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花
(福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福建 福安 3550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為“寫話”。寫話是學生習作的啟蒙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和習作能力的關鍵節(jié)點,也是幫助學生樹立習作自信心的最佳階段,為高年級的寫作意識訓練、寫作能力的形成做好充分的準備,是高年級習作的鋪墊。[1]然而,低年級學生大部分才剛剛開始閱讀,詞匯積累少而又少,他們的表達不規(guī)范、不完整,而且人云亦云,更別說表達的獨特性了。如果能在低年級培養(yǎng)好學生寫話的規(guī)范性、獨特性、豐富性,將為高年級的寫作打好扎實的基礎,緩解學生“習作難”的普遍現(xiàn)象。
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學寫話,他們渴望表達自己之所見所想,然而不知道如何下筆,覺得寫話很難,勉強寫出來的話也是語序顛倒,毫無章法。教師如果生硬地教給學生寫話技巧,學生往往聽不懂,也學不會。課文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更是訓練能力的范本。教學中若能以課文為范,讓學生多讀、多說,然后模仿課文的樣子寫,這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規(guī)范、準確、有條理的口頭表達逐步轉向規(guī)范、準確、有條理的寫話過程,也是低年級寫話教學的重要任務。這樣能把復雜的寫話要求變成簡單的模仿,既簡化寫話的復雜性,又降低寫話的難度,還能提高學生寫話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一年級上冊通過指導練習說短語、短句,為寫話奠定基礎。例如,教學第一篇課文《秋天》,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秋天來了,天氣涼了。秋天來了,樹葉黃了。”以課文句子為范本,引導學生做說話訓練:秋天來了,小草黃了;秋天來了,菊花開了;秋天來了,……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的“字詞句運用”,通過讀范例“小白兔割草……”,引導學生模仿范例,練習說:小鴨子游泳。小鴨子(在哪里游泳)。小鴨子(怎樣在哪里游泳)。通過課后練習、語文園地等進行反復誦讀、頻繁說話,讓這些練習幫助學生渡過寫話的前期訓練階段。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開始寫話練習,課后以“荷葉圓圓的,綠綠的”為范本,引導學生寫出“蘋果_____,___?!薄跋憬禵_____,_____。”教學中,不需要教師做太多講解,只要讓學生多讀例文,自然能寫出事物的形狀和顏色。二年級上冊《葡萄溝》課后,通過學習例文“葡萄一大串一大串……”來完成寫話訓練。這些課文的句式整齊,有規(guī)律,是學生學習寫話的好范本,通過反復地讀、說、練,讓學生吸收范本的營養(yǎng),引導學生由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轉化,將課文的規(guī)范表述轉化為自己寫話的能力,并能在寫話中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和方式,學會像范本一樣規(guī)范地寫。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寫話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話中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2]但是,低年級學生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匯貧乏,即使很想把話寫好,但苦于詞窮,寫出來的話也是干癟無趣。想讓學生把話寫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素材。閱讀是素材積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態(tài)的方式,但需要漫長的閱讀過程。低年級學生除了培養(yǎng)閱讀積累外,還可以進行課內強化訓練,在課堂上通過主題訓練,由一變三,由點成面,在短時間內快速積累較多的系列詞匯。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一課中的“雨點兒淅瀝瀝,沙啦啦”時,通過對下雨的聲音的描述,讓學生掌握積累一系列雨聲相關的詞語,如“淅瀝瀝、沙啦啦、嘩啦啦、滴答答”等。學生掌握了不同雨聲的描繪詞后,寫話中的詞匯自然而然準確、豐富起來。還可以通過生字教學,由字構詞,用詞成句,讓學生的積累主題化、快速化、系統(tǒng)化。如《青蛙寫詩》一課,通過學習生字“串”,引發(fā)一系列的詞匯訓練,迅速積累詞匯。從課文中的“一串水珠”引出“一串葡萄、一串項鏈、一串珠子”等一系列的量詞,“羊肉串、牛肉串、珠串”等一系列的名詞和“串珠子、串貝殼”等一系列的動詞。一年級學生雖然不懂量詞、名詞、動詞的概念,但是在訓練中,學生快速積累的詞匯能夠成為寫話的源頭活水。此外,課文中還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句,也是學生積累的素材,如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黃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溝》都是描寫景色的優(yōu)美散文,“景色秀麗”“奇形怪狀”“群山環(huán)繞”“名勝古跡”“山清水秀”“蒙蒙細雨”“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這些美詞妙句在文本中俯拾皆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詞句,熟讀成誦,變文本知識為素養(yǎng),為寫話“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打下言語基礎。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邊際的。[3]想象是學生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一種心理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的想象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不同學生對同一事物展開的想象也各不相同。在寫話過程中,若能激活學生的想象性思維,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象中的人、物、事,那么學生筆下的文字一定會各具特點、異彩紛呈。
例如,本??娋咐蠋焾?zhí)教《一起來玩兒童詩——數(shù)字篇》二年級寫話課時,不斷激發(fā)學生想象。學生的想象豐富有趣,寫出來的兒童詩活潑靈動、童趣十足、各具風采,令人拍案叫絕。如某學生創(chuàng)作的一首兒童詩《數(shù)字8》:
在奶奶眼里,
8 是戴起來縫衣服的老花鏡;
在爸爸眼里,
8 是一顆好吃的花生;
在媽媽眼里,
8 是個漂亮的蝴蝶結,
媽媽戴上它東照照、西照照;
在我的眼里,
8 是個大葫蘆,
從樹上掉下來。
哎喲!
砸到了我的頭。
一個尋常的數(shù)字“8”,學生根據(jù)它的形狀,針對不同的人物想象不同的事物,將一家人的特點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出來,讓真實的生活鮮活生動起來。
教材中有許多圖文并茂、富有童趣、適于天性活潑且充滿好奇的低年級學生想象的課文,為創(chuàng)造性寫話教學留下廣闊的空間。如一年級上冊的《青蛙寫詩》,這一單元都是圍繞想象主題編排。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文本價值,鼓勵學生拓寬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啟迪兒童的靈性,將文本學習轉化為切實的寫話能力,為寫話夯實牢固的根基。想象來自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優(yōu)于生活,想象能化平凡為神奇。在寫話中激活學生想象,不但能讓低年級學生能寫自己想說的話,能寫想象中的事物,還能將事物寫得更有趣、更豐富、更具有獨特的色彩。
習作是小學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梯次發(fā)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尤其在初始的寫話階段,若引導不好,將會把學生寫話的興趣扼殺在萌芽階段。要把寫話訓練貫穿于教學始終,融合語文課的閱讀、識字、口語交際等訓練,放慢腳步,日積月累,引導學生多說、多練、多積累、多想象,在輕松、愉快的教學中,應用適當有效的方法進行隱形訓練,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把話寫規(guī)范、寫豐富、寫獨特,為中高段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