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輝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隱喻是語言中的一種修辭技巧,可以對語言起到修飾作用,增強語言表達情感[1]。隨著人們對語言的認知加深,發(fā)現(xiàn)隱喻是一種自然的思維模式,可以決定有效交際程度,更是語言基本特征的表現(xiàn)[2]。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發(fā)展,隱喻形成了認知、替代、對比等理論,讓隱喻在深度和廣度上,突破了研究局限性,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對隱喻能力的重視[3]。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能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的魅力。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方向對隱喻能力進行了重新劃分,包括理解、運用效果、隱喻意思拓展、跨概念使用、有效使用、概念辨析等隱喻運用能力[4]。李媛媛[5]對隱喻概念進行了剖析,分析英語教學中運用隱喻,對學生英語學習的作用,從而將隱喻能力與英語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隱喻能力[5]。覃潤娟、沈曉平[6]選擇了英語教學班級,測試學生隱喻能力,根據(jù)隱喻所具有的特點,依據(jù)多模態(tài)化發(fā)展,增強學生運用隱喻的能力[6]。在上述內容對隱喻概念理解、隱喻能力培養(yǎng)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研究地方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隱喻能力培養(yǎng)方式方法,以期為地方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應用與能力培養(yǎng)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鑒。
此次研究以提高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隱喻能力為目的,研究地方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隱喻能力培養(yǎng)方式方法,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對該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隱喻能力現(xiàn)狀進行分析。
此次分析采用閱讀翻譯、英語寫作的檢測方式,檢測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隱喻能力。檢測結果表明:該院校學生在閱讀翻譯方面,追求翻譯流利度、語法和字詞翻譯的正確率,對于文章內容深度、抽象的表述、客觀事實、邏輯思維變化等并不關注;在寫作方面,過于注重語句的連接,詞語書寫的正確性,語法、連詞的運用方式,內容表述相對直白,思維受到傳統(tǒng)英語寫作方式限制,沒有創(chuàng)新,內容沒有深度。
綜合上述閱讀翻譯和寫作兩方面隱喻能力測試結果,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閱讀和寫作中對隱喻能力運用較低,不能流利表達英語語句中的隱喻含義;在英語寫作中,運用英語隱喻意識十分薄弱,總體隱喻運用水平處于偏低狀態(tài)。
此外,該院校不是特別重視學生隱喻能力在英語中的運用,教學過程中的隱喻教學點不突出,學生沒有較為明顯的直觀感受,導致隱喻能力培育效果不明顯,為此構建地方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隱喻能力培養(yǎng)體系,以加強學生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英語文本勢在必行。
大學階段的英語主要包括詞匯積累、英語文章理解、閱讀翻譯、寫作、了解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學習[7]。這就導致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語時,需要先面對文化差異造成的隱喻差異。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隱喻能力,需要先培養(yǎng)大學生對隱喻詞匯的認識和理解,其次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隱喻文化意識,最后在閱讀寫作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隱喻運用能力,從而構建出完整的地方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隱喻能力培養(yǎng)體系。
語言的基礎單位是音位,將兩個基礎單位和詞匯相結合就可以得到句子,多個句子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語篇[8]。因此,除音位外,詞匯是語言學習中的基本單位。所以,培養(yǎng)大學生隱喻詞匯認識和理解能力,對大學生隱喻綜合能力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英語語言的詞匯中,所有詞匯都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且每一種詞匯都有不同的表達含義,具有不同的概念,稱之為多義詞,如示例1所示。
