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貞
摘要:基礎教育在不斷改革和更新,一個重要的發(fā)展趨勢是更加重視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講求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強調人文性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重視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但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更加突出的還是知識的傳授,而對情感的體驗與養(yǎng)成不甚重視,使學生在情感教育上有所欠缺,文章將用訪談法、文獻法、案例分析法對基礎教育改革下愛情觀教育的缺失所帶來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從教師、學生、家庭多個維度提出改善策略。高中生正處于情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愛情觀的正確引導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關鍵詞:基礎教育改革;人文教育;情感教育;愛情觀
一、愛情觀教育提出的背景依據
(1)基礎教育改革下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是規(guī)定語文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學習目標指出:要精讀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這情感不僅僅包括親情、友情、民族情、愛國情,同樣也包含愛情,來使中學生情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2016年9月發(fā)布的《中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也提出學生應具備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而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中又有三個內涵: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要求學生具有審美情趣,是指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而要形成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首先要進行情感價值教育,也包含對愛情觀的教育。
(2)高中階段心理特征
高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個體在生物性和社會性兩方面的發(fā)展正走向成熟,這個時期的心理具有不平衡性、動蕩性、自主性的特征,在這一階段需要家庭和學校的正確引導,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品格。
(3)審美教育的呼喚
隨著時代的變化,學界對審美教育越來越重視,期望在審美教育中,使學生耳濡目染,美化人們的心靈、行為、語言、體態(tài),達到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目的。愛情題材作品能帶給人們的審美方面的內容是無可取代的,其中包括語言的美感、愛情題材作品所包含的價值觀對人的影響、教化等等,所以我們應當重視愛情題材作品的教學,要體現(xiàn)其獨特的美感,給予學生美的教化,感受其所散發(fā)的魅力。
二、愛情觀教育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愛情題材作品教學的低效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社會對教育的更高要求,也使我們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愛情題材的作品教學由來已久,但教學效果低下,對愛情題材的教學達不到預設的目標,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師本身的不重視;在大多數教師的認知中,愛情這個詞語和高中生沒有太大的關系,在傳統(tǒng)的認知里,愛情是成年人的事,所以對高中課文里愛情的教學有失偏頗,沒有注重情感的引導,甚至對愛情規(guī)避不談,只簡單點一下文本所涉及的愛情,這樣學生一知半解,也很難消化吸收文本中的精髓,達到預設的情感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的目標。
(2)教學低效化帶來的問題
愛情題材作品教學效率低首先帶來的問題是教學目標的失敗,在這類文本中應該達到的目標沒有達成,其次是對學生愛情觀的養(yǎng)成有極大的影響。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愛情有著憧憬和向往,也有著太多疑惑與不解,在當今時代,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又給學生提供了平臺和途徑,但自媒體時代,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學生產生的疑惑在課堂上得不到解答,難免尋求答案于網絡中,不利于學生情感的養(yǎng)成。
三、愛情觀教育改進的策略
(1)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愛情觀教育的缺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本身不夠重視,所秉持的觀念還是覺得愛情和現(xiàn)階段的學生毫無關系,所以從根本上,首先要教師轉變、更新教學觀念,要重視愛情題材作品的教學,只有先從根本上、從觀念上改變,才有可能改善愛情題材教學的現(xiàn)狀。從思想上重視對愛情觀的教化,然后從教學目標入手,提高教學效率。在多數時候,我們在教授課文的時候,教學目標不是非常明確的,尤其是年輕老師,有一大部分不是在講課本,而是在講課件,把搜集來的課件按部就班講完之后,一篇課文也就結束,而對于教學目標,不甚明了。教學目標是指教學將要使學生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重要的衡量作用,教學活動始終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更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進。例如《詩經》中《氓》的情感目標就是讓學生感悟人們對真摯美好愛情的向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因此,教師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改變的必要條件。
(2)學生:選擇正確渠道,完善愛情觀念
教學效率的提高、愛情觀的養(yǎng)成,不僅僅是老師一方的力量,也并非是老師單方面的改變、提高就能解決問題的,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在這個迅速發(fā)展,瞬息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獲取信息的途徑太多,尤其是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與普及,自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的獲取更加多元化。所以在學生對愛情產生好奇與憧憬的時候,難免會從其他渠道來了解,但自媒體出現(xiàn)帶來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而青少年缺乏價值的判斷,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影響,這也就要求學生要選擇正確的了解信息的渠道,多向老師、學生詢問,選擇正確的、有益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假若學生受一些書籍的影響,已然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愛情觀,那么課堂上老師的引導作用也是非常微弱的。
(3)家校:開展相關講座,家校形成合力
課堂效率的提高,主要是教師和學生形成作用,但學校和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學校與家庭輔助教學,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在學校機制上,應當也要對愛情觀的培養(yǎng)引起重視,才能有效解決早戀問題和各種由愛情觀念偏差引發(fā)的問題。學??梢圆扇∵m當開展愛情觀培養(yǎng)講座,讓學生接觸、了解愛情,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他們對愛情的看法,了解學生內心對愛情的看法以及在這個年齡階段,面對愛情情愫的出現(xiàn),有什么疑問,才能對癥下藥,及時疏導他們關于愛情的疑惑,幫助樹立正確觀念。此外,家庭對于愛情的教育同樣重要,家校是互補的,相輔相成的,尤其是當愛情在青少年心中萌芽的時候,父母之間的愛情是一個最直接的典范,是他們對于愛情最直觀的理解。在家庭教育中,不應避而不談這個問題,而應該多關注、溝通,配合學校,進行教育。這樣,學生也能在各方合力中,形成一種相對正確的認識,能更好的理解愛情題材作品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養(yǎng)成更正確的愛情觀。
結語
基礎教育改革強調重視人文教育,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愛情,也一直是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忽視的情感,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對愛情產生了好奇心但得不到有效疏導,也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出現(xiàn),最直觀的也就是愛情題材作品教學的低效化。愛情是人的一種美好的情感,對愛情題材作品的教學對學生愛情觀的形成、健全人格、健康身心的發(fā)展都有莫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從教師、學生、家庭多個維度出發(fā),尋求解決方案。我們目前存在的疑惑和問題還很多,但也在不斷地摸索中取得了一些進步,我們要吸取前人寶貴的經驗,運用到我們的教學當中,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爭取從多角度來分析、看待問題,打破愛情題材作品的低效化,不斷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重視愛情觀的培養(yǎng),將基礎教育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出版.2001.
[3]姚丁球.正確處理語文教材中的愛情題材.[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2.
[4]任靜雯.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論指導下的愛情題材作品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