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香
【摘? ? 要】家庭是家校共育的種子單元,是家校共育合力呈現的重要力量,是新時代家校共育的中堅。將傳統文化融入家校共育,有助于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德育分享活動,讓校園吹拂“文化風”,讓家校共育凸顯“文化味”。
【關鍵詞】地方傳統;優(yōu)秀文化;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2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3-0067-02
Briefly Describe the Strategy of Using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tegrat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Zhongbao School, Beiwan Town, Jing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YANG Guixiang
【Abstract】Family is the seed unit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force for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t is the backbone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Home-School Co-education will help br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ampus moral education sharing activities, let the campus blow the "cultural style", and mak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highlight the "cultural flavor".
【Keywords】Local tradition; Excellent cultur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家校共育要萃取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從中汲取正能量。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文明進步的歷史沉淀,是家校共育的寶貴資源。因此,要善于萃取傳統文化精華和汲取正能量,精心篩選傳統文化的理想和價值,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優(yōu)秀傳統文化因子成為新時代家校共育的精神力量。
一、家校共育要融通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
家校共育要融入新時代背景,凸顯時代精神教育。要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弘揚傳統和發(fā)掘內涵,緊密銜接傳統文化的特色和現實文化的精神,在教育活動中傳承發(fā)展傳統文化,在傳承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文化。融通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要堅持把傳統文化古為今用,以古鑒今,有效轉化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統文化,巧用文化的力量落實以文化人,共同推動文化家校共育時代任務。
二、家校共育要傳承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文化
新時代的家校共育要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傳統文化。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推動家校共育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學校要結合學科教學和德育,充分挖掘和闡發(fā)優(yōu)秀傳統文化,用文化基因促使家校共育與現實文化相適應、與社會發(fā)展相協調,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彰顯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弘揚文化精神的時代價值。要在家校共育活動傳承和創(chuàng)新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追求美好道德境界。
三、家校共育要融合優(yōu)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成長
家校共育過程中要善于把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家庭教育,直接幫助家長運用優(yōu)秀傳統文化精神育人和智慧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個性品質和良好思維習慣,同時借助優(yōu)秀傳統文化提升家長文化境界和綜合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家長示范行為的育人積極作用,豐富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經歷,滋潤兩代人共同成長。
四、家校共育要滲透媒體技術推動傳統文化開放共享
新時代的家庭教育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開放和共享的家庭教育資源網絡平臺,巧用新媒體傳播平臺架起家校共育的信息流通橋梁。教師要善于綜合運用媒體技術提煉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教育內容,用圖片、音樂、動畫、微課、微視頻等方式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文化途徑,創(chuàng)造和豐富實用、新奇而有趣味的文化家校共育方式,誘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與優(yōu)秀傳統文化產生共鳴,把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在寓教于樂中植根于學生思想這片沃土,并運用媒體技術提煉和思考傳統文化的精華,用短平快的閱讀與視聽傳播方式把少而精的內容呈現給學生,有效彌補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短板,突破家校共育的時空局限,讓不同家庭共享一流家庭的教育資源。
五、家校共育要各揚傳統文化所長