示例1:“harmony”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協(xié)調、和睦、融洽、調和等含義。此外,詞匯的前后綴字母變換、兩個詞匯的合成,也會構成具有不同隱喻含義的詞匯,如示例2所示。
示例2:“quite-quiet”兩個詞匯,quite表示很、相當、完全的意思,而quiet卻表示安靜的、安定的、溫順的意思,兩個詞匯屬于后綴字母變換,翻譯成中文意思完全不一致,但是隱喻概念卻極其貼近,可以理解為極端,且這些含義在系統(tǒng)中,存在一定的跨領域映射現(xiàn)象。
“affect-effect” 兩個詞匯,affect表示影響、感染、感動、假裝的意思,而effect卻表示效果、作用、達到目的的意思,屬于前綴字母變換,同樣存在跨領域映射現(xiàn)象。
“sun+light=sunlight”三個詞匯,分別表示太陽、光(光線)、太陽光的意思,就是根據(jù)詞匯的隱喻,合成一個新的詞匯。
因此,先對教師進行隱喻能力培訓,讓教師明晰英語詞匯中的隱喻概念,進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英語詞匯中存在的隱喻聯(lián)系。此時,教師可以十分方便地根據(jù)教材內容,按照示例1所展現(xiàn)的英語詞匯變化以及這種變化所存在的隱喻關系,做出相應的延伸知識教學,即從英語詞匯的一詞多義的角度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隱喻表達[9]。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大量相似詞、組合詞、轉換詞,這些詞如示例2所示,在隱喻上都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且詞匯中的多重含義也存在一定的隱喻關聯(lián),即是在詞匯的基本釋義上作出了延伸。
基于此,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樹形圖、組織結構圖、層次關系圖等關系圖,明確英語詞匯隱喻規(guī)律,從而在基礎詞匯上結合相近隱喻詞組成同一隱喻的詞組,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記憶和理解同一類隱喻詞,以此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10],如示例3所示。
示例3:“Play”一詞,具有游戲、玩耍、扮演、播放、比賽等含義,將“Play”與“around”組成一個詞匯“Play around”,表示輕率對待、玩耍、胡搞,而 “around”具有圍繞、四周、漫無目的的含義,其中“Play”“游戲”的含義和“around”“漫無目的”的含義組合在一起,直觀上可以理解為“漫無目的地玩游戲”,其隱喻即可理解為“輕率對待”。
可見英語的隱喻十分具有趣味性,且存在一定的抽象難懂的特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大量的隱喻素材,生動形象地表達英語專業(yè)詞匯,從更為宏觀的角度幫助學生形成英語詞匯隱喻意識。
當學生具有英語詞匯隱喻意識時,就具有基本的組詞和造句能力,并對英語文章進行流暢的翻譯,而不是依靠英語詞匯的漢語意思,生硬地將每一個單詞串聯(lián)到一起。然而,由于形成漢語的生活習慣、文化、活動,與英語形成的生活習慣、文化、活動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漢語和英語的隱喻文化意識同樣存在較大差異[11][12],如示例4所示。
示例4:“sit on the fence”翻譯成漢語表示“腳踏兩只船”,然而在直譯中,表示立足于兩側柵欄。
兩種表意方式雖然存在差異,但表達的含義一致,這是因為在使用英語的國家中,其居住的房屋多采用柵欄作為院子圍墻,且國家多采用選舉的方式確定領導人,在選舉過程中,局勢不明時,該國家的人,就會在柵欄上觀望,因此選擇柵欄作為拿不定主意的隱喻對象;而在中國,面對選擇時,會出現(xiàn)左右搖擺不確定現(xiàn)象,然而,中國僅有船在水面上行駛時才會出現(xiàn)左右搖擺問題,因此選擇船作為拿不定主意的隱喻對象[13][14]。
從上述內容對示例4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兩種語言隱喻存在的差異。因此,在培養(yǎng)地方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時,需要讓學生具有英語隱喻文化意識,了解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生活習慣、文化、思維方式和語言構建方式,并將兩種語言對隱喻的使用進行對照,分析不同隱喻使用的原因。
當大學生將英語詞匯隱喻含義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發(fā)現(xiàn)隱喻在英語語言中運用的普遍性,英語詞匯隱喻存在的關聯(lián)性,從而能夠根據(jù)語境直接分析詞匯隱喻含義。但正如示例4所示,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會導致兩者之間所使用的隱喻對象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大學生去主動了解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生活文化,使用對照、插入、提問、小故事等方式,讓學生具有英語隱喻思維,并逐漸養(yǎng)成這種思維方式,以此讓學生將隱喻帶到英語學習中,并將運用隱喻當成一種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隱喻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明晰隱喻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15]。可以從漢語的修辭手法著手,以由淺入深的方式講解英語隱喻,讓學生明白英語中的隱喻與漢語中的隱喻作用一致,皆是用于增強語言表達、認知世界、幫助其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
