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高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廣東高州 525200
胎盤早剝(abruptio placentae)是婦產科常見病,多發(fā)于妊娠20周之后的產婦或者處于分娩期的產婦,主要發(fā)病部位在子宮,是指胎兒娩出之前,正常位置的胎盤全部或者部分自子宮壁剝離現象,患者一般會出現腎功能衰竭、產后出血、子宮卒中、凝血功能障礙及死胎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對產婦自身及其胎兒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輕型胎盤早剝患者主要表現陰道流血癥狀,血色暗紅且量較多,同時出現輕微腹痛或者無明顯腹痛,無顯著的貧血體征。重型胎盤早剝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發(fā)性腰酸、腰痛或者持續(xù)性腹痛,疼痛程度與胎盤后積血及剝離面大小有關,積血越多疼痛程度越劇烈[2]。明確胎盤早剝患者的早期癥狀,并加強預防性護理干預,加強對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與預防,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提升生活質量[3]。本研究對妊娠晚期胎盤早剝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本研究將2019年2月―2020年2月高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妊娠晚期胎盤早剝患者進行觀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9.65±4.35)歲;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53±0.47)周;身高152~171 cm,平均身高(161.52±2.48)cm;子宮高度36.4~42.5 cm,平均高度(39.45±1.05)cm。對照組45例: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30.75±4.25)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48±0.52)周;身高151~170 cm,平均身高(160.48±2.52)cm;子宮高度36.2~42.3 cm,平均高度(39.25±1.05)cm。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均接受血液檢查、B超檢查及胎心監(jiān)護檢查。(2)均存在不同程度胎心變化、腰酸脹痛、血性羊水及無痛性陰道流血現象。(3)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4)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依從性較低。(2)存在血液系統(tǒng)疾病。(3)不愿參與本次研究。(4)中途退出研究。
1.2.1 對照組以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與體征,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對其實施產前宣教,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其針對性心理疏導,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障礙,讓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分娩。產婦分娩期間要對產婦實施監(jiān)測,分娩結束后告知產婦及其家屬科學喂養(yǎng)新生兒的方式及護理新生兒的方式。
1.2.2 觀察組以預見性護理進行干預(1)子宮胎盤卒中預見性護理: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度,同時加強監(jiān)護,避免發(fā)生糖尿病或者妊高癥。若患者出現宮縮且伴有不明原因的陰道流血現象,需要對其腹痛、胎心及陰道出血情況進行監(jiān)測,定時觀察子宮張力大小,并對宮高與腹圍進行測量。了解胎心頻率與節(jié)律,若出現進行性胎心減慢現象,需要及時進行左側臥位吸氧,若癥狀無改善,需要及時給予B超檢查。對于后壁胎盤患者要定時對其體征及面色變化進行監(jiān)測,注重了解患者的自覺癥狀,防止發(fā)生胎盤早剝。若產婦存在胎盤早剝征象,需要及時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并做好術前準備,防止病情進一步發(fā)展[4]。(2)產后出血預見性護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建立靜脈通道并觀察產程進展,胎盤娩出后通過相關措施促進宮縮,加強心電監(jiān)護,密切監(jiān)測產婦體征及血氧飽和度,定時為患者按摩子宮,排除積血,注射縮宮素,記錄陰道流血量?;颊咦訉m軟且輪廓不清時,需要按摩子宮促進宮縮,并加強保暖措施,給予其吸氧,防止宮縮乏力引起出血。若產婦產后出現脈搏加快、口渴、皮膚冷濕、發(fā)緝、頸靜脈充盈不良、脈壓<30 mm Hg、尿量<30 m l/h、中心靜脈壓<6 cm H2O等現象時需要及時輸入膠體與晶體溶液,比例為3∶1,增加血容量[5]。(3)凝血功能障礙預見性護理:觀察患者會陰部的腫脹程度,查看皮膚注射部位與牙眼是否存在青紫色疲斑或者出血點,對腹部切口滲血情況及陰道流血情況進行動態(tài)觀察,對凝血功能、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變化情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叮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在患者腹部切口放置沙袋,減少出血量。對于陰道流血不止且血小板進行性下降的患者需要建立多條靜脈通道,為其輸注成分血或者新鮮血,針對病因給予有效治療,取血液標本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觀察患者的反應,若出現異常要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6]。(4)腎功能衰竭預見性護理:準確測量患者每小時的尿量與24 h出入量,觀察尿量的變化情況,對患者的尿色、腎功能、尿比重與電解質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若出現無尿或少尿現象要及時補充血容量,并給予患者利尿劑治療。嚴格限制液體攝入,避免出現水中毒現象,攝入高鈣、高蛋白、高維生素及低鉀飲食,必要時給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療[7]。
統(tǒng)計分析護理滿意度、剖宮產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90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滿意,60分及以上表示比較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8]。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兩組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相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兩組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相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對照組剖宮產發(fā)生率為71.11%(32/45),觀察組剖宮產發(fā)生率為46.67%(21/45),兩組相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53,P=0.018<0.05)。
胎盤早剝的發(fā)生主要與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血管病變、孕婦產次、年齡、胎膜早破、機械性因素、吸煙及濫用可卡因等因素有關,正常妊娠期間胎兒主要依靠胎盤吸收母體內的營養(yǎng)成分,在出現胎盤早剝之后胎兒難以有效吸收營養(yǎng)成分,會增加圍產兒的死亡率。胎盤早剝患者在出現相關并發(fā)癥之后會威脅到其生命安全,程度較輕的患者會出現休克現象,較為嚴重的患者則會出現產婦與胎兒同時死亡現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對產婦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來改善患者預后,保證產婦與胎兒的生命安全[9-10]。
預見性護理的實施可對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的相關并發(fā)癥進行預測,保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治療期間實施的預防性護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緩解患者痛苦的同時可提高生活質量。對妊娠晚期胎盤早剝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分娩期間剖宮產概率,還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助于患者后期的治療與恢復。預見性護理的實施還可有效預防胎盤早剝之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斷降低患者的發(fā)病程度,保證母嬰生命安全,能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另外,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提前分析產婦與胎兒的具體情況,指導產婦注意飲食與日常護理,加強圍產期檢查,最大程度上降低胎盤早剝的發(fā)生[11-12]。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妊娠晚期胎盤早剝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剖宮產率與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