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社會各項設施條件的完善,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旅游也成為人們的主要休閑方式。近年來,出入境旅游人數(shù)逐年增加。由此產(chǎn)生了跨文化交際的相關問題。旅游英語作為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手段,在旅游中起到橋梁的作用,這要求翻譯人員在翻譯旅游文本時要具有足夠的跨文化知識并結合科學的翻譯策略,才能提升旅游英語的翻譯水平,從而有助于中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本文將以陜西部分景點的翻譯為例來分析當下的旅游英語翻譯現(xiàn)狀,并總結有效的旅游英語翻譯策略,以推動旅游英語的發(fā)展。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中西方文化差異;旅游英語;翻譯策略;陜西景區(qū)
本文索引:朱萸潔.<變量 2>[J].中國商論,2021(22):-118.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1(b)--03
1 跨文化視角下我國旅游英語發(fā)展現(xiàn)狀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成為現(xiàn)階段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支撐產(chǎn)業(yè)。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參觀景點,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旅游文本需要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本文以英文為例)。市場對于旅游翻譯的需求非常大。旅游翻譯工作在注重翻譯策略的基礎上,更應該注意跨文化交際與翻譯文本的結合。
跨文化交際學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研究學科,也是在當下社會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應用型學科。它強調(diào)在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人們的交際要建立在兩者文化的差異和聯(lián)系的基礎上進行。那么在外國游客參觀中國景點過程中,就會涉及跨文化方面的問題。首先,這樣的旅游交際活動中涉及的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雙方。外國游客在聆聽或者瀏覽景點講解時,是根據(jù)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來輸入這些翻譯文本的。第二,中國的譯者需要將旅游文本翻譯成英文。如果不能很好掌握跨文化的相關知識,這樣的一個文化傳播過程是行不通的。因此,旅游文本在翻譯成英文版本時,一定要遵循不同的文化差異,融合當?shù)鼐坝^和人文特色,實現(xiàn)旅游信息切換。
近年來,隨著外國游客來華游覽增多,我國的旅游英語翻譯逐漸受到重視,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很多景區(qū)講解文本的英文翻譯非常生硬,依然使用中式英語的語序和思維,在外國人看來十分難懂,使游客的旅游體驗大打折扣。
2 旅游英語及其作用、特點
旅游英語,顧名思義是將旅游過程中的相關內(nèi)容,如景點名稱,景點標識,景點的介紹文本翻譯成英文,從而幫助外國游客游覽了解中華文化。旅游英語是跨學科的一項工作,涉及跨語言,跨心理,跨文化等,并且在跨文化和跨心理方面更加突出和典型。借助旅游英語,可以向全世界弘揚與傳播中華民族文化。因此準確翻譯景點文本非常重要。
在跨文化大環(huán)境下,旅游過程中的翻譯不僅僅是語言上的翻譯,更多的是涉及不同文化背后的意識水平,文化傳統(tǒng),歷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識。跨文化視角下的旅游英語翻譯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特征。
2.1 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跨文化背景下,旅游英語翻譯首先具有生動形象,一目了然的特點。在游覽過程中,旅游文本起到引導瀏覽,幫助游客理解景點背景故事的作用,是提升游客旅游體驗感的重要方式,可以豐富游覽過程。
2.2 簡潔明了,一目了然
旅游英語翻譯需要簡明直接。西方人更傾向于直接描述的文本,因此在游覽過程中,簡明的翻譯文本可以讓游客更快適應游覽,也更直接的了解景點背后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3 旅游英語翻譯中的東西方差異
3.1 文化差異
不同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道德傳統(tǒng),價值觀世界觀等。這些文化差異在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如不同的社會制度,歷史傳統(tǒng),生活習慣等。王佐良指出“譯者處理的是兩種文字,面對的卻是兩大片文化?!北热缥靼驳膫鹘y(tǒng)飲食是以面食為主,很多家庭一日三餐都是面食,而西安的面食種類多變,各不相同。在對外國游客介紹時,不僅要介紹西安飲食習慣和形成緣由,更應該帶入西方相應國家的飲食習慣進行對比講解,這樣游客才能更加容易的理解,并加深印象。
3.2 思維差異
東方人思維相對婉轉、含蓄,喜歡使用寒暄語言。而西方人則相對直接,喜歡直切主題。那么在導譯過程中,翻譯人員容易將中式思維帶入講解過程中。比如,導游在迎接游客時,中文歡迎詞往往會說:“……在今后的幾天里,將由我來照顧大家,帶領大家參觀西安這座千年古都。”這段話中的“照顧大家”在中文表達中是一個寒暄語,表示導游為大家傾心服務的意愿。當接待外國旅游團時,導游在翻譯這一句時,需要變換對這一詞的翻譯。英語國家傳統(tǒng)上有著獨立,愛冒險的精神,并不習慣處處被人照顧,因此在英譯這個詞時,要轉換西式思維,不可直接譯作“care”,可以選擇省略,或者改譯作“協(xié)助——assist”。這樣更加符合外國游客的理解,也做到了尊重不同文化習慣,更能調(diào)動游客的游覽興趣。
