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明
摘要: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身心健康是人們的需要,未來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在工作中需要人們付出更多的腦力和體力。本文就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教育主管部門、中職學校、教師、學生四個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從三個方面探討加強中職體育教學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校;體育;問題;對策
一、教育主管部門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以教學的目標為導向?,F行的中職體育教學評價主要著重于學生在體育專業(yè)知識、體育專業(yè)技能和身體素質等認知方面的發(fā)展,忽視了學生在情感、意志、個性、人格等心理學的非認知因素的發(fā)展,它注重體育教學的結果,忽視體育教學的過程,更缺少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合作與溝通的能力等發(fā)展性目標必要的評價。
(二)忽視中職學生的個體差異。課程評價主體是直線式和單―化的,評價少了全面性而多了片面性,少了民主性而多了獨斷性。被評價者僅僅只有學生,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導致教師無法有效地掌握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手段,達到以評促教的目的,也就無法突顯出評價是動態(tài)性的過程性評價的特點。
(三)始終重視終結性評價方法。中職學校在體育教學中,以終結性評價作為主要評價方法的做法較為普遍。不注重平時的教學和活動的開開展,都是采取緊急性求援的模式應對上級部門交辦的任務。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發(fā)展程度和思維水平發(fā)展這種進步,卻未能用過程性評價去加以肯定,使評價出現偏差。
二、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在中職學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上,學校沒有認真按照國家教育部門頒發(fā)的教學大綱上對中等職業(yè)學校每個學期開設體育課程的節(jié)數的規(guī)定去實行,在課程安排上隨意設置,經常是可開可不開,或者只開一年,甚至就不開。
(二)學校領導重視不夠。中職學校領導重視不夠,缺乏或淡化體育觀念的,并沒有從提高全民素質的高度和深度去認識體育、重視體育。須知,意識先于行為,有什么樣的意識才可能產生什么樣的行為。這種對學校體育的不認同或淡化,甚至缺乏正確的體育觀念,必然造成學校體育教育的滯后。
(三)教學資金投入不足。大多中職學校由于只關心學生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很少把經費預算投在體育教學上,導致教學場地不夠、教學器材匱乏,沒有體育教學經費,滿足不了體育教學必須的充足場地和體育器材。
三、中職體育教師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不高。中職學校中長期的體育教學弱化,造成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進修一直沒有得到落實,這就造成了體育教師整體師資水平不高。很多的中職體育教師在專業(yè)的技能水平上都有所欠缺,同樣的,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也是走個形式,沒有滲透到知識的關鍵點進行教學,極不負責。
(二)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首先由于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對體育教師的整體專業(yè)化水平要求也不高,加之繁重的教學任務,許多教師得過且過,上體育課時依舊是傳統(tǒng)式教學,對課堂內容創(chuàng)新不重視,經常是“自由式、放羊式”的課堂教學。這些表現出教師責任心不強,對體育教學抱著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沒有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三)專業(yè)師資“后繼無人”。由于學校辦學理念對體育教育的不重視,以及學校進人機制的缺陷,致使很多中職學校體育教師嚴重缺員。一兩個或兩三個體育教師平均一人帶五六個班的課,實在帶不過來就外聘或讓非體育專業(yè)的教師頂崗。這顯然違背體育教學規(guī)律,違背體育教育科學。這種體育教學現狀,無疑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四、中職學校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課無法激起興趣。在傳統(tǒng)教育中應試教育是最大特點,體育教育長期被弱化,加上守舊的體育教學模式,部分學生對體育課興趣不高。到了中職學校以后,體育成績不再是升學指標,從義務教育階段就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學生到中職學校的環(huán)境后,同樣不會有興趣。
(二)體育鍛煉意識缺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個人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文化生活的繁榮,使人們在高節(jié)奏的工作之后,更愿意選擇輕松的休閑方式,受此影響,學生們的體育鍛煉意識逐漸下降、淡化。
(三)學生沒有吃苦精神。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中職教育快速發(fā)展,各個中等職業(yè)學校紛紛擴招,而大部分的生源往往是各個中學的“學困生”、“后進生”、“問題生”,他們大多數都是在長輩的溺愛中、無賴中長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體育鍛煉和吃苦精神,這給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增加了難度。
五、加強中職體育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完善體育教學目標評價體系。體育教學目標影響著體育教學評價的方向。教學目標經歷了從“技能―體質―健康”的演變過程。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為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同時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也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甄別、排序和選拔式的評價理念。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利用校園團體傳遞體育文化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學校要有意識通過各種體育活動等平臺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也可通過版報、教室、墻壁標語等進行體育知識、精神方面的宣傳,營造濃厚的體育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每學年初,更要通過開展“新生杯”的各種比賽、體育知識競賽、觀看體育題材影片、開展體育方面主題班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也可以促進學校的和諧文化建設。
(三)體育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適時適度的表揚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學生做的好的方面在一時間給予肯定,表揚,會更加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體育教師作為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播者,同時也是學生體育意識、興趣的培養(yǎng)者。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老師要補充新的知識和理論,使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成為學生真正的榜樣。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具備體育鍛煉的能力是終身體育鍛煉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