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婉璐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乙肝并發(fā)原發(fā)性肝癌(PLC)飲食行為習慣的危險因素。方法:研究對象源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衛(wèi)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西醫(yī)科就診患者64例。其中并發(fā)PLC30例,未發(fā)生PLC32例,分析患者的飲食行為習慣的危險因素。結果:慢性乙肝并發(fā)PLC患者中,酒精依賴、不良情緒(怒)、睡眠障礙是乙肝患者發(fā)生PLC的危險因素。結論:慢性乙肝患者并發(fā)PLC的危險因素眾多,包括HBV-DNA高復制狀態(tài)以及未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肝癌家族史;合并二型糖尿病;但后天飲食行為習慣中,酒精依賴、不良情緒(怒)、睡眠障礙者亦是慢性乙肝并發(fā)PLC的高危人群。
【關鍵詞】慢性乙肝;原發(fā)性肝癌;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0-125-03
中國是乙肝大國,國內(nèi)乙肝患者高原發(fā)性肝癌(PLC)及肝細胞癌(HCC)發(fā)病率占世界50%以上的事實,給我們的工作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從源頭上控制乙肝的發(fā)病率,二是全面做好乙肝的二級預防工作。臨床發(fā)現(xiàn),部分乙肝患者雖經(jīng)嚴格抗病毒治療,其HBV-DNA已長期達標,并排除肝癌家族史和合并糖尿病。其并發(fā)PLC的原因是什么?因此該文對30例乙肝并發(fā)PLC的飲食行為習慣進行調(diào)查分析,意在探討慢性乙肝并發(fā)PLC的飲食行為習慣方面的影響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衛(wèi)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西醫(yī)科就診患者62例,其中30例并發(fā)PLC為研究組,32例為對照組(上述32例對照組從未并發(fā)PLC且符合下述納入標準的287例乙肝患者中隨機抽?。?。納入標準:①慢性乙肝患者,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HBV-DNA達標(<500) ;②病程大于5年(含5年);③資料完整,有回訪結果。排除標準:①抗病毒不規(guī)范以及HBV-DNA未達標患者;②合并糖尿病的乙肝患者;③有肝癌家族史;④除乙肝外有其它病毒性肝炎;⑤并發(fā)其它類型肝腫瘤者;⑥資料不齊全,無回訪結果者。確診乙肝并發(fā) PLC30例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83歲,平均年齡56歲;病程最短2月,最長20年,平均病程8.02年;E抗原陽性11人。對照組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52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8年,平均病程7.82年;E抗原陽性9人。兩組年齡、病程及E抗原陽性統(tǒng)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與觀察指標 ①體力與腦力勞動;②酒精依賴,使用密西根酒精程度依賴調(diào)查表對患者的酒精依賴程度分為輕、中、重;③不良情緒(怒),不良情緒(怒)頻次分為Ⅰ級(每月生氣1次),Ⅱ級(每月生氣2次),Ⅲ級(每月生氣大于等于3次)。不良情緒(怒)程度分為1度(生氣后2小時內(nèi)情緒平穩(wěn)),2度(生氣后2-12小時內(nèi)情緒平穩(wěn)),3度(生氣后大于12小時情緒才能平穩(wěn))。輕度不良情緒(怒)小于等于Ⅰ級+1度。重度不良情緒(怒)包括(Ⅱ級+3度,Ⅲ級+2度,Ⅲ級+3度)。余皆為中度不良情緒(怒);④睡眠障礙,使用ISI失眠嚴重程度指數(shù)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失眠程度分為輕度失眠(8-14分),中度失眠(15-21分)和重度失眠(22-28分)。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使用卡方檢驗,試驗結果以(例)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臨床資料單因素分析顯示,兩組患者除從事腦力和體力勞動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酒精依賴,不良情緒(怒)和睡眠障礙三個因素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乙肝并發(fā)PLC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HBV-DNA高復制狀態(tài)以及未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的患者[1][2]。(2)遺傳基因相關因素,主要集中在肝癌家族史的乙肝患者,如浦沛廣等歸納分析了876例PLC患者,得出慢性乙肝患者,除大量飲酒,酒精性脂肪肝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硬化,PLC家族史是肝癌的高危人群[3]。(3)一此慢性疾病與乙肝并發(fā)PLC有關,如張利利等[4]研究發(fā)現(xiàn),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發(fā)生PLC的風險增加,傅熙玲等[5],Petrick JL[6]的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的病程越長,發(fā)生PLC的風險越高。(4)飲食及行為習慣。有學者研究已將吸煙、飲酒,不良飲食習慣[1]納入對乙肝肝硬化并發(fā)PLC的危險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常飲酒與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對PLC的發(fā)生有協(xié)同作用。但上述研究未涉及到不良情緒和睡眠障礙對乙肝肝硬化并發(fā)PLC危險因素的考量。
