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凝結體,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古詩詞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愈加突出?;诖?,文章將對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進行簡要分析,并從構建古詩教研體系、設置古詩朗讀板塊、創(chuàng)設古詩教學情境、開設語句鑒賞課程、引入古詩背景資料、展開古詩閱讀活動、組織古詩創(chuàng)作活動等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解讀,以此激發(fā)出古詩詞的教學和教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5-00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12
作者簡介:王海燕(1968.4—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滲透素質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古詩詞的教學和教育價值得到了關注和認同。而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是為了強化古詩詞的作用和價值,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古詩素養(yǎng)和學習水平,以此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以下將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價值和有效策略進行逐一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促進古詩教學的蓬勃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價值
在素質教育和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古詩詞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愈加明顯。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詞教學,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形式,具有極強的教育和教學價值,能夠讓學生接觸和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強化學生繼承文化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地位,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思想和文化支持。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詞教學,有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和品質,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中優(yōu)秀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從而將古詩詞中的優(yōu)秀品質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思維品質。最后,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文本通常都具有凝練的文字體式和邏輯結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學習古詩的寫作手法[1]。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古詩教研體系,提高教師的古詩素養(yǎng)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如果教師具備較高的古詩素養(yǎng),那么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專業(yè)化引導下提升學習興趣、增強文化素養(yǎng)。而為了提高教師的古詩素養(yǎng),學校就可以構建古詩教研體系,讓學生在集體教研活動中了解先進的古詩教育理念,促使他們在日常教學和業(yè)余活動時間不斷學習古詩知識,從而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更強的專業(yè)性。但是,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較弱,他們對中華古詩詞的認知程度不足,也無法深刻理解和解讀古詩的具體含義和文化內涵,這就導致他們在講授古詩知識時經常出現“只知其形、不知其義”的現象,在如此模棱兩可的教學指導下,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程度也就不深,這在無形中局限了學生的學習深度。所以,為了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帶給學生專業(yè)化的指導,學校內部可以針對古詩教學構建教研系統,讓教師能夠在教研活動的驅使下拓展古詩積累、提高古詩素養(yǎng),并將其轉化為強勁的古詩教學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目的。由此,教師的引導作用和教學價值就能得到體現。
(二)設置古詩朗讀板塊,強化學生的記憶水平
學生的記憶水平是影響他們古詩積累、古詩儲備的關鍵因素,只有具備較強的記憶水平,學生才能不斷擴充腦內的古詩儲備,并能靈活自如地分析語文問題、解決語文問題。所以,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古詩朗讀板塊,讓學生在朗讀中掌握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和記憶技巧,并深入體會古詩文本的含義,以此達到擴充學生古詩儲備、強化其記憶能力的目的[2]。而在目前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中,大部分教師通常都會以教師范讀、學生默讀的形式展開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自主朗讀和課堂朗讀訓練的重要性,既沒有在課堂中設置專門的朗讀板塊,也沒有展開系統化的朗讀指導,在如此隨意和單一的課堂模式中,學生很難掌握記憶古詩詞文本的技巧,他們的記憶水平和古詩儲備也就無法增強。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為了不斷拓展學生的古詩儲備,教師可以在精心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設置專門的朗讀板塊,讓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引導下掌握古詩朗讀技巧和記憶方法,促使他們能夠在反復的朗讀訓練中記憶更多的古詩文本,達到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三)創(chuàng)設古詩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學生的理解能力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古詩詞學習效果,只有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立德樹人和高效教學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古詩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既定的情境中感受古詩的意境和主題,促使他們通過形象化和直觀化的課堂教學形式深入地理解古詩文本,久而久之,學生的理解能力就能不斷加強??墒?,在現有的古詩詞教學體系中,部分教師仍然以傳統方式展開課堂教學,讓學生機械式地記憶和背誦古詩文本,沒有針對古詩文本中的具體意境和主題內涵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所以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就較為淺顯,他們在課堂中的熱情也不能長久的維持。對于上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深入分析古詩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創(chuàng)設與文本內容高度相關的古詩情境,讓學生將抽象化的語言合理地轉化為形象化的事物和場景,進而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在擴充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詞中的內容和主題。