在家校共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是家校共育的創(chuàng)新途徑,旨在通過學校輻射和家庭配合的良性互動落實家校共育成效。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陣地是學校,課堂教育是輻射千家萬戶的成長渠道。家校共育要凸顯文化教育理念,落實德育的形式要豐富且多樣化,如舉辦家長課堂,借助教師號召讓學生聯通家校,通過學生這根神經把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效傳導至千家萬戶,促使優(yōu)秀傳統文化真正落實在家庭教育指導中。家校共育要把特色文化植入家庭教育的角角落落,借助學生這根神經末梢傳遞文化的教育力量,無痕銜接學生的學校學習和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提升家校合力的抓手,也是解決個性化學生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更是學校為“問題學生”提供專業(yè)家校教育溝通咨詢和幫扶的文化保障。家校共育中的教師家訪活動要突出針對性,融入文化教育,才能凸顯個性化指導。
六、家校共育要借助主題教育活動弘揚好家風
家風是傳統文化的特色組成,是落實特色家校共育無可替代的途徑。家校共育要定期開展系列化主題文化活動,通過弘揚優(yōu)良家風活動,形成特色家校共育。家校共育主題文化教育活動要形式多樣化,讓優(yōu)秀家訓、家規(guī)和家風走進校園,落在教育,讓家長激情參與主題活動,豐富家長在家校共育中的體驗。家校共育要讓時代精神走進家長課堂,如圍繞價值觀內容設計家長課堂的教育活動主題,創(chuàng)新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家校互動模式,形成學校與家庭和社會的良性互補,優(yōu)化教育優(yōu)質資源使用效益。
七、家校共育融合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
家校共育要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途徑和教育模式,把傳統文化和時代教育有機結合,讓家校共育與時俱進。學校要結合時代教育內容,通過家長進課堂等活動,有效促進家校互動,促進形成學校特色文化和良好家風,梳理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脈絡,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親情、培養(yǎng)愛心、拓寬視野、感悟人生。運用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家校共育,要精心設計主題文化活動。家校共育文化活動設計要有側重點,教育目標要鮮活靈動,教育意圖要深埋淺出。
八、家校共育要結合誦讀國學經典分享傳統文化
家校共育要注重傳統文化分享活動,學校要結合誦讀國學經典的校園活動,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校園,弘揚新時代家庭教育,在文化活動中提升師生和家長教育理念,共同促進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校要結合誦讀國學經典分享傳統文化,學生、家長和教師要記錄參與過程的點滴和趣味活動,圍繞“校園文化”和“家校共育”創(chuàng)作微視頻專題,分享傳統文化的魅力。家校共育學校是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關鍵,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是保障,傳統文化滲透教育是特色。學校應打造校園版的《朗讀者》,增強傳統文化對家校共育建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用學生的視角,結合學生人生經歷,在美文誦讀中演繹文化的教育力量,在誦讀國學經典中傳承傳統文化,豐富家校共育精髓。
九、融合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模式
融合傳統文化豐富德育校園分享,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模式,創(chuàng)意家?;油緩健!昂霌P傳統文化”主題活動是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的重要舉措。把傳統文化引進校園德育活動,借助系列化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讓傳統文化特色走進校園,充分體現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責任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質和人文情懷的有效載體。
十、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統籌開展家校共育
融合地方傳統文化開展家校共育形式要多樣化,為輻射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家校共育優(yōu)秀經驗搭建平臺,促進家校共育資源分享,有效提升融合地方傳統文化,為開展家校共育實踐提供豐富資源。運用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家校共育要打造富有時代精神的教育。家校共育主題文化活動要有效銜接社會發(fā)展、學校特色資源和學生發(fā)展需求,有機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傳承地方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發(fā)展。運用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家校共育要協同弘揚傳統文化和推進特色教育過程,以學生德育為突破口,倡導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美德培育,落實家庭教育實踐。
十一、運用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家校共育要巧心挖掘主題文化教育內容
有效推進和完善傳統文化家校共育的教育促進作用,結合學校德育需求,要分階段、分層次地開發(fā)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家校共育德育內容,編制適合學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內容和形式,探索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運用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家校共育的途徑和方法,培育和挖掘家校共育榜樣典型,促使家校共育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自覺行動。
注:本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借力地方傳統文化助推家校共育新途徑研究”(課題批準號:BY[2020]G07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秀英.運用傳統文化智慧 提升家校共育的實效性[J].遼寧教育,2015(10X).
[2]曹永鄒,王艷.依托家校共育深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J].現代教學,2020(Z4).
[3]李曉蓉.家校共育催生傳統文化教育新生態(tài)[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03).
[4]徐國文.營造溝通文化 促進家校共育[J].現代教學,2016(18).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