3.3 語境差異
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翻譯中,翻譯人員需要面對的另一東西差異是語境差異。中文中很多表達是基于中國的歷史背景下產(chǎn)生的,而脫離了這樣的環(huán)境,同一個表達在西方的含義往往差別甚多。中國歷史悠久,很多涉及景點或者是特產(chǎn)的物件,喜歡用“老”這個詞。而在中國這個詞很多場合都象征著有經(jīng)驗,有底蘊等好的意向。但是在西方,對等的“old”就不是這樣的情況。用“old”形容人或者事物,則是帶有老舊、僵化的含義。比如老年人不能用“old people”而是“the aged”。西安有許多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比如牛羊肉泡饃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項飲食傳統(tǒng)。街邊不乏各種特色店面,招牌會寫上“老字號牛羊肉泡饃”?!袄献痔枴钡摹袄稀闭f明這家店有著悠久的歷史,受到大眾的喜愛。如果譯作“old and reputable restaurant”,外國游客無法感同身受其語境和意境,可能會理解成無新意的店。因此要譯成“a reputable restaurant with a long history”,這樣才能讓游客正確理解其內(nèi)涵語境。
4 跨文化視角下導游翻譯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的跨文化背景下東西方差異和我國旅游翻譯的現(xiàn)狀,可以采取以下三種翻譯策略:歸化翻譯、異化翻譯法,增譯、減譯法,仿譯法。本文將以陜西旅游景點為例,逐一解釋這些翻譯策略的應用。
4.1 歸化異化法
跨文化背景下,歸化異化翻譯法是常見的一種方法。歸化法是借用目標語中意義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鮮明文化特色的表達方式對原文加以歸化。
歸化技巧常運用于帶有濃重文化色彩的表達。恰到好處的歸化用法可以使譯文既保留源語文化背景,又可以地道簡潔的表達出相應意思,便于目標語讀者的理解和接受。根據(jù)《旅游英漢互譯教程》中的調(diào)查結果,英語本族游客打分最高的旅游譯文都是根據(jù)英語成篇模式和信息的最佳關聯(lián)度而改寫或直接寫成的譯文。因此,旅游翻譯要適當?shù)倪m應海外游客的理念和要求,歸化譯法不可少。異化翻譯法是與歸化相對應的,不受目標語語言和表達習慣的限制,保留源語中的文化,雖然讀起來不是英語中熟悉的表達,卻能讓目標語讀者感受異域文化。
比如西安的景點中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的英文翻譯是“The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這就是采用了歸化的手法。兵馬俑是指用陶土燒制而成的士兵俑和車馬俑,而Terra Cotta是無釉赤陶“Terracotta”單詞的變形,表達就是一種制陶工藝,“Warriors and Horses”也是直接用英語中相對應的單詞“士兵”“馬”來表示兵馬俑是用陶制作而成的士兵和車馬。這樣的翻譯,非常直觀的向外國游客解釋了兵馬俑是怎樣的一種文物,以簡單的詞匯描繪出其精髓所在。導譯過程中這種表達有助于游客的理解和加深印象。
位于延安的黃帝陵景區(qū)有著“中華第一陵”之稱,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陵寢。這里的景區(qū)名稱使用了異化手法,譯作“Huangdi Tomb ”。使用拼音,保留了“黃帝”的原本表達。因為黃帝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英雄人物,采用異化,可以傳達出這位人物的非凡影響,有助于外國游客記住這位歷史人物。
因此在導譯過程中,對于景點相關知識的介紹,翻譯人員可以合理結合歸化、異化以及兩者雜合的翻譯方法,三者相輔相成,才能將旅游文本翻譯得更加貼切。
4.2 增譯、減譯法
在翻譯旅游文本過程中,由于表達習慣,語法修辭等方面的差異,不能逐字逐句進行翻譯,要適當?shù)倪M行增加和刪減,使譯文更加符合英文讀者的閱讀習慣,又能較好保留需要表達的意思。
比如在導游向初到西安的外國游客介紹西安時,都會講述西安悠久的歷史:“西安是我國七大古都之冠,從公元前11世紀起,先后有西周、秦、漢、隋、唐等15個王朝在此建都?!睂⑦@段翻譯成英文時,適當?shù)募由弦恍┑膬?nèi)容:“西安與意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并稱世界四大古都——Xian was the captial city of 15 kingdoms.It regarded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ties of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Rome, Athens, and Istanbul”。外國游客對于西方的知識更加熟悉,對于中國的歷史概念可能相對來說不夠清楚,加上這樣一句,可以讓外國游客更加直觀的明白西安歷史地位的重要性。另外一類增譯主要用于文化信息補充,從而達到使游客更好的理解景點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如“秦朝”在譯為“Qin Dynasty”基礎上增加“221-206BC”,可以讓游客有更加明晰的時間概念。
在介紹西安歷史時,很多導游會提及西安古時候的稱謂“長安”。關于長安也有很多淵源的歷史來由。但是在為外國游客介紹這一部分知識時,只需要解釋出“長安”在古代的寓意即可,不需要加上過多的歷史背景介紹,這樣的歷史知識對于短期旅游的外國游客而言,是文化內(nèi)容過載,可以省略。
在介紹陜西自然風光旅游景點,如金絲峽時,中文導游會使用四字表達:“可見林中碧海澹蕩生輝,瀑布舒灑碧玉,湖山悠翠,樹綠花艷,環(huán)境寧靜幽深?!边@樣的表達在中國聽者聽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言簡意賅。但是完全逐字翻譯成英文,效果卻不是如此。因此在翻譯時,應該使用簡練的語言,直觀的描寫景象即可“The trees are in thire greenest with colourful flowers. The warm tints spread over the hlls and lakeland.”
