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龍春 王翠花
【摘 要】以往的高中數學作業(yè)都是通過提升數量來幫助學生獲得更高的測試分數,這樣的作業(yè)設計思路是相對低效的。因此,筆者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來設計高三數學個性化作業(yè)。設計要點包括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作業(yè)分層模式,平衡個性化作業(yè)“質”“量”關系,建立混合式教學互助小組,通過小組的模式進行互助性、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設置實例分析,通過實驗前測與實驗后測成績的比較得出該作業(yè)設計方法確實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結論,因而本設計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使學生能夠在學懂知識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作業(yè)負荷。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高三數學;個性化作業(yè);分層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1)28-0088-02
作業(yè)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需要通過課后作業(yè)對課上學習的內容進行反思與消化[1]。好的課后作業(yè)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幫助學生舉一反三,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需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將作業(yè)分層,使學生既能夠學習到知識,也能夠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在網絡教學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筆者將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引入到高三數學個性化作業(yè)設計中,探究其應用方法,并通過實驗分析其應用效果。
1?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高三數學個性化作業(yè)設計
1.1? 平衡個性化作業(yè)“質”“量”關系
平衡作業(yè)質量關系的前提條件是保證習題的“質”。教師應精心挑選合適的內容,保證作業(yè)具備足夠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以及啟發(fā)性,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全面復習當天學習的知識,并通過舉一反三的方法真正掌握相關公式定理,對有充足時間的學生還需要以啟發(fā)性的作業(yè)幫助其增加知識面[2]。高三是所有學生學習量最大的時候,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同時學習六門課程,因此在保證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盡量減少作業(yè)。如果按照一天50分鐘的數學課時計算,課后作業(yè)的時間應該保證在20~30分鐘之間,最好不超過40分鐘。減少作業(yè)中不必要的練習,排除重復性的練習,使學生做的每一道題都十分經典,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
1.2?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作業(yè)分層模式
作業(yè)分層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三數學個性化作業(yè)設計的核心[3]。需要通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給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布置相對較難的題目,給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布置難度一般的題目,給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布置難度較低的題目,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作業(yè)中得到提升,真正實現作業(yè)應有的效果。這樣的作業(yè)分層需要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實現,在教學平臺中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其分為以上三類,然后分別給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這樣有利于避免在線下布置作業(yè)十分混亂的現象。
1.3? 建立混合式教學互助小組
通過建立網絡互助小組,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將以上教學分區(qū)公開顯示,并將提升等級的方法明確標示出來,學生自然會想要進入分數更高的分區(qū)[4]。將成績相近的學生分在同樣的小組中,使學生在分享學習成果的同時能夠明確競爭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與競爭的意識,也能使學生提高數學成績。這樣的混合式教學互助小組能夠使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同伴的幫助下理解數學的魅力,喜歡數學,提高學習興趣。
2? ?實例分析
2.1? 實驗準備
本文將某市一普通高中作為實驗地點,選取其中的五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班56人,2班59人,3班60人,4班55人,5班54人。在實驗之前測試這五個班級每一個學生的初始數學成績,將數學試卷中的題目分為“難度較大”“難度一般”“難度較低”三個檔次,分別占20分、20分、60分。該次測驗為實驗前測,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制作三套難度相當的實驗前測試卷,最后的實驗結果取平均值,得到的數據結果如表1所示。
在實驗中,教師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并通過網絡發(fā)送學生的作業(yè)。對學生進行分層統(tǒng)計,從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數學的前測成績、學習數學的能力出發(fā),將所有學生分為“A層次”“B層次”“C層次”。相應地為三個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等級的數學作業(yè),其中“A層次”的學生數學作業(yè)難度較大,注重培養(yǎng)數學思維?!癇層次”的學生數學作業(yè)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還有一部分基礎知識,只有少量難度較大的習題。“C層次”的學生不布置高難度的習題,注重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學生能夠學懂數學,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個月后對學生進行檢驗,該次檢驗結果為實驗后測,即本實驗的最終成果。
2.2? 實驗結果及分析
將以上實驗過程中的實驗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得到的數據如表2所示。
在上述表格中,“A層次”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主要局限在難度較大的題目以及難度一般的題目,難度較低的題目沒有很明顯的提升,主要是因為該類型的學生前測成績較好?!癇層次”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主要局限在難度一般以及難度較低的題目,難度較大的題目提升幅度較小,平均不到1分。“C層次”學生中除5班外,其他學生的數學成績在難度較大的等級沒有提升,無論是前測還是后測均沒有在難度較大的題目中獲得分數,但是這類學生群體在難度較低的題目中提升非常明顯,五個班級平均提升約13.32分。通過以上實驗結果可知:文中所述的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高三數學個性化作業(yè)設計擁有較為明顯的教學成果,能夠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成績。
本文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對高三數學的個性化作業(yè)進行分層設計,從“質”“量”平衡的角度出發(fā),并建立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互助小組,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在減少作業(yè)量的同時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別設置不同的作業(yè),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作業(yè)中獲得一定的學習效果。通過實例驗證的方式檢驗以上作業(yè)設計對于學習成績的效果,驗證該方法確實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慧,何巖峰,顧軍鋒,王相,竇祥驥.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以地質學基礎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21(4).
[2]劉劍華,袁橙,魏冬霞.基于SPOC+交互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動物寄生蟲病”課程為例[J].職業(yè)技術,2021(4).
[3]薛亞宏,王來英,田宏偉.基于SPOC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資源開發(fā)研究與實踐——以《統(tǒng)計數據處理與分析》為例[J].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1).
[4]趙純琪.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的高職地理個性化作業(yè)設計[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5).
【作者簡介】
賈龍春(1969~),男,漢族,寧夏同心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三數學,教學管理。
王翠花(1970~),女,漢族,寧夏平羅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