本組病例全部采用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所有患者的HBV-DNA均達標(<500),說明乙肝病毒復制達到最低抑制狀態(tài),大大降低了PLC的發(fā)生風險。但這并不代表乙肝病毒沒有復制,因為經(jīng)過抗病毒治療,HBV-DNA達標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未發(fā)生血清轉(zhuǎn)換(HBeAg持續(xù)陽性),所以低水平的病毒復制不能完全阻斷PLC發(fā)生,當患者存在不良飲食行為習慣(如長期過量飲酒,睡眠障礙和不良情緒)時,PLC風險陡增。另外還需說明的一點,即慢性乙肝并發(fā)PLC,一般經(jīng)過肝硬化階段,并且病程多達于10年。該研究組中有2例乙肝患者,在并發(fā)PLC之前未有明確的肝硬化病史,并且病程未達到10年,其共同點皆為重度酒精依賴。
對于一個感染性疾病而言,其發(fā)病機制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感染病原體毒性強弱和數(shù)量的多少,二是宿主免疫能力的高低。宿主的免疫能力,不僅取決于其遺傳基因的強弱,還與后天飲食行為習慣、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而確立的基本體質(zhì)有關。乙肝患者進展為PLC,是一個多階段,多因素共同影響的過程,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宿主遺傳、血型、基因類型、基因突變等,當然還有感染的病毒數(shù)量和病毒毒性強弱。而可控因素則是后天生活環(huán)境和飲食行為習慣。
飲食習慣中飲酒過量之所以成為慢性乙肝并發(fā)PLC的危險因素,是因為乙醇的代謝物乙醛被證實有致癌性;以及乙醇誘導的免疫抑制作用。但其中的免疫學機制并無深入研究;情緒是人類后天行為習慣中重要部分,關于不良情緒與腫瘤的關系?,F(xiàn)代醫(yī)學認為,長期處于壓抑、悲觀、易生悶氣等情緒影響下,自身機體免疫力降低,造成人體腫瘤監(jiān)護功能低下;睡眠作為又一人類后天行為中重要內(nèi)容。睡眠與腫瘤的關系。目前研究更多集中在惡性腫瘤為何導致睡眠障礙?本文將睡眠障礙納入腫瘤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著重探討睡眠障礙對乙肝患者并發(fā)PLC的影響,主要基于以下兩個論點:其一,黑褪激素具有抗癌作用,睡眠障礙可以減少黑褪激素分泌,從而導致腫瘤的發(fā)生[7][8][9]。其二。長期睡眠障礙會造成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為腫瘤生長提供空間。
綜上所述,慢性乙肝并發(fā)PLC的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規(guī)范性的抗病毒治療雖大大降低了乙肝并發(fā)PLC的發(fā)病率,但飲酒過量、不良情緒和睡眠障礙同樣是乙肝并發(fā)PLC的危險因素。這不僅提醒我們在治療乙肝肝硬化的過程中,要規(guī)范最基本的抗毒素治療,而且要注重對患者飲食行為習慣的干預。
【參考文獻】
[1]陳曦陽光,吳君.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發(fā)原發(fā)性肝癌相關危險因素Meta分析[J].肝臟,2019,24(04):398-404.
[2]郭俊霞,魏曉華.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原發(fā)性肝癌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9,48(07):850-852.
[3]浦沛廣,鄒喜明.原發(fā)性肝癌876例綜合歸納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15):77+79.
[4]張利利,李玉芳,張馳,吳小鳳,馬英,李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發(fā)生原發(fā)性肝癌的風險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9(10):788-789-790-791-792.
[5]傅熙玲,田玉嶺,威志棟,等.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與乙型肝炎肝硬化發(fā)生肝癌的相關性研究[J].癌癥進展,2017,15(5):540-543. DOI:10. 11877/ j. issn. 1672- 1535. 2017. 15. 05. 19.
Fu XL,Tian YL,Zang ZD,et al. Clinical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r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onma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J]. Oncol Prog,2017,15(5):540-543. DOI:10. 11877/j.issn.1672-1535.2017. 15.05.19.
[6]Petrick JL,F(xiàn)reedman ND,Demuth J,et al. Obesity,diabetes,serum glucose,and risk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by birth cohort,race/ ethnicity,and sex:Multiphasic health checkup study [J].Cancer Epidemio2016,42:140-146.DOI:10.1016/j.canep.2016. 04.009.
[7]Ya Li,Sha Li,Yue Zhou,et al. Melaton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J].Oncotarget,2017,8 (24):39896- 39921.
[8]Zare H,Shafabakhsh R,Reiier RJ,Asemi Z.Mcatonin is a potential inhibitor of ovarian cancer:molecular aspects [J].J Ovarian Res,2019,12:26.
[9]Ma ZQ,Yang Y,F(xiàn)an CX,Han J,Wang DJ,Di SY,et al. Melatonin asa potential anticarcinogen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Onco-target,2016,7:46768 4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