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芳
摘要:戶外游戲作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組織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的不適應性,如何實現戶外游戲教育效果最大化值得教師深入思考?,F以幼兒園大班為切入點,針對戶外游戲組織情況進行分析,探索有效的組織模式,以期將戶外游戲打造為促進幼兒成長的主戰(zhàn)場。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戶外游戲
引言:游戲與幼兒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獵奇心強的成長特性相契合,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載體。戶外游戲作為獨特的教學形式,具有游戲空間自由廣闊、游戲材料豐富多元、運動量充足等優(yōu)勢,對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具有積極意義?!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注重戶外運動的參與,保證兩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進一步明確了戶外運動的價值。但是目前幼兒園大班戶外運動的組織實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教育價值并未得到充分展現。因此,如何構建高效的戶外運動模式值得進一步思考與探索。
1幼兒園大班戶外游戲組織現狀
大班幼兒正值體能與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加強戶外運動極為必要。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兒園大班的戶外游戲組織情況不盡理想,在活動形式與活動內容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影響教學的順利實施。具體而言,第一,游戲形式較為單一。目前幼兒園大班的戶外游戲組織模式仍然停留于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階段,材料投放不夠豐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戲的質量,影響教學的趣味性。此外,在游戲內容方面,通常以傳統(tǒng)的跑跳活動為主,內容的設置重復性較強,吸引力不足,難以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欲望。而且過于單調的游戲內容難以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影響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第二,教師引導不夠科學。在戶外游戲組織過程中,教師的干預存在“過”與“不及”的兩極分化問題。一方面鑒于大班幼兒心智尚未發(fā)育完全,為了保證活動的安全性,教師對于幼兒的活動行為進行了嚴格的約束。雖然降低了安全風險,但同時也限制了幼兒自主意識的發(fā)揮。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游戲節(jié)點,教師并未給予正確的引導。諸如同伴關系的發(fā)展、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等指導不足,削弱了戶外游戲的教育價值。由此可見,探尋科學有效的幼兒大班戶外游戲組織模式,轉變教學引導方式極具必要性與緊迫性。
2幼兒園大班戶外游戲有效組織策略
2.1豐富游戲形式,激發(fā)參與熱情
幼兒作為戶外游戲的主體,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因此,教師立足大班幼兒的成長需求以及興趣愛好,豐富游戲組織形式,為幼兒帶來全新的游戲體驗,提升活動吸引力,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首先,從游戲材料的投放著手,提升材料投放的科學性與層次性。對于戶外游戲而言,材料的投放并非是越多越好,而是能夠有效刺激幼兒的游戲行為,增強游戲中的互動、探究與創(chuàng)造,讓材料成為調動幼兒潛能的媒介。例如,投放鵝卵石、木板、車輪、瓦片等材料,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通過相互合作完成搭建活動。借助開放性的材料,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刺激幼兒的同伴行為,培養(yǎng)團隊意識,提升合作能力。其次,游戲內容形式要多元化。對于幼兒園大班的戶外活動而言,要關注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游戲的組織內容構建要涉及體能體質的訓練、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意志品質的樹立。例如,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融合走、跑、跳躍、攀登、平衡、投擲等多元化的基本動作,推動幼兒身體素質的階梯式上升。又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及興趣點,設置種植活動區(qū)、搭建活動區(qū)、冒險活動區(qū)等,主題豐富的化外活動區(qū)域,滿足幼兒的獵奇心理,激發(fā)探究欲望。通過豐富戶外游戲形式,促使幼兒時刻保持期待感,增強游戲參與積極性。
2.2共性與個性結合,推動個性發(fā)展
幼兒作為具有鮮明個性的獨立個體,在戶外游戲過程中,展現出不同的學習需求以及認知特點。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轉變以往過于強調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游戲組織思維,堅持共性與個性的結合,推動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第一,科學的學情分析,掌握每一位幼兒的學習需求。其次,立足教學目標設置戶外游戲活動。例如,在組織踢球主題戶外活動時,以培養(yǎng)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性與靈活性為目的。此時,教師讓幼兒自由的探索皮球的玩法,可以拍一拍、可以踢一踢、又或是可以兩人或多人傳球等等,讓幼兒將自身生活經驗及認知經驗運用至活動之中,比一比誰想出的玩法更多、更新奇。通過打破戶外活動的框架限制,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將游戲主體歸還給幼兒,形成多維度的交流與互動,促使幼兒能夠在戶外互動中得到有效、全面的鍛煉,促進身心的協(xié)同發(fā)展。
2.3有效干預引導,培養(yǎng)自主能力
由于大班幼兒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在戶外游戲過程中,教師提供必要的干預與引導是保證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幼兒自身素養(yǎng)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正確的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做到收放自如,打造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主體的戶外游戲活動模式。例如, “螞蟻搬家”戶外游戲,讓幼兒模擬螞蟻合作搬運食物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團結合作的精神。首先,教師要明確游戲目的、游戲內容以及游戲規(guī)則,形成統(tǒng)一的監(jiān)管與要求。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讓幼兒結成同伴關系,開展合作觀察活動。通過制定明確的活動規(guī)范,以維護游戲秩序,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其次,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制造困難,以刺激幼兒的同伴行為,挖掘幼兒潛能。例如,設置一個巨大的食物,一只螞蟻搬不動,讓幼兒思考該怎么辦?又或是發(fā)現食物過大而洞口太小,讓幼兒獨立思考解決方案等等。通過教師的合理干預,引領游戲走向的同時鍛煉幼兒的自主意識與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 幼兒園大班戶外游戲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創(chuàng)造性與教育性的活動,對于推動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需要教師立足幼兒的成長特性以及教學需求,探尋最為科學有效的戶外游戲組織形式,以豐富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體驗,促進幼兒各方素養(yǎng)的協(xié)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艷.游戲活動在幼兒園大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新課程,2021(16):147.
[2]莊曉群.幼兒園戶外區(qū)域游戲活動的實踐與反思[J].當代教研論叢,2020(01):137.
[3]陳麗娟.淺談如何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背景下有效開展幼兒園區(qū)域活動[J].新課程(綜合版),2018(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