根據(jù)示例1和示例2所示的關聯(lián)性,以及示例3所示的隱喻因為文化差異所存在的不同的運用方式,可以將英語中的隱喻比喻成一個龐大的網(wǎng)絡結構,網(wǎng)絡的節(jié)點即為不同英語詞匯中所具有的隱喻的概念,且這些網(wǎng)絡節(jié)點互相聯(lián)系形成復雜的網(wǎng)絡結構,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16]。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布置尋找具有隱喻英語詞匯、句子作業(yè)的方式,加深學生運用隱喻學習英語的意識,以此培養(yǎng)學生英語隱喻文化意識。
隱喻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的表達和寫作的運用兩方面,可以讓語言更加精煉,表達內容更加淺顯易懂、豐富,可以讓寫作內容更具有內涵,文章的表達更加流利、邏輯思維嚴密。因此,英語學習效果就體現(xiàn)在寫作和閱讀兩方面。
基于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隱喻能力培養(yǎng)剖析結果,在學生認識理解隱喻詞匯基礎上,結合學生所具有的英語隱喻文化意識,教師需要教導學生將隱喻能力運用到英語閱讀理解、翻譯、語言敘述和寫作中。在教導學生運用隱喻能力時,同樣可以采用對比教學的方式,如示例5和示例6所示。
示例5:“If we carefully analyze the data”翻譯成漢語為“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
示例5在語言的表述上,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且在翻譯的過程中,對于會應用數(shù)據(jù)分析的語句,存在較弱的分析結果,在表述上存在嚴重的情緒化。
示例6:“Careful analysis data indicate”翻譯為“仔細分析數(shù)據(jù)表明”。
示例6則是在示例5的基礎上,將原本的動詞“analyze”,采用隱喻式的方式,將其轉化成了名詞“analysis”,省略了示例5中的參與者“we”,即省略了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方式和分析過程,讓數(shù)據(jù)分析表述更為客觀,增強了分析結果的真實性。
因此,綜合上述內容,對示例5和示例6的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隱喻在英語表述、寫作和理解上的應用效果,如果在英語表述、寫作和理解上,缺少隱喻會直接改變原有效果,如示例5所示,缺少真實、客觀等本質元素。
除了讓學生運用隱喻讓表達更加真實、客觀外,還可以強調運用語言的禮貌去展現(xiàn)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和地位,讓文章具有可讀性,如示例7所示。
示例7:(1)原句:Give her the notebook.
翻譯:把筆記本拿給她。
(2)原句:I want you to take the notebook to her.
翻譯:我要你把筆記本拿給她。
(3)原句:Would you please pass her the notebook?
翻譯:請把筆記本遞給她好嗎?
從示例7所示的三種表達方式中,都屬于命令句。但是,可以明顯看出,三種不同的表述方式,所展現(xiàn)的語氣卻存在較大的區(qū)別,尤其是示例7中的(3),使用了隱喻語氣,用“please”這一禮貌詞,以疑問隱喻語氣的方式,讓命令句的表達更為禮貌。
依照示例7,教師可以采用布置作業(yè)、小組互動等方式,讓學生親自體會不同的隱喻語氣對語句的影響,從而讓學生學習寫作、閱讀和翻譯的過程中,在連續(xù)、流利、準確的基礎上還具有美感、創(chuàng)新、靈活以及思想內涵。
隱喻是語言中的一種修辭技巧,可以對語言起到修飾作用,增強語言表達情感。為提升學生隱喻能力,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英語文本,本文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對地方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隱喻能力培養(yǎng)進行研究。根據(jù)上述研究可知,此次構建的培養(yǎng)體系能夠依據(jù)剖析院?,F(xiàn)狀隱喻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從英語學習的詞匯基點著手,構建英語詞匯隱喻結構圖,形成英語隱喻文化意識,從而將隱喻運用到英語的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實際應用中,希望能夠為提高學生隱喻能力,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英語文本含義提供一定幫助。