(四)開設語句鑒賞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審美素養(yǎng)是學生理解文本內涵、文本意象等元素的前提,如果學生具備審美素養(yǎng),那么他們就能在古詩文本中提煉德育因素、學習人生哲理。因此,為了發(fā)揮古詩詞德育、美育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優(yōu)秀道德品質,教師可以開設語句鑒賞課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具體的詩詞語句進行鑒賞和分析,促使他們全面地了解不同語句的含義和其在古詩中起到的作用,培養(yǎng)他們欣賞語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素養(yǎng)和能力。不過,現實與預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大部分教師未能在古詩詞教學中開設語句鑒賞課程,也沒有引導學生針對語句展開專門的鑒賞,而是以一種解答問題式的方法,讓學生在語句中提煉習題答案,這就為古詩詞教學蒙上了濃厚的功利色彩,學生很難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形成審美素養(yǎng)。對此,為了讓學生擁有一雙欣賞美的眼睛,教師可以選取具有文化價值、美育價值和德育價值的語句開設專門的鑒賞課程,讓學生在鑒賞活動中深入分析和解讀古詩詞語句的含義,以此增強其鑒賞能力、審美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3]。
(五)引入古詩背景資料,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
學生的知識視野是影響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因素,只有不斷拓展知識視野,他們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中,為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教師可以引入古詩背景資料,讓學生在學習基礎語言素材、掌握古詩表達技巧的基礎上,不斷向著古詩文本的深層探索,從而達到開闊學生視野、推動其深度學習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數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都以教材為主要的教學資源,照搬照抄教材中的內容,既沒有根據教材內容合理拓展教學范圍,也沒有依據古詩詞文本引入創(chuàng)作背景或作者的生平故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學習視野局限在了課內教學中,不利于學生的長足發(fā)展。因此,為了開拓學生的學習范圍,增加其知識積累,教師可以在尊重課內教學標準的基礎上,引入豐富的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資源,讓學生能夠圍繞著課內知識構建起開放式的知識體系,促使他們全面、多角度地理解古詩文本,以此實現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增強詩詞教學效果的目標。
(六)展開古詩閱讀活動,增強學生的文化品格
學生的文化品格是語文素養(yǎng)中的重要一員,也是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而在小學詩詞教學中,專題化的閱讀活動則是增強學生文化品格的重要方式。所以,為了增強學生的文化品格,教師可以展開古詩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集中的時空領域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文本,促使他們將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元素提煉出來,以此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4]。但是,在傳統教育制度和思想的長期影響下,大部分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都更加關注學生的書寫和背誦情況,既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也沒有開展主題化的古詩閱讀活動,所以學生的文化品格也未能增強。于是,為了激發(fā)古詩詞的德育和文化教育價值,教師可以圍繞著課程標準展開古詩閱讀活動,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從而在提高其閱讀技能和文本分析能力的同時,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品格。
(七)組織古詩創(chuàng)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素質教育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念傳播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成為古詩詞教學的目標,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古詩創(chuàng)作活動則是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絕佳舉措。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組織古詩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語言知識和古詩文本體式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具有新意和文化意義的古詩詞。而在實際的詩詞教學中,教師的干預性過強,很少給予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機會,學生無法在實踐中檢驗和運用自己學習到的古詩知識,也就很難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作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課內古詩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組織古詩詞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能夠將其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融入詩詞作品中,促使其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自身的知識基礎和創(chuàng)作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就能不斷發(fā)展和增強,古詩教學的有效性也會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張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5):64.
[2]柳娜.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淺談[J].才智,2020(1):184.
[3]權學艷.略談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J].散文百家,2020(18):156.
[4]張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