4.3 仿譯法
仿譯,顧名思義是指把源語的詞語按照原來的結構方式進行翻譯,不僅是對意義的移植,還是仿照其內(nèi)部結構。
介紹陜西名山終南山時,會講到它是我國著名道教景觀,“處于山頂,日光和云霧交錯在一起,構成一幅八卦圖。一邊是圓圓的石塊,一邊是巍峨的山峰,兩者組成相反相成的整體——這是陰陽的典型。”譯本為“the pinnacles and? boulders,found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mountain, from contrasting,yet complementary, parts of a whole-classic models of yin and yang.”“陰陽”是中國道教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一對哲學范疇。西方哲學中的“矛盾”一次與“陰陽”相近,但也不完全一樣。因此介紹到這個概念時,就采用了仿造漢語拼音的翻譯方法。
5 結語
跨文化背景下,翻譯人員必須結合跨文化交際的相關知識與正確的翻譯策略,合理運用于旅游過程中。這不僅是為外國游客提供一個豐富完整的旅游體驗,更是為推動我國旅游發(fā)展,弘揚中華文化作貢獻。而文中僅僅分析了一部分的發(fā)展狀況和翻譯策略,筆者會繼續(xù)關注這一問題,做更多的研究與分析。
參考文獻
馬生倉.跨文化交際背景下英漢社交指示語翻譯策略研究[J].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20,29(6):83-85.
程海燕.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旅游英語文本的翻譯[J].海外英語,2021(1):138-139.
趙錚.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下陜西旅游文化生態(tài)翻譯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4(5):161-163.
陳剛.旅游英語導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98-99.
崔艷榮.跨文化視角下旅游英語翻譯策略的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8):230-231.
韋小平.跨文化下的旅游英語文化探析[J].湖北開放專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2(8):173-174.
梁冬琪.旅游外宣實踐中景區(qū)名稱文化負載含義的翻譯研究——以“美麗中國”網(wǎng)站為例[J].海外英語,2021(8):52-54.
羅琛.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21(9):39-41.
Research o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Sol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Taking Tourism Texts in Shaanxi Scenic Spots as an Example
Colla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ZHU Yujie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various facilities in modern society, such as transport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people's life is getting richer and richer. Tourism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leisure ways that people often choose.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t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refore, problems related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ise. Tourism English,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role as a bridge in tourism, which requires translators to have enough cross-cultural knowledge and combine scientif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hen translating tourism texts,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tourism English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scenic spot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summarize effective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nglish.
Key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ourism English;translation strategy; Shaanxi scenic sp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