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學生匯報小組討論成果,加深思考。學生“大陸沿海地區(qū),有河流淡水匯入所以大陸沿海地區(qū),鹽度較低”
學生在本部分跟隨教師一起學習海水垂直向上的鹽度差異。和海水鹽度變化帶來的影響。層層設問將問題抽絲剝繭的打開逐步接近事實真相,逐漸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仔細觀察圖片資料,發(fā)現圖片中的細節(jié),運用已知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為北冰洋,終年結冰推理出結冰、融冰也會影響海水鹽度。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加強學生的讀圖能力,引出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洋流”。鍛煉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追尋答案的邏輯思維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播放PPT聯(lián)系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海水溫度的知識,引出海水垂直向上鹽度差異。教師講授海水鹽度變化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影響漁業(yè)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本部分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圖像展示可以加深學生印象。滲透人地協(xié)調觀
參考文獻:
[1]楊玲.巧用問題串知識——以《海水的溫度和鹽度》為例,淺談問題式教學[J].求知導刊,2019(36):79-80.
[2]黃偉,徐紅.巧用“地圖導學”提升綜合思維素養(yǎng)——以“海水溫度和鹽度”為例[J].地理教學,2018(24):20-23+53.
[3]耿勇,趙守拙.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圖文轉換與綜合思維教學嘗試[J].地理教學,2018(20):40-43.
[4]陸才穩(wěn).基于課程性質課堂觀察的高中地理圖像開發(fā)建議——以“大規(guī)模海水運動”為例(湘教版)[J].地理教育,2016(10):13-15.
[5]孫曉芳.先學后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海水的鹽度》教學為例[J].新課程(下),